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考制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所在,而有关高考制度改革又多是指向"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公众认为"一考定终身"的招录机制,一方面是只会培养考试"机器",而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因高考舞弊、高考加分,导致高考公平受到质疑.高考到底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大学为何难出大师?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09,(5):4-4
高考,一直是人们常谈的话题,一考究竟可否定终身,也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上大学已经成了每个家庭寄予孩子的希望,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许多学生被挤的头破血流。有许多学生不堪高考压力,离家出走、辍学,甚至做出许多极端的行为,“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是到了该思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1,(4):17
熊丙奇1月7日在《青年时报》撰文指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设想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就是出于这样的意图。但如果操作不当,一年多次考,很有可能变为"多考定终身"。有的科目改为一年多次考之后,高考的成绩确实不再由一次考试决定,但如果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高考依然是教学“指挥棒”的形势下,如何调整高考与新课改的关系,成为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师道》2011,(2):60-60
教育部部长袁责仁最近发表文章提出,将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设想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就是出于这样的意图。但如果操作不当,改革缺乏配套,一年多次考很有可能变为“多考定终身”。(见《金羊网》,作者:熊丙奇)  相似文献   

7.
高岩 《华章》2012,(35)
克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高考过后,和6月的天气一样燥热难耐的恐怕是全国数百万名考生及其家长的心情。寝食难安地等待高考分数,思前想后地考虑填报志愿,费尽心力地四处打听消息,考生身心俱疲,家长心力憔悴。这种种表现的根源恐怕都要归根于一句话:“一考定终身”。  相似文献   

9.
继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五省区之后,2009年6月,又将有辽宁、天津、安徽、福建、浙江、上海六省市迎来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 新课改高考源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为目的,提倡多样性、选择性和探究性,学习科目扩展到社会、人文、技术等领域,意在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和高等教育择优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以此作为指导,当前我国高考制度总体来说是符合国情的,但其"一考定终身"的特点却是有利有弊,目前改变"一考定终身"最适当的方式是一年多次统考或者多次录取。  相似文献   

11.
李明 《成才之路》2010,(5):I0012-I0012
去年有11个省份开始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被纳入录取参考。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一考定终身”的终结,但也有人质疑,形式的改变无非是将“斩首”变成了“凌迟”。在高考依然是教学“指挥棒”的形势下,如何调整高考与新课改的关系,成为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近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戴家干认为。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就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赵志疆 《成才之路》2009,(14):I0005-I0005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4月27日《人民日报》)虽然社会各界已就考试改革达成共识,但是在考试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却始终没有停止争议。原因之一是民众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一方面痛感“一考定终身”的诸多弊端,一方面却对能否用高校自主招生来替代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8,(6):49-49
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既已公布的高考改革思路,几乎都是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会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三者结合。然而,以上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基于当前高考录取制度,对学科考试与成绩高度依赖。而这种出发点的高考改革方案,其实是在多元录取标准名义下的学习成绩“一元”,这对摆脱应试教育,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之友》2010,(9):4-9
2010年“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表示,高考制度的改革。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变“死记硬背”和“一考定终身”的现状,根除弊端。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2006,(7):19-19
从2006年开始,河北省将一改高中招生沿袭多年的“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在全省6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普通高中招生时,不再把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的总和作为惟一录取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下一代》2010,(7):6-6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陈平 《华章》2007,(Z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路上,无论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诟病,还是对功利主义人才观的反思,拨开纠结丛生的线索,最终的矛头往往都会指向以考试评价制度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制度。在关乎素质教育实施的诸多因素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无疑是关键性的,但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考试评价制度该不该改?该怎样改?面对这样的疑问,总有着不同的回答。似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每一步前行,都将是一次艰难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阅读》2009,(7):7-8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指出,2009年已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在这些省份的新课改方案中,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有的占10%,有的占20%。加入综合测评,使考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02,(21)
“不久,高考的录取标准,将是高考分数与高中阶段的综合评价相结合”模式;高考分数将不再是高考录取的惟一标准,这是上海市即将推出、教育部即将推荐的高考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