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天伊 《新读写》2013,(11):5-5
一个人,若没有灵魂,便是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传统文化,便是灭亡之始。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是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精神凝聚、心理认同、价值取向、生存理念和创造动力。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必然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漂泊者,等待她的将是被其他民族同化的命运;而一个民族即使失去了物质的家园,只要她的文化火种尚在,这个民族就不会灭亡。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常常被设计师们反复使用,虽然因为时代的变化,材料的更新,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传承关系,不仅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所独有,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常见。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对当代设计的无穷魅力,说明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难以割舍,21世纪被人们称为文化趋同、文化危机的全球化新世纪,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民族文化与艺术,仍然是当代设计的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太原师范学院中加希尔克学院605名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掌握程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欠佳,并且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也不容乐观。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要求英语学习者不但要熟知目的语文化及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能够正确地用英语来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了解和熟知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那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会使跨文化交际失去其真正的目的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众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而每一个民族的音乐舞蹈都有其独特之处,正是由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艺术是文化,是文化精神的个性张扬,因此,艺术教育必须以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为底蕴,不断汲取民族文化精神营养,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张扬民族文化个性,反映民族哲学和人  相似文献   

8.
王磊 《语文知识》2015,(4):19-21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教材瘦身、学生减负、教师减压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删减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这看似简单删减的背后,隐含的却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毁民族文化基因。失去民族文化传统如同失守精神家园、失去思想灵魂,这样的民族注定会迷失方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民族不会因为贫穷落后而灭亡,但是民族失去文化和精神后注定要灭亡。文化不仅仅影响人自身的素质,而且对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没有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让世界所抛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过去数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应该,也必须对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建设提供积极的影响,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负责态度,也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所在。对此问题高校教育应该有所作为,因为大学生是未来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特别是艺术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学的实践这一课题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而传统文化对高校艺术教学的积极影响则可以很好的体现这样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以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为主流,位于中国最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喀什也紧跟时代潮流,以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为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喀什艺术品产业。本文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与喀什艺术品产业的发展之间的联系入手,探究喀什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建议,为喀什艺术品产业发展提供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艺术感悟     
罗渊 《广东教育》2009,(10):71-71
诗书画一体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文化才有内涵,缺少了文化基础,绘画就变成了技术活,就非常寡味。这是中华艺术的强项,如果急功近利,只做画面不及其余,那样的艺术高不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3.
张露燕 《儿童音乐》2014,(10):41-43
正一、学校艺术教育对于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人却纷纷过起了洋节,学起了洋人的习俗,到我国的传统节日时倒显得分外冷清,这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更是愈演愈烈。据有关调查显示,如今很多的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漠不关心,对传统文化知识也是知之甚少,甚至也并不以此为耻,根本意识不到文化对于个人、民族,还有国家  相似文献   

14.
俄报说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忘记民族艺术,中国人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特点,最终成为西方文化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现代文化及艺术风靡一时。它们消解价值,丧失价值判断,被称作“胡来艺术”。中国文化与艺术如何在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中逐步摆脱边缘化危机,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重新迎来新的辉煌,成为每个年轻的学者、艺术家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中国文化“三纲八目”的和谐之境,“修齐治平”的担当精神以及水、节、中、庸、孝、和等概念、范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不应该被当作历史垃圾而抛弃。相反,包括中国书法艺术在内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应该得到继承弘扬,因为她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指纹、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民族最有价值的就是他的文化独特性,当然也包括体育文化,无论是滨海、内陆回族,如果这种独特性消失了,那么这个民族就等于已经灭亡,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独特性是建立一个民族完整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1.宏观层面的必要性1.1政治层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着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俗活动进行研究,可以强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17.
资源是财富的财富。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资源受到了世界性的普遍重视。我国艺术生产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先性所指,既不是单纯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也不是那种宽泛的华夏民族文化资源,而是"中华文化"资源。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形质丰实,伴随国家走向和平崛起的宏大的文化资源库。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向来看,将民族文化资源置于优先地位,是其应有之义,因而也是民族化的艺术生产的内在欲求;从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看,我国的艺术生产应该努力开发"中华文化"资源。当代文化的世界格局有两种声音:一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主义声音,它以超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操持着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媒介力量,凌驾于他国文化之上,向其他民族国家传播渗透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业已对某些弱势民族国家构成严重的文化伤害;另一种声音是来自世界绝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呼吁文化多元化的声音,这是一种阻止文化霸权的声音。在这样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艺术生产作为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翼,在操作层面上最终取决于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谁忽略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谁就会失去文化建设和艺术生产的主体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更要保护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创新的特点,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透视的话,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就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协同发展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蕴涵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之一。将其纳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可补高等教育之不足,可以传承和保护民族艺术,弘扬爱国情怀;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可抑制不良文化侵蚀,塑造大学生身心健康;感悟民间艺术创作精粹,提升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