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欢喜冤家》的恋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喜冤家》是晚明出现的一部话本小说集,以叙述男女间不正常的婚恋故事为主,反映了否定男权中心主义的恋情观.从古代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欢喜冤家》体现了小说创作中“人性“的回归,具有恋情小说中的情欲类向情爱类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中出现了大量的媒妁群像,她们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些媒妁群像是在中国传统民俗的发展流程中演变而来的,大致可分为官媒和私媒两类。她们不但具有传统民俗中媒人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沾染了明代商品社会特殊的烙印。试从中国传统民俗媒妁现象的历史流变中,来探讨《金瓶梅》中出现的各类媒妁形像以及所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新的视觉来看等《红楼梦》的结构布局、情节线索与书中人物之关系,则不难看出曹雪芹在艺术构思时,着眼点主要不在故事情节,而在于人物,在于描写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于人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以相互关联所形成的人物体系作为全书布局的框架。其中包括以贾宝石和王熙凤各自为中心的两大人物体系。全书结构艺术的总体特色是:以人物的身分、地位和性格、命运为主,以展示贾府由盛至衰的发展趋势为辅,“情”与“事”经纠纬交错,贯通交汇,形成总汇万状的结构格局,全景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现实人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0):18-19
《远大前程》这部长篇小说是狄更斯作家生涯后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强烈的现实感和哥特式因素达到了完美统一。本文从场景刻画、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哥特式因素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展现作者对哥特式文学一般特征的创造性发展,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意寓深刻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5.
《故乡》运用对比 ,刻画人物 ,安排情节 ,设计结构 ,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水龙》的艺术魅力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在艺术结构上采用明断暗续的情节安排;二是对作品主要人物如水龙、赵嫱、水妹等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经历予以精巧摹写;三是对体现人物活动背景的重庆民风民俗作出了浓墨重彩的细腻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利用中国汉语表达含蓄的优势,把一些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字眼很模糊的表达,来传达他的思想,就以人物命名为例,应该说曹雪芹为人物命名费尽了心思,他既要考虑人物的性格、身份,又要涉及人物的命运。他让登场人物的名字和名字蕴涵的意味运用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晚明沈自徵的杂剧《簪花髻》,通过对嘉靖年间杨慎在流放云南时期放浪形骸、嬉笑怒骂的描写,抒发了包括作者在内的晚明士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彷徨与苦闷。剧中言行不无夸张的杨慎形象,既是某种程度上的历史真实,又投射着包括作者在内的晚明江南文人自身的影像,代表着江南士风在该历史阶段的演进状况。  相似文献   

9.
《觉醒》被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而它的作者凯特肖班也因此成了美国女权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表达女性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婚姻制度应该以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为基础,压制个性的婚姻制度只能给女性带来苦闷和情感上的饥渴。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小说<沙家浜>与样板戏<沙家浜>,针对众多批评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从小说体裁、人物形象重塑、情节的设计等角度分析了小说<沙家浜>的得与失.既指出其重塑的阿庆嫂、郭建光形象的失败之处,也肯定了阿庆、许三爷这两个全新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情节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三国志演义》虚实问题的评价,迄今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从七个方面多角度透视了其虚实艺术模式,认为: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其虚实艺术成功的奥秘,关键在于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的和谐统一。宏观上与史实合拍,切合历史小说的个性特征;微观上的虚构成分,又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创造力,体现出小说艺术的共性特征。宏观与微观的交融,形成了其实中有虚、寓虚于实的总体特性,成为中国历史小说虚实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围城》的讽刺艺术特色是令人拍案叫绝的。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心理描写和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其讽刺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探讨了叙述视角的概念与其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大量的事件处理来设计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作者严格遵循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写与虚写、延展与聚焦、着重与忽略等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使<红楼梦>的事件处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安娜  张莉 《现代企业教育》2009,(18):121-122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南方家族康普生家族的分崩离析,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构架,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出发分析整个家庭悲剧的发展过程。本文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探讨福克纳如何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中通过结构、视角及人物塑造的陌生化来展示故事,揭示作品主题,增强审美效果的。  相似文献   

17.
南明元 《文教资料》2014,(21):19-20
《创世纪》是《圣经》的开篇,也是《圣经》中的重要文本,它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叙事人物、叙事情节和叙事语言三个方面。人物、情节、语言组合,共同构成《创世纪》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8.
李发科 《青海教育》2006,(11):23-24
鲁迅的小说《伤逝》在表现人物心理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伤逝》采用了“手记”的形式,同时又以倒叙回顾的方式行文,通过涓生对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自述,使读者窥见了他灵魂深处的隐秘。他向读者展示一年前是如何在寂静空虚中等待子君的情景“:在久待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虽沿用“水浒式”的神话故事开篇,却高度强化了交代背景、介绍人物、引导情节、渲染气氛、抒情言志等多种结构作用和表现功能,迅速地营构出情节主线的端点,改造了中国章回小说开篇的传统格局,形成了“由虚而入、沿隐以至显”的独特性状,创造了世界文学范围内的艺术标高。  相似文献   

20.
"第一奇书"《金瓶梅》中塑造了不少典型的士人形象,诸如滥竽充数的水秀才,贪财好色的温必古,贪赃枉法的蔡蕴与钻营堕落的安忱。这些形象所引发的不仅仅是对人物形象本身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艺术典型背后发人深省的社会内涵,尤其是他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晚明社会士人风气,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