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是很突出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认知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为使学生了解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可根据教学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2.
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是很突出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认知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为使学生了解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可根据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多媒体分别再现东北小兴安岭四季的景物特征及文中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被大大激发.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小兴安岭□北京市崇文区培新小学佟旌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初步产生喜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小兴安岭》语言很美,字里行间都赞美小兴安岭,处处洋溢着作者喜爱小兴安岭的情感。对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其内容并不很难,但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并感受离他们生活很远的小兴安岭的美不太容易。可见拉近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让学生用心感受它的美是教学的关键。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大纲》、训练组重点训练项目和课后作业为依据,确立本课教学目标有三个:1.使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初步产生喜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准…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四季变化的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 ,展示了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 ,其中第2———5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 ,它们在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有其相同之处 ,在教学中 ,可按“扶”、“引”、“放”、“结”四步进行。第一步 :“扶”。教师精讲第2(春)、第3(夏)两个自然段 ,并在讲授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首先 ,让学生朗读这两段 ,并用“”逐一标出所描写的景物 ;之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  相似文献   

6.
小语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多是美的结晶,虽然体裁不同,但都以生动的语言艺术来表达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和人格美,如果我们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激发他们高尚的情感,就可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以美悦目。小语课文中有不少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如《海底世界》、《瑞雪》、《荷花》、《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这些课文,有的描绘了大自然风光的绮丽,有的描写了祖国山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小兴安岭》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作者通过对小兴安岭景色和物产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以及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观察方法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把学法指导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把握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塑造跨世纪人才的系统工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说,只有加强德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抓住课堂主渠道。进行德育各科教学是完成德育的重要途径。其中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1.借助书中自然风光、秀丽景致的描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祖国美丽的风光和秀丽迷人景致的篇目。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突泉》等,这些作品描…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武琼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本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2.知道文中三个点述句的作用,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理解课文抓住景...  相似文献   

10.
一、在比较中讲解词语。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篇课文文句优美,所描绘的景色也十分迷人。教师讲授这一课,就要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来让学生感受这份美。讲解春天景色时,品析“抽出”一词,教师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抽出”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拟人),其意思相近于什么词(长出)。比较讨论“抽出”与“长出”区别在什么地方?通过联系实际,已知“抽出”是一般人的动作,速度快,教师通过做动作帮学生领会“抽出”不仅比“长出”快,且形象地写出枝条生长的动态,体会树木在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生长得生机勃勃。经过比较,学生深…  相似文献   

11.
交通工具     
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出门旅行过吗?外出旅行可以看到好多美丽的风景,还能长许多见识呢! 出门旅行,我们得利用交通工具。下面这些交通工具,你认识吗?  相似文献   

12.
一、从课文标题中捕捉有许多课文,作者在标题上就把文章中心揭示出来了。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捕捉文章中心。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标题中你知道课文写什么?(小兴安岭)2.写小兴安岭怎么样?(美丽)学生明白了课文...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用书面语描绘多彩的生活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并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怎么挖掘学生的作文素材呢?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要使学生下笔“言之有物”,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周边生活,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多看、多想、多说,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文学家鲁迅曾谆谆告诫青年作家“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一看到一点就写”,“此后,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小学生习作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4.
我去一所小学听三年级的语文课,正好上的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绘了小兴安蛉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作者着笔于小兴安岭的树海,抓住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给读者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该文是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范文。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全文之后,便用了一节课时间指导学生背诵,重点背诵了三至六自然段。由于教师进行了正确的指导,临下课前,全班48名同学都能琅琅上口,背诵出来。他是这样指导的:  相似文献   

15.
张富忠 《考试周刊》2014,(11):32-32
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以文晓之以理,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身临其境,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小兴安岭》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这篇课文,难点有二:一是学习读懂自然段的读书方法,二是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兴安岭景色之美,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情感体验是伴随着阅读全过程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凭借,情境渲染和品读悟情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理解生词。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及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  相似文献   

18.
六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讲读课,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物特点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层次清楚的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表现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根据三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教学中应抓住本课总述——分述——总结的结构特点,学习读段方法。为了实现学法目标,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一、通读课文,找景物特点在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出现的10个生字,然后质疑、解难。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①小兴安岭是我国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时逢长假,孩子们的课间讨论中总会多一个讨论的话题——外出旅行。“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北京爬长城、看天安门广场”、“我爸爸开车带我去浙西大峡谷玩”、“我们全家要坐飞机出去旅行呢!”……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利用假期外出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与休闲,或自己驾车、或交给旅游公司安排,带上全家,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不亦乐乎!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现有资源,让孩子分享旅行的快乐,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风光和地大物博,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特设计本次活动。活动目标1.了解祖国名胜古迹,用比较流利的语言介绍旅行中难忘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突破机械记忆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做了一些尝试,就是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这样才能感受屈辱,以史为鉴,树立振兴中华的情感。而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激发都不够,笔者认为,其实学生情感没有激发出来跟老师的提问有一定关系。问题设置难了,学生回答不出,课堂沉闷,情感怎么激发?问题指向性不明,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情感能激发吗?那么提问技巧跟学生情感的激发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值得探究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