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的《小麻雀》写的是一只小麻雀“‘猫’口余生”的遭遇,寄寓作者对被伤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便是全文中心所在。如果读者不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历史背景以及他具体身世和思想感情,那是很难领悟作者撰写此文的意图和文章的实质的。用什么方法让时隔六十多年后的学  相似文献   

2.
《陶者》简析及教学建议河北肖赵山一、作者简介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官至屯田都官员外郎。他在仕途上极不得意,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梅尧臣提倡“平淡”,主张诗歌必须写实,要有“兴”、“寄”,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刺”与...  相似文献   

3.
《静夜思》(六年制小语第四册第13课)是一首五绝。这首小诗大概是李白晚年的作品,诗人长久在外奔波,对于养育自己的故乡是很思念的,在一个明月高照的深秋夜晚,诗人又触动了思乡的情怀,于是便写了这首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前两句写明亮的月光。诗人辗转反侧,睡到半夜,一觉醒来,忽然看到明亮的月光穿窗度户,照到床前,因为还没有醒清白,迷迷糊糊,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明亮耀眼,因此又疑惑是地上洒了一层秋霜。“床前”二字,暗写出诗人从酣睡中醒来见到月光的情景。接着用“明”来修饰月色,一来是有意强调光的亮度,给暗色画面增强光点;二来更重要的是为下句的“霜”字作铺垫。第二句“疑”字  相似文献   

4.
《灯光》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山东菏泽市教研室马建华《灯光》一文安排在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5课,是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  相似文献   

5.
靳然 《黑龙江教育》2000,(11):20-20
《猜一猜》是人教社新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6课,内容是一则关于自然现象的谜语,谜底是“风”。谜语中用“让路、招手、弯腰、点头”来比喻云、小树、禾苗、花儿被风吹动的样子,非常形象、生动。教学本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抓住事物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猜谜语的基本方法。教师要依据这个教学目的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语第四册第30课《西瓜弟兄》是篇讲读课文。全文记叙了解放前兄弟俩种瓜的不同遭遇。通过他们兄弟两块瓜地的不同遭遇,揭露了国民党军队损害人民利益的反动本质,歌颂了解放军爱护百姓,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全文可分为三段。  相似文献   

7.
《蔬菜》是一篇看图学词学句的课文。本课有5幅图,8个生字,10个新词,一篇短文。5幅图画分别是萝卜、莴笋、白菜、黄花菜、扁豆。 扁豆。短文有两句话,先说什么是蔬菜,再说明人们食用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在句子的下面安排了10个词,两行中上下对应的两个词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5种蔬菜食用的部分:萝卜是根,莴笋是茎,白菜是叶子,黄花菜是花朵,扁豆是果实。  相似文献   

8.
《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学生以前学习的是一些具体的数及其运算,现在要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教材从学生热悉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分三个层次进行讲解。第  相似文献   

9.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事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格调清新,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郅(今陕西渭南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在留下的诗还有2806首。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20年(48岁)的深秋。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州行政长官)。白是先一年由江州司马晋升此职的。这时又接到穆宗的诏令,召回京城任职,异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情感的小诗。对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目前有不同看法。一本小语辅导资料上说:“这首诗写作于长庆元、二年(公元821、822年),作者在长安时。”作者于  相似文献   

10.
《题西林壁》(五年制小语七册11课)是苏轼写的一首七绝。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移位汝州团练副使,途经九江,初游庐山。庐山是我国的风景胜地之一,山势巍峨,气象万千,泉瀑飞湍,风光无限。诗人一上庐山就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陶醉,他从山南到山北,从山上到山下,遍游庐山诸峰,历时达十余天。在游罢东林寺后,又由东林寺寺主、宋代名僧常总陪同,信步走过虎溪桥,来到千佛塔蟼的东晋名刹西林寺。寺院长老久仰诗人的盛名,纷纷请他赋诗题词,于是他就挥毫把这首诗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所以诗题叫做《题西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简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庥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麻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正确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整体感知、学习表达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老麻雀的护犊之情,掌握作者如何写清楚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3.
语文六册7课《麻雀》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课文,篇幅不长而情节跌宕,句子简短而感情深厚,文字浅显而形象生动。教这篇课文,宜采用金线串珍珠的方式,以课文的思路为金线,以生动的情节为珍珠,抓住具有立体感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再造想象的直观形象的基础上,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形象感染和逻辑思维的交织,并且,在学生读、思、说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施茂枝  郑婷 《云南教育》2002,(10):34-35
一、以图导入,引发悬念出示课文插图。以“大家从图上看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话题,引导学生谈话,之后,告诉学生,图上画的是一老一小两只麻雀。小麻雀为什么会掉到地上?面对两只小小的麻雀,狗为什么向后退去?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课始安排看图说话环节,旨在暗示学生表达要真实。学生说得粗浅、简单在所难免,说不好,则营造了“悱愤”之境,为下面更好地领悟课文描写的细节埋下伏笔。在说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意在引发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鼓励质疑学生初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扎煞、拯救、嘶哑等词语。2.体会猎狗行为的变化及原因,从而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伟大的爱。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崇高。【教学重、难点】体会猎狗行为的变化及原因,从而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伟大的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麻雀图片)说说麻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小、弱等)(出示猎狗图片)这是谁呢?它和狗有什么不同?(凶猛、可怕等)  相似文献   

16.
一、读文填空,理清文脉,整体感知内容教师“引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猎狗在_(什么地方),发现了一只_(什么样的)小麻雀.当猎狗走近小麻雀,准备_的时候,老麻雀_,用自己的_着小麻雀.最后猎狗_,我_.  相似文献   

17.
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英语>新教材出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历和体验,简单分析了该教材的实用性在几个方面的体现,同时提出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该教材的不足之处,以及若干教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做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  相似文献   

19.
《麻雀》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讲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的首要障碍是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语三册第八课《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记叙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想要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葫芦一个个落掉。课文故事简短,内容也易理解,但寓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学生很难领会的。根据教材的特点、难点和词、句训练的重点,为教好本课,提出如下建议: (一)课前指导观察,保证学生在学文时思维的流畅性。课前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叶子是制造植物果实生长所需养料的重要器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