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所以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真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四味朗读”。  相似文献   

2.
李红燕 《河北教育》2008,(11):44-4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学生怎样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意义非常深远。就“养成教育”式阅读,给朋友们提如下倡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诲,可以让学生们更快地在启蒙阶段就体会到文字的力量,帮助他们早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就“师生共读一本书”探究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三、对“导读巧练”的探索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在讲、读、练三个环节的处理上。处理得恰当,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就低。提倡“精讲”就是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读、练。读也不是“放羊”式地读,而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怎样进行导读呢?就拿最常见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来说吧,很多教师的指导是从技巧上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地  相似文献   

5.
朱晓华 《新教师》2019,(6):31-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悟、有所感,培养语感。因此,教师要创造让学生主动阅读的机会,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读整本的书,让课堂“活”起来。据此,我们探索出了“五读”的语文教学模式。所谓“五读”,即“读”的五个步骤——找读、说读、品读、评读、赏读。  相似文献   

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读”的有效性。学生只要把课读熟读透,课中的知、情、意、景就会随“读”潜入心。但弱智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读的能力较差,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讲究教学技巧,把“读”的训练搞得扎扎实实,让学生带着兴趣读,带着思想情感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在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中年级的读段训练是大纲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读懂自然段,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而眼下的实情是:重讲轻读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虽重视了“读”,但狭义理解读的意义,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就行,在教学中让学生无目的无思考地读,使“读”与“读懂”严重脱节,实为“空读”;有的教师把握不准读的时机、方式和方法,不必朗读时,硬要学生朗读,该朗读时,却要学生默读,读的指导不得法,也造成了读的效果不佳。分析眼前现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年级的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有实效,教师就必须在“善于指导”四个字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 (一)适时——看准读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一、对话教学的反思 最近,听了一节二年级阅读课,上的是一首现代诗,整堂课教师都在解决“怎样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问题,让学生想象生活图画,说词语的意思,努力地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着对话,或范读、或分小组读、或合作读.  相似文献   

9.
笔者听过不少语文教师的课,他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这样要求学生:“接下来把这段话读一遍!”“接下来把课文朗读一遍!”然而均没有提出明确的“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之一。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这就失去了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一、感知读,理解字词,了解大意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读,重点应该放在初步感知、读通读顺上,这就要求学生:①理解字词,扫清障碍。利用字典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易混字的读音;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把“读”贯穿在低年级阅读课的始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海拉尔路小学王淑珍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读”很重要.俗话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多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个重要的途径。但在教学中也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傻读”、“呆读...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谈到让学生读整本书,读名著,尤其是指导学生读中考必读 名著系列,我们语文教师很迫切想要“有效” “高效”这样一些词,但往往不能如愿以偿。 “有效” “高效”是重要的,也是读整本书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但如果学生觉得无趣,那学生可就真是不堪重负、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2.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应怎样读呢?首先教会学生读好文本,这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会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文本的阅读,除了切实执行梁永荣曾在2004年10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版61页发表的《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中所提到的整体浏览,重点研读,重点段落“三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外,更应重视课外阅读———社会生活这本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1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要把“读”的指导和“读”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反复读书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受到思想教育。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读好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16.
修定后的初中语文课本,新增加了“课内自读课文”。怎样处理这类课文,这是一个新课题。我认为,虽名曰“课内自读课文”,但并不是只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课内自读课文”还应有一些常规要求以及检验这种课型教学效果的标尺。现在我想就怎样处理这类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阅读能影响人的精神成长。教师要把读书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点,让学生走进蕴含丰富的名著,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让学生读名著有方法,让学生形成读名著的能力,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继承,在读书中明理,在阅读名著中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可见,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使读书为己所用,为习作所用。要写好作文,就要好好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  相似文献   

19.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