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应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回归学生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2.
张艳侠 《文教资料》2010,(17):49-51
语文教师在精神上应该走出生活的琐碎和无奈,超越平庸平凡,用慧眼去寻找语文的诗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带来诗意,在诗意的课堂中为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诗意"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灵魂,诗意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以"诗意"为核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诗意般学习,诗意般生活。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创建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课堂"。主张要关注学生诗意的萌生,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5.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6.
金小树 《考试周刊》2009,(15):42-43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诗境,启迪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体验,真正把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诗意语文、魅力课堂成为学生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7.
著名诗人王家新指出,诗歌教学"要以语文为本位,教出‘语文味’,教出诗歌本身的魅力和美"。也就是说诗歌教学要氤氲着一种诗意。如果没有诗意,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就没有灵魂的升华和投入生活的激情。诗意的课堂一定是充满魅力的课堂,诗意能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  相似文献   

8.
何国香 《考试周刊》2011,(74):53-54
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而言,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在诗意氛围中营造课堂诗境.在文本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在人文评价中谱写课堂诗意.在自我创作中提升课堂诗趣,最终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  相似文献   

9.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10.
黄芳妮 《中学教学参考》2011,(34):34+104-34,104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当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意、充满灵性时,我们语文教学便走进一个崭新的境界,给孩子们诗意的天空。诗意的课堂就是在想象中创设情境,在诗文整合中产生新的形象,在课堂实践中探求新知,在生活实践中让语文情趣飞扬,从而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诗意的课堂,能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由此可见,诗意语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文的诗意美全在于文本之美,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营造语文的诗意美呢?笔者认为具体可通过三步骤来实现,即课前钻研文本,发掘诗意美;课堂解读文本,展现诗意美;课后沿用文本,创造诗意美.  相似文献   

12.
正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活,让我对语文的爱日益深厚。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气质。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感动,体验生命成长快乐的乐园呢?多年前,在上海华东师大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颇感兴趣,之后我有心拜读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和经典课堂实  相似文献   

13.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是指教师和学生诗意化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实有和应有的生活领域。这是一个诗意的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了的世界。语文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要创造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一.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同时将语文的诗意带到生活中去提升学生生活的品位,本文具体论述了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5.
朱瑛 《湖南教育》2008,(9):14-14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而诗意的语文教学能给学生心灵的愉悦。然而许多教师曲解了“诗意”的内涵,以为把课堂语言诗化、文学化、高深化就是对诗意语文的诠释。他们简单地把华丽的语言外表看成师者内蕴深厚的标志,而忽略学生对这种课堂语言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显然。这种远离学生感受的“诗意”,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0月5日上午10时,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诗意语文的大力倡导者王崧舟老师莅临成都空军礼堂,他深情阐述了诗意语文的内涵:追求文本诗意是前提和基础,彰显教师诗意是纽带、过程和关键,激扬学生诗意是诗意课堂追求的归宿。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细读文本,开掘诗意;深入词语,品味精微;互文参照,彰显内质;还原比较,复活文本;寻找  相似文献   

17.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18.
专家举荐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李伶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堂堂40分钟的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灵魂、最高境界皆是诗意。语文教学在诗意光辉的笼罩下,可以令人流连忘返,品味无穷;可以使人心灵净化,意会情蕴;还可以唤起情感,引发审美体验,怡情冶性。一、诗意课堂和其特征什么是诗意?诗意指诗的意境,它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强烈的抒情意味。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描述现实或想象,借以表达自我的感受。诗意的课堂,即是建立在诗意基础上的课堂,它在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直接或委婉地呈现出一种抒情意味,给学生以强烈的美学冲击,最终达到其全面素质的提高。概言之,  相似文献   

20.
陈茜 《文教资料》2011,(27):38-39
语文就是一首诗.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于课堂之中。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诗意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