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琰 《现代语文》2011,(8):89-9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中的多元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外国小说教学是学生打开视野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然而,目前中学外国小说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其独特的文化意味也并未在教学中凸显出来。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一种"学生不乐学,  相似文献   

2.
<正>外国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体裁之一,它的内容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如生活的、文化的、哲学的、制度的……外国小说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它的多义性,引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解读它。德国哲学家、现代解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曾说:"凡有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导致人们对文学理解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写作能力,促进人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教学时,要具备宏观调控的思想,设计多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鉴赏能力,完成新课改对中外小说选修课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一、教师要重新建构教材外国小说欣赏课在教学体系中为选修课,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将之和传统小说归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源于文化,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为贴切、更为地道的语言。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佟晓超 《文教资料》2009,(8):132-134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人们对学习外语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形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因此,高中英语教材,作为中学生获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对文化因素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应该平衡二者之间的张力,英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语言知识学习中。冀教版《学英语》教材中包含的文化内容全面、丰富,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精华和中外文化异同,提高文化鉴别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说作为文化的一种,不仅在中国有了广阔的发展,在许多外国国家也有着非凡的发扬。可以说小说作为一种文化在全国各地受到了广大学者和文学家的追捧和热爱,并积极地投入到了小说的创作当中。本文根据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简单分析一些写作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纵观湖南高考语文卷近三年来选做题的考查内容——2010年考查外国小说和新闻,2011年考查新闻和中国文化经典,2012年考查外国小说和新闻.考生不难发现以下规律:新闻是湖南语文卷选做题的主打内容,而外国小说与中国文化经典则轮番上阵。由此可以推断2013年高考中国文化经典或将重新登台,这不能不引起考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刘学华 《广西教育》2013,(30):75-75,79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它作为文化的载体,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让学生在外国文化的氛围中学习到更纯正的语言,也可通过语言纽带了解到更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印象,有效记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笔者结合教学实例,从文化知识、文化理解等方面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龙虹 《学前教育》2008,(10):4-5
香港作为彖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素有“美食天堂”之称,因为它不仅传承了中国许多传统的饮食文化,而且还受外国文化影响,集中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日、韩、泰、印、葡等餐厅更是随处可见。这些外来饮食文化丰富了香港本地的饮食文化,当然也丰富了香港人的生活。这一特点,在香港维多利亚幼稚园的食谱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清末是中西方文化冲突、融汇的特殊时期,从西方小说翻译中对叙事方式的处理可以窥见其一斑。1902年以前,外国小说的译者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的“政治教化”目的翻译小说,其译著多删节、改写,对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也作了较大的改动;其后,译著激增,译者在翻译时逐渐接受外国文化,读者也接受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因此,本文对于清末小说译作的叙事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方琳 《职教论坛》2003,(24):46-47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种语言都有特殊、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文化离开了语言也很难存在,有些文化形式本身就是靠语言来表现的。英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作为英语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植根于中原,两千多年来对中原地区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小说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元素,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破译道家文化在中原小说创作中的遗传密码,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宝贵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省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原小说的文化品位,繁荣当代中原小说创作;有利于全面深刻地解读作家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E·M·福斯特小说的巨大张力主要表现在他所描绘的事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了"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印度之行》中的马拉巴山洞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马拉巴山洞作为最具象征意味的文化表征,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文化内涵,它既是福斯特内心深处的母性情结的体现,又是福斯特凸显印度文化神秘性的文化表征,同时还是象征殖民与被殖民之间"联结"最终失败之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不在读法方面多注点儿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一个."而<外国小说欣赏>[1]就是试图在"读法"方面有所突破的一本教材.它根据小说的基本元素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就其中一个元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这种以小说知识为关键词编撰教材的方式在国内中学语文教材中颇为罕见,它为切实提高学生欣赏外国小说的能力提供了较为便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每种语言都深受其文化的影响。汉语的交际语承载着丰富的语用文化规则。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国内已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普遍重视的是显性的语用文化,对隐性语用文化则缺乏研究和关注。本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和分析汉语交际口语中隐含着丰富的隐性语用文化因素。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和语境下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语用的文化蕴涵,将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对汉语的深层认识和准确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运用。因此,引领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中学阶段所学的外国小说作为群文阅读的研究对象,将小说中人物的“笑”作为群文议题进行学习。围绕议题,引导学生辨识、分析、归纳、整合,发现小说中人物的“笑”蕴含的丰富情感:“笑”是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是愿望的载体;是对生活的妥协和自我麻醉;“笑”是难得的表情,不“笑”是生活常态,是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指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与反思,分析形成原因及特色,实现应用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