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接本刊2006年第2期)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不是在后一个问题上,而是在前一个问题上。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对这个问题彼此没有争论,都承认有同一性。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争论最多的集中在前一个问题上,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到底是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补充申诉的第二部分,杨献珍着重陈述了他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艾思奇对该书的错误认识和观点。他说,《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自始至终都是指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理论。那么,列宁承不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中的“同一性”,根据毛主席的解释,就是“互相联结”的意思,“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就是说思维和存在之间有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了解,应当肯定列宁是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  相似文献   

3.
下面谈谈《一封信》中提到的有关问题 关于所谓“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确实是康生捏造出来强加给我的。我在《略论两种范畴的同一性》一文中,只是说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如此而已。康生认为,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就是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是一九五八年八月康生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4.
(上接本刊2007年第5期)在《再论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中,张义德、段若非除了就机械唯物论是不是唯心论,应该如何批判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机械唯物主义是否已经变成“反动的”以及新中国建国以来,是否存在一种机械唯物论的倾向和新中国建国以来有没有“以一贯的、系统的、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等问题,对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的错误认识、荒谬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外,其中对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的分析批判尤为深刻、锋利、生动,对于人们从哲学的高度了解、认识林彪…  相似文献   

5.
(上接本刊2007年第4期)四、段、张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最高问题和哲学上两条路线的理论,不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和其他一切马克思主义者都毫无疑义地确认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而决不是唯心主义哲学。恩格斯还特别批驳了折中主义者混淆哲学上的两条路线  相似文献   

6.
除了上述信件外,杨献珍在两篇读书札记中,还对吴江的认识论做了文章,兹抄录如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上接本刊2005年第4期)在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申诉的补充的第三部分,杨献珍怀着痛切的心情希望组织上重新审查关于恩格斯是否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尤其是说是在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所肯定的。杨献珍以近似于乞求的  相似文献   

8.
(上接本刊2006年第3期)问题十分清楚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所肯定的是世界可知论,而不是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艾思奇两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文章,是给恩格斯抹黑,是对恩格斯的侮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破坏。天下事无独有偶。中国的哲学家艾思奇,在20世纪60年代初,说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俄国有个马赫主义者巴札罗夫在1908年即列宁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的那一年,也说过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同艾思奇说的一模一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  相似文献   

9.
1973年在狱中写给中央专案组的抗议书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尽管杨献珍被监禁、放逐,失去了自由和发言权,但造反派依然把他作为攻击讨伐的靶子、批判斗争的对象。1970年12月29日和1971年1月9日中央党校革命大批判写作组先后在《人民日报》第二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哲学斗争与阶级斗争——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三次大斗争》和《哲学路线上的一场严重斗争——揭露叛徒杨献珍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的反革命阴谋活动》。杨献珍所写的这份长达两万余言的抗议书,  相似文献   

10.
(上接本刊2006年第6期)杨献珍在狱中和放逐地所写的申诉信和抗议书,已于1981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以《我的哲学“罪案”》一书问世(其中除收录了有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申诉外,还包括“综合经济论”问题和“合二而一”的问题的申诉以及其他有关文章),凡是看过这些文字  相似文献   

11.
1981年9月20日,针对王若水的《辩证法的命运》一文,杨献珍在《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一期发表了《唯物论的命运》的文章,阐述了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诸多方面的问题,答复了王若水在《辩证法的命运》一文所提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上接本刊2007年第3期)吴江在《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中对杨献珍的诬蔑攻击和栽赃陷害的事例,远不止杨献珍致《哲学研究》编辑部那三封信中的内容。其他比如说,1952年杨献珍提出“综合基础论”,认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必然是“综合性”的,即社会主义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上接本刊2007年第1期)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杨献珍曾多次致函《哲学研究》编辑部要求吴江拿出证据,吴江在1978年12月的一封信中答复说,他得出杨献珍同志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样一个判断,是根据杨献珍的一篇什么文章。对此,杨献珍立即进行了反驳,并将反驳信件致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上接本刊2004年第4期)二、论战的时代背景及双方不同的观点如果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论战在初始阶段,还带有些许学术探讨、理论之争的话,可是为时不久便演变成了简单、粗暴、尖锐、政治化的惨烈斗争。何以如此? 从理论上而言:哲学是政治和经济的表现,它反过来又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对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已经讲得很明白。他说:“只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根源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会被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见《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三卷,49页)这应该是这场论战之所以由学术之争演…  相似文献   

15.
(上接本刊2009年第1期) (三)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著名汉学家、哲学家布洛夫在其名著《中国现代哲学》“关于中国三次哲学论战”一章中,详尽地评介了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全过程以及他对论战双方的看法。他说:这个问题,首先是由郭月争在一篇文章里提出的。1958年,郭月争在《哲学研究》第一期发表文章,文章里写道:有些哲学家几乎不采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6.
在经过了第一个回合交锋后,王若水于1981年4月2日又撰写了《辩证法的命运——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并谈重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合二而一”之我见》一文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上。顾名思义从文章的标题就可看出这是王若水对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哲学战线上发生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关于“合二而一”论的两次大论战发表他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应对王若水挑战的同时,通过国内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杨献珍将他过去被康生、陈伯达封杀不许发表的有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文章和在狱中书写的申诉公之于世,并于1980年至1987年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而战斗——三次大论战的一方论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的哲学“罪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解说》;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既然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过有如实的反映和虚幻的反映之分。那么,生活在类似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人,其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会有重复性和常规性可寻。外国思想家有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思想,中国思想家有相同的思想,当然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理论学术界就吴江的哲学观点进行评析、批判、反驳声中。1983年《安徽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了江焕湖的《与吴江同志讨论辩证法问题》一文。这是一篇曾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备受关注的文章。该文针对吴江的《历史辩证法论集》和《认识论十讲》以及《确立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以及吴江1985年5月14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首怀念刘少奇的诗《林海行》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20.
四、三封未发出的申诉信 这三封未发出的申诉信是杨献珍于1975年5月从白庙监狱被放逐到陕西潼关后,就几个理论问题向党中央、毛主席的陈诉。1975年8月中央专案组办公室给杨献珍作了《关于叛徒、里通外国分子杨献珍的审查结论》,带到潼关,责令杨献珍签字面押,因该结论同事实完全不符,杨献珍当场予以拒签,并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了申诉书,如实地陈明了实际情况,要求党中央、毛主席为他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但这个申诉书上只讲了有关他的历史、政治方面的问题,没有讲到他在理论方面长期所蒙受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