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华特士(J.Donald Waiters)在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关注的是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暴力等社会问题。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命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不断推行,其内涵也由模糊逐渐清晰起来。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2.
邱红宇 《江苏教育》2014,(12):65-65
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倡导并践行的。20世纪末,我国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在学校中逐步推广实施,效果不错。目前在我国,生命教育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课程开发背景 生命伦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从全球范围来看,生命伦理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学尚未普及,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4.
《四川教育》2013,(1):F0003-F0003
雁江区第八小学前身为1968年3月11日创办的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子弟校,1985更名为松涛中心小学,2007年1月正式被命名为雁江八小,原松涛中心小学更名为雁江六小。2009年8月两校通过整合重新组成了今天的雁江区第八小学。  相似文献   

5.
生命伦理学(Bioethics)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国,最早是由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学家波特在他的著作《生命伦理学:通往未来的桥梁》中提出的。他的定义是用生命科学来改善生命的质量,是“争取生存的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命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多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的学术领域。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及价值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冲突事件也日趋增多。冲突教育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摇曳     
金临 《留学生》2012,(1):58-59
早在20世纪60年代,酃瑞敏就读于上海美专油画系耐,师承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张隆基等先生,打下了坚实的油画基础。1986-1990年,他又作为美国纽约普拉特学院访问学者赴美,在弗吉尼亚学院教授油画课程。  相似文献   

8.
李玲 《辽宁教育》2009,(11):28-28
有一首古诗名叫《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其中“相看两不厌”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依恋,进而和谐美好的意境。如何润泽他们的生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这一段旅程中快乐和成长。让师生共同内修人格人品、外炼知识技能,让师生共同的享受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的大学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以生命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为内容的生命教育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的领导、教师、辅导员、党团组织都应承担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最早源起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西方,以预防青少年暴力、自杀和吸毒为目的,属于生理健康和生命安全范畴。现代生命教育在中国之发轫,则是始于1999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鉴于校园自杀和暴力事件频发而推行的生命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以辅助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的计算机技术系统。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已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乃至各家各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助手。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 (一)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又称叙事学、“故事研究”,最初属于文学理论研究范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以后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叙事研究范围大规模拓展,研究对象日益包罗万象,电影、电视、新闻、广告、绘画、雕塑等都可以是叙事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金鹏飞 《考试周刊》2014,(57):150-151
本文主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文章主要从认识生命的由来、懂得珍爱每个生命、欣赏身边的生命、倡导与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伍凌云 《高中生》2011,(11):51-51
克拉克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长跑选手,他在1963年到1968年间曾17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连续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均与金牌失之交臂,仅获得一枚铜牌。  相似文献   

15.
16.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一涛 《文教资料》2007,(35):124-126
在青少年生命教育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工夫,却收效甚微,结果难尽人意。症结在哪里?就在于我们不能正视生和死的教育,不敢直面性和死亡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的要求是理想化的,就如史坦顿(JessieStanton,1968年)所描述的理想育儿学校的教师:她应具有相当的教育程度,她应该有心理学及医学的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提升生命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0.
一、“接受”的内涵 西方学术界对“接受”问题的关注始于古希腊的“解释学”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研究、接受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前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率先对教育接受活动、尤其是以大众传播方式进行的教育中的接受活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