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霞 《考试周刊》2011,(34):72-73
本文主要阐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主体发展的影响,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情境,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材料,构建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学到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已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在课的设计中,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3.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而营造现实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使儿童成为认知的主体。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一定的乐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时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龙启锦 《教育与职业》2006,(24):175-176
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的情境,并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陈丽明 《教育评论》2007,(5):148-149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根据建构理论,教师必…  相似文献   

8.
池建华 《考试周刊》2012,(72):80-8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对于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活动情境等,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教学的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陶昌华 《学周刊C版》2014,(10):147-147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的,是在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的教学情境里进行的。这种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有机融合。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苏太盛 《考试周刊》2010,(32):84-85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 新课标认为:创设情境、诱发疑问是课堂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数学课题,激发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内动力,并深化学习的内容。因此,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重组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为此,我们经常采用"愤悱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  相似文献   

13.
廖焕春 《广西教育》2007,(12A):35-3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与学生的思维侧重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进入认识上的一种困惑状态,即似懂非懂、有所知又非全知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试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些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真教育"走进我们的教学,初中数学重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人生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培养学习兴趣到提供学生探究空间入手,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该环节也正是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的产物,它的产生召示了教师不再是把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形态模本复制和剪贴到学生头脑中去,而是将教科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素材,使他们在对数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在我门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钟兰凤 《广西教育》2013,(33):11-11,16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和学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围绕一个给定的教学活动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推动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把学生引领到教学实践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更加具有实践意义。任务驱动式教学体现了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它是一种开放型、互动性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郭晓琼 《云南教育》2005,(31):45-4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而从认识的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对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创设有效情境、促进主体学习,让情境真正成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的一座桥梁,是当前一个亟须探索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蒋晓武 《文教资料》2005,(16):106-107
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审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认识结构,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逻辑力量。因此,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巧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的一条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