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一晃,2021届学生即将毕业离校,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他们中间有的要走向工作岗位,步入社会;有的要走向研究生之列,继续深造。而你们,我相信,很多已经开启了考研模式,此时,身为曾经考研的人,作为一个学长,想跟你们聊聊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研路需要坚持不懈众所周知,近年来考研人数激增,考研竞争力之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就像很多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读大学一样,同样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研,有的为理想,有的为高学历去找好工作,有的则是为暂时逃避就业压力。但无论怎样,既然走上了考研路,在经过了复习、考研、复试之后,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那么我们就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读研心态。  相似文献   

3.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本科生选择考研深造,不同的考研动机会影响其在读研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因此本文首先对学前教育本科生的考研动机进行分析,依据分析探究动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学校、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阐述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的正确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4.
今年某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跨过人生的这道槛。对于每一个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高考是一道槛,考研则是想继续深造的另一道槛。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求职大军中,有一部分人选择读研来缓解就业的压力。我所在本科院校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但我所就读的自动化专业  相似文献   

5.
选择是一门艺术除了那些真正想深造自己的人考研或者直接就业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究竟该如何选择才是适合自己本文将给你些建议2005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117.2万,招生规模将达到40万之多。由于扩招,平均每年递增26.9%。笔者专门查阅了最新的相关论文,得知各教育水平的个人收益率分别为初中3.59%,高中4.19%、中专6.76%、大专4.67%、本科6.58%、而自费读研的平均收益率为14.4%。读研也有很多种情况存在,不同学科、不同地域和不同性别间未来收益也存在差距,其中应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收益率为21.3%,而基础学科的收益率仅为2.2%;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收益率达34.9%,在西部地区工作的为14.5%;男生的收益率为17%,而女生仅为8.2%。  相似文献   

6.
转眼之间,已经步入研二下学期了。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专业上,以及专业以外诸如做人和处世方面的知识。在读研生涯即将结束之时,我觉得有必要追溯当初走过的考研之旅,重温当年的考研精神,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继续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7.
本科毕业之后是选择直接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考研深造,成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难题,包括刚进入学校的在校生也开始考虑将来是否要考研。考研成为许多学生比较热衷的选择,针对这一现象,文章进行分析,论述了医学生考研的现状和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带着孩子读研的“妈妈”研究生。其实读研倒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过考研时我真是很迷茫并且吃了不少苦头。我想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考研的理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目前生活在自己以前曾苦苦追求的环境当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中感觉真可谓“苦尽甘来”。在2003年考研序幕拉开之际,谨以小文为全国考研朋友鼓劲加油!考研的日子好象是“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了,只是看见校园里到处张贴的考研的海报以及忙忙碌碌的考研人,那番甜酸苦辣的感觉又会回来,只不过“时过境迁”,那“逝去的早已成为可爱”,苦味却渐…  相似文献   

9.
张辉 《华章》2011,(20)
考研与就业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能回避的话题,对于工业设计这样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来说,一方面本科教育并不能够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另一方面就业环境又日趋严峻.因此,继续深造接受研究生教育成为很多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选择.本文就是以考研为话题,探讨工业设计本科学生在考研道路上的选择、注意事项和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难得清闲,坐在图书馆里忽然想写点东西。我是比较懒散的人,但一直喜欢读《中国研究生》上的关于考研感悟的文章,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老早就发誓等考上后一定要写点有关考研的东东,现在读研已经一年了,还是迟迟没有动笔。每天都在经历着平凡的生活,考研的事情似乎也已离我远去。今天终于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空闲下来可以动笔了。  相似文献   

11.
《海外求学》2003,(18):51-51
2003年7月,中国高校扩招的第一批学生刚刚毕业,除小部分学生在国内继续读研之外,大部分毕业生都面临就业,他们深知就业状况的艰难程度,众多的学生处在就业与深造的矛盾之中,所以,部分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自然而然将目光投向出国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无悔的青春     
经过辛勤努力、奋力拼搏,我们这些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终于成为命运的宠儿,这不是上苍的眷顾,而是我们永不言败的奖赏。考研成功了,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呢?关于心态我个人认为,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不要  相似文献   

13.
毕业前期的日子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与考研相关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与锐气。远远不止是考研过程的本身,从考试结束,我似乎陷入了一个更加黑暗的大坑。等待分数时的焦急、分数出来后的侥幸、得知国家线后的忐忑……其间的心情反反复复,直到最后彻底死心。这些皆因于当时的我太过看重读研,对于工作和进入社会存在着一种极大的恐惧。当时我把自己的将来都寄托在了考研这一件事上,如果不能读研,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受到了莫大的挫折与失败。而对于求职,我一直是把它放在实现读研目标之后。曾经有一阵我甚至犹豫地想,我是不是…  相似文献   

14.
关于考研利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黄宇 《考试周刊》2010,(12):6-7
考研已成为一种热门的社会现象,而读研的必要性及实用性也成为考研学生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着重分析了读研现状,在理性的角度下.更深地剖析考研为我们带来的利与弊、得与失,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引起更多的人对考研的重新审视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上大学是人生重要的一步。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在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大胆地踏入社会就业,或是出国留学开阔眼界?这一系列关乎自己人生规划的问题随着大学时光的流逝一步步向大学生们逼近。面对如此压力,大学生们是否了解当下就业及考研形势,是否做好了准备迎接挑战?就在校大学生的考研问题,对本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倾向,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真实现状,同时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陈瑞 《大学生》2020,(1):75-77
当面临保研或者考研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要读研?是对学术的热爱?是对学历的追求?还是本科学历找工作缺少优势?又或者只是想晚一点步入社会?为什么读研?这个问题在我本科毕业前,曾反复盘旋于我的脑海。最终,我选择了直博这条相对困难的路,因为直博的毕业要求更高,学习时间也更长,需要对目标有比较长远的规划。现在,我读博已经一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与"考研热"几乎同时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就业难对考研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过度"的高等教育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了现实条件与选择可能,信息社会来临下的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很感兴趣,觉得自己学的不够,想继续深造"的内在个体需求是其最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考研心得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毅恒 《教育与职业》2003,(22):22-24
对于那些追求上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莘莘学子来说,考取研究生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目标。报考研究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需要讲究什么策略,有些平时关注这些问题的同学可能对此有所了解,但据笔者在平时与学生们的交谈和交往中,发现也有很多同学对有关考研的程序、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还不够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报考,有些甚至还影响到个人的录取,这对考生来说是不应有的巨大损失。为使考研的学生少走弯路,笔者作为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将个人关于考研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总结如下,供将要考研和准备将来考研的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度的考研刚刚结束不久,考研人数又创新高,不禁引起大家对于为什么要读研的讨论。我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本科毕业之后来到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读研,随着录取通知书一同寄来的还有一个浙大的介绍册,上面印着竺可桢老校长著名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思考我到浙大读研的意义。经过了两年多的思考和实践,我将此问题的回答总结为"四寻"。  相似文献   

20.
九月,又将有数万学子走进校园,继续自己的深造之路,“读研怎么读?”相信是大多数研一新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期特别约请几位师长,同学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的向研一新生提供建议和心得。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大家顺利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