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和技术时代。信息、科技的核心是什么?是创新。而提出问题又是科学发现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李政道先生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师生谈话时曾说:"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学生时代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他还说:"爱因斯坦的那三篇论文就是问了几个前人没有问过  相似文献   

2.
夜深人静,灯下翻阅科学哲学史.我为伊萨 克.牛顿爵士的晚年悲剧而扼腕叹息--伟哉,牛顿悲哉,牛顿众所周知,伟大的科学巨人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人,是一位划时代的科学集大成者.他为创立科学的天文学、光学、数学、力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是有口皆碑、光照青史的.但,由于他灵魂深处受到错误的哲学思想的支配,却跌入了唯心论和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伟大的科学家笃信"上帝",这一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曾令人困惑不已.然而,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他所撰写的<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就一针见血地批评牛顿等一些大科学家,在心灵中沾染着或浸透着"极端的幻想、盲从和迷信".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我所见的比前人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1642年圣诞节,即12月25日,艾萨克·牛顿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农户家庭。这一年,正是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顿是一名遗腹子,出生前两个月他的父亲便死于肺炎。两年后,他的母亲又改嫁他人。继父去世后,他的母亲下定决心把12岁的牛顿培养成为一个农民。显然,这个一厢情愿的计划未能如愿。牛顿已完全被学习“迷住了”,对农活一点兴趣都没有。虽然他没有拒绝承担起家庭义务,并努力地为母亲分担家务,但毫无疑问,精神上的追求与琐碎的农活此时已经冲突得…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的成就都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如牛顿运动三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天才的发现,总结出来的。他能登上科学高峰,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事情很凑巧,牛顿生于伽利略死的那年(1642年),牛顿完成了伽利略开创的力学体系。麦克斯韦生于法拉第发现感生电流的那一年(1831年),麦克斯韦完成了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1879年是麦克斯韦逝世的一年,又是爱因斯坦诞生的一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恰恰也  相似文献   

5.
虽说瑕不掩瑜,然而科学巨匠牛顿的后半生确实让人感到遗憾。 牛顿在物理学和数学上的成就是前人无法比拟的,在当世即享有极高的荣誉,或者正因为如此,造成了他晚年的刚愎自用。莱布尼兹与牛顿几乎同时独立创立了微积分,但因为牛顿比莱氏早十年得出成果,而莱氏比牛顿早三年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6.
牛顿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的出生甚至就带有传奇性。1643年1月4日,牛顿在英国英格兰的林肯郡的偏僻农村——乌耳索浦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了,英国著名诗人波普有一句诗说道:“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说‘牛顿降生吧!’”。牛顿的父亲在结婚后仅几个月就去世了,留下了怀胎仅3个月的牛顿。牛顿出生时才3磅(1磅=0.907市斤)。接生婆说,我简直可以把他塞到奶瓶子里去。她没有料到他能够活下来,更没有料到他能够活到85岁高龄,而且是世界上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是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天才.如果人类没有诞生他,世界或许还会存在,但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模样.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使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发现。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如果爱因斯坦只满足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对物质世界的解释,就不可能创立相对论,  相似文献   

9.
其实第一个看到苹果落下来的是作为牛顿邻居的我。当时我正好坐在窗口,我发现有一个苹果正欲打中牛顿的头,我想如果苹果真的把牛顿的头击出了一个洞,那就有好戏看了。但当我发现苹果并没有像我所希望的那样时,我就不再对那个苹果感兴趣了。其实过了一阵,当我看见牛顿对着那个苹果发呆,并不断地把那个可怜的苹果抛起来又看着它落到地上时,我以为他又发明了一种新游戏。但当我试着和他做同样的动作之后,我觉得这简直是一个白痴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就在那天牛顿到我家手里握着那个苹果,他还问我:“为什么苹果只会向下掉到地…  相似文献   

10.
牛顿(1643-1727),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缔造了经典物理运动理论世界,开创了现代数学新纪元,集天文学之大成于一身。他的伟大成就,正如爱因斯坦在1927年纪念牛顿逝世200周年时所赞扬的那样:"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但他本人却很谦虚地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1676.2.5致胡克的信)。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天堂里的科学家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了,他要数到100然后开始找。所有的人都藏起来了,除了牛顿,他只是在爱因斯坦面前的地板上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面前,就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出局。”牛顿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这时候所有的科学家都出来了,并且大家都证明他真的不是牛顿。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牛顿玩捉迷藏答案因为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就是,牛顿/平方米=帕斯卡。爱因斯坦和牛顿玩捉迷藏@小号…  相似文献   

12.
牛顿(1642—1727)是光的微粒学说的代表。到了1799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33—1829)对牛顿的微粒学说提出了异议。托马斯·杨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托马斯·杨用波动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牛顿本人解释不了的牛顿环现象,并提出了波的干涉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从几则课例看“问题教学”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这些天,我读了《牛顿》这本书。著名科学家牛顿为攀登科学高峰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书中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牛顿顽强地探索,攀登科学高峰。牛顿为了研究文学、数学、天文学、光学和化学,很多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他经常工作到清晨五、六点钟。特别是在花开的春天和落叶的秋天,他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通霄到亮,废寝忘食地工作,取得成果才肯罢休。可我呢?接近考试了,家长叫我复习功课,我还一心想着玩,总觉得自己聪明,有把握考好。实际上,考  相似文献   

15.
牛顿(1642~1727),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的主要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流数法和无穷极数》等。他的《普遍的算术》是介于算术与代数之间的著作(1707年出版),书中有“牧草与牛数的问题”,即人们所说的“牛顿问题”。牛顿在数学方面的贡献只是他一生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物理学、光学、热学、天文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早已将他推上了世界科学巨匠的宝座。牛顿与“牛顿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高中数理化》2009,(5):54-54
有一次,所有在天堂的科学家准备玩躲猫猫的游戏.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他打算数到100后再开始找.所有人都开始藏起来,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前面的地上画了一个边长为1m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前面,就叫道:“牛顿出局,牛顿出局.”牛顿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我站在边长为1m的正方形中间,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习惯在一段时间里专心搞一项研究,可当‘官’就得什么都管,最离谱的是牛顿还要当公安,抓罪犯。"牛顿的后半生,完成了从科学家到"官"的过渡。虽说牛顿在当"官"的同时,也没有少做科学研究,特别是发表了许多著作,然而,他的主业已经变了样,主要是在造币厂当"官"。当"官"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牛顿必须耐心等待,他一等就是七八年。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开始了党派政治时期,在托利党(保守党前身)和  相似文献   

18.
微积分已经进入高中数学课本,而中学物理教学一直把数学工具的使用列为重点之一.由此可见,在某些合适的场合将微积分用于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 牛顿是将物理和数学完美结合的典范.牛顿本是一个物理学家,但是,天体之间的引力给他提出了绕不开的难题,而当时所有的数学方法都不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他只好自创数学方法——微积分.由此可见,就是作为一个顶尖级的数学家,牛顿也是当之无愧的.虽然绝大部分人成不了牛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牛顿学习.只要在各门科学之间打开足够的通道,整个科学世界也就完全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唐茂荣 《小读者》2010,(12):40-41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小镇沃尔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家伙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科普纪录片《我的牛顿教练》,里面有一位“不太正经”的科学家牛顿,他改行做了教练,并且担任了差不多将近三十个项目的教练。牛顿虽然不擅长体育,但从他的三个定律中却能够了解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及周围环境和物体本身对运动带来的影响。纪录片不仅阐述了牛顿的生平,更深刻展示了牛顿的科学思想以及他发现的科学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