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为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各种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地学和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阅读风向标】 《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被编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所选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目的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依托,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同时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语文单元教学,不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师常常是平分秋色,担心学生学不好,每篇课文都精讲不厌。其实,教师这种周而复始、无限重复“、嚼馍”注入的辛苦教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消化”功能,而且也淡化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采用教好单元首篇、传递自学钥匙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大增,都说课改的春风真正吹进了课堂。发挥单元首篇的领航作用,大致有以下三个步骤:领会编者意图,把握单元全局。要教好单元首篇,先要初识整个单元;要了解整个单元,必先略知编者编著本单元的用意。学习钻研教材,不只是教师的事情,也应该成为学生学好课文的需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浏览单元目录,比较课文的标题,快速翻动每篇课文。这样,整个单元的概貌信息进入大脑。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单元提示,进一步了解全单元的内容及学习意义,并明了编者对学习本单元的要求。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共五课:《1.在山的那边》;2《.走一步,再走一步》;《3.生命生命》;《4.紫藤萝瀑布》;《5.童趣》。其中1、3两课是略读课文,其它课文为精读课文。从标题和课文不难知道,这个单元全部都是写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作者中有中国现代作...  相似文献   

4.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阅读提示里写道: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建议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呢芽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理解课文的语句并不难,难就难在理解它深刻…  相似文献   

5.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斑羚们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我的第一本书》是著名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力。  相似文献   

7.
[单元教学设想] 态度决定人生。不同的人生观下有不同的人生之路,但积极的人生观下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尝到更多的生活乐趣。本单元一组体裁丰富、内容精美的文章,就对理想、奉献、财富、不幸、事业、名利、环境、信念、学习、个人修养等方面应取的生活态度作了阐释,篇篇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学本单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要多朗读,多思考,多  相似文献   

8.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用一组短小精美的文章 ,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人生态度这一主题。这一单元的文章 ,理性色彩较浓。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 ,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要多朗读多思考多积累 ,善于汲取文章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 ,让学生在文学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 ,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要训练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 ,对生活现象有自己的思考 ,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变成思考的能力,感悟生活,塑造情感和价值观,升华人生体验。《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章在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吸引我们的也许还是文本精妙的语言。对此课的教学我有以下设想。一、在课前及导入中感受  相似文献   

10.
观察出新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积累,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学设想】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求知。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讲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讲的是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短文两篇》谈的是读书问题。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进行阅读;注重整体阅读,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的思路;注重读写结合;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相似文献   

12.
《我学会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在教学时,我抓住育人为本,围绕学习这一核心,着重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的精神,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并使这种自信迁移到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从课标和叶老的话不难看出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素材,并能及时有感而发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强调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内心,写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现小学生的童心、童乐、童趣。  相似文献   

15.
[单元概说]在反映文化生活的单元里,同学们将会走进文学艺术的世界,领略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与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学习积累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五篇文章从内容看都是谈文化艺术的,但侧重点不同:《安塞腰鼓》和《绝唱》描摹的是颇具民族风格的艺术表演。《社戏》记叙的是一  相似文献   

16.
要有效完成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为此,就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和建立的过程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直接经验来理解书本知识,即对他们来说的间接经验。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以《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课第二框题《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文言文,对于刚刚小学毕业的初中生来说.童年的趣事还萦绕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应该说。安排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唤起他们童年的记忆.对于他们珍惜成长中的人生体验,从而让他们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变成思考的能力,感悟生活,塑造情感和价值观,升华人生体验。《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章在带给我们心...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主题: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好习惯”。二、单元教材分析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这个单元通过《不懂就问》、《字典大楼》两篇主体课文及“语文天地”来承载这一主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觉改正不良习惯。《不懂就问》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不懂就问”的小故事,通过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才会有收获,并明白好习惯将让人受益匪浅。《字典大楼》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将  相似文献   

20.
史亚美 《考试周刊》2014,(94):49-4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写出新意。由此可见,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莫过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但针对生活阅历较薄弱的学生现状,如果单从学生的直接生活中挖掘并积累写作素材似乎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写作的第二甚至第三源泉以获取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