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姚星钢 《现代教学》2007,(11):51-51
近日,我经常发现课堂上教师们总会说"老师"怎么样,强调的是"老师"。如:"让老师来告诉大家""老师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谁能告诉老师",等等。这些几乎每位教师曾经说过现在还在说的司空见惯的话语听上去无可厚非,我却似乎从中发现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2.
称呼问题     
李镇西 《班主任》2013,(11):64-65
校园里有许多称呼,比如学生对老师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还有学校同事之间的称呼,等等。这些称呼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过就是一个称呼嘛?但实际上,不同的称呼折射出某些不同的观念。称呼里面“学问”大着呢!比如,一般情况下,学生见了老师都叫“某老师好”,这是没错的。哦,不,岂止是“没错”,简直就是最标准的称呼。但如果碰见学校干部——比如校长、副校长、主任等,又怎么称呼呢?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奇怪的称呼     
王冠 《课外生活》2009,(7):50-50
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太子、公主总喊父皇“皇阿妈”;而大臣们还称呼慈禧“老佛爷”。皇上明明是男的却叫“妈”,慈禧明明是女的反叫“爷”。这是不是喊错了?  相似文献   

5.
你会画自己家的家谱了吗?不过还要注意巧记英语“称呼”噢!首先,你能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到family这个词吗?先来仔细观察一下哦!现在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住family了,分别取“father”、“mother”、“I love you”中的“fa m i l y”就构成“family”了。我们还可以理解为“爸爸、妈妈、我(儿子或者女儿)”就构成了一个家庭,且家人之间互相爱护。英语里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我们国家是有区别的。在我国,爸爸一方的家庭成员和妈妈一方的家庭成员的称呼是不同的(姑姑、姨妈、叔叔、舅舅、姨父等等),但在英语中,爸爸一方的家庭成员与妈妈一方的家庭成…  相似文献   

6.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黎民”和“百姓”两个词现在通常指一般的人民大众。由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沿革,称呼人民大众的词语很多,现摘举几例,以供大家参阅。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敌人。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云  相似文献   

8.
王倩蕾 《文教资料》2014,(30):158-159
本文考察网络称呼语“亲”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它作为网络交流的亲昵称呼法和称呼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和爱好的一类人的用法及其成因,认为它的流行是因为满足了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礼貌原则,并且拉近了人们在网络之中的距离,满足了交际双方求新求奇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李镇匹老师的一些著作,也在网上登陆了他的博客。他的一个教育艺术理念就是:尤为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学生的称呼。最令我难忘的是,李老师称呼学生时的高超“艺术”。 李老师在与学生的书信交流巾,开始的称呼都是亲切地称呼学生的名字,如:在给雷雨龙同学的一封信巾他对雷雨龙同学的称呼是雨龙同学;落款总是你的朋友:李镇西。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2010,(1):31-32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常说:“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社会。讲文明、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1.
12.
称呼语“亲”的语用功能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用语"亲"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张,由网络内部社区语泛化演变为社会共同语。"亲"可归入称呼语范畴,其语用功能主要包括招呼与情感表达两方面,凸显交际中言者对听者的主动示好。  相似文献   

13.
网络称呼语“亲”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称呼用语,近年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作为人际称呼语"亲"的使用主要受到职业、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工作于较自由环境的工作者使用"亲"较为频繁,使用"亲"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年轻人也比中老年人多,其使用场合和被称呼的对象具有限制性,被称呼的对象多是与使用者关系亲密的人,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还没有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  相似文献   

14.
宋瑞祥 《中国教师》2009,(16):64-64
人类最神圣的字眼.是母亲;世间最崇高的称呼,是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母亲”这一呼唤的内涵更丰富:“老师”这一称谓的寓意更全面.因为——她,既是我亲爱的母亲.又是我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位老师。刚上学时,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在课堂上,是应该喊她“妈妈”,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叫她“老师”?以致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和母亲是毫无分别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下午,语文老师给我们听写生字。我写错了两个字,一个是奶奶的“奶”字,我忘写勾了;另一个是年级的“级”字,最后一笔捺,我写成了点。  相似文献   

16.
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说,那些绘画大师“多在人不经意处格外经意”。其实,文学亦然。像“称呼语”,人们往往不经意,但文坛高手们却格外着意,使之在作品中发挥出独特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当中隔着黄海。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许多日本海盗,乘船在中国沿海登陆,骚扰江苏、浙江、福建一带的居民。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所以称这些海盗为“倭寇”。到近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对日本侵略军深恶痛绝,把他们比作魔鬼,称他们为“鬼子”。  相似文献   

18.
称呼语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交际中最基本的策略。"××老"或"老××"在交际用语中常常出现,它揭示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本文将从权势和等同关系对汉语称谓中的"老"字进行分析,可以使双方根据权势和等同关系对他们的交际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选择比较合适的称谓来确保交际的最终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老大,……"一看称呼就知道是小王老师的信息,全校只有她会在短信中这么称呼我。果然,小王老师又来"心理咨询"了。于是,我们约好在我办公室里聊聊。小王老师是个非常要求上进的女孩,来学校工作一年就当了年级组长,大家对她的反映都不错。"羌校长",见了面,小王直奔主题,"我现在忙得团团转,可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1,(12):148-148
一位母亲最近有点苦恼,他3岁的儿子突然喜欢对她直呼其名,而几乎忘了“妈妈”这一称呼。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小家伙有一次午睡醒来后冲着屋外大叫。妈妈”,但是没有任何回碰。他突然想起也许应该像爸爸那样直呼妈妈的名字,于是他尝试了,马上,带着惊讶表情的妈妈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