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明 《广西教育》2007,(12B):26-26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诠释着新课标的深刻内涵,实践着教学创新的新理念,力求接近或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的问题,诸如:对单元教学整体把握的教学设计;对选材理解和每个教学课时的设计;对每个课时教学全过程的体验和反思;对个体学生状况的了解和进度的把握;对教学有效性的反思等等。  相似文献   

2.
2003年秋季开始.绍兴全市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在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材,尽管涉及的师生只有小学一、三、七年级,但新课程、新思想犹如一股春风依旧向整个教育扑面而来,特别是初中科学课程《科学》,更是这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大亮点。我国的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把提高每一个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理念,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包含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科学素养的提高,最终要依赖于每节教学内容.依赖于每一位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思路,依赖于每一道习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科学》课程目标导向教学这一案例,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发质疑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发扬民主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新课程、新理念使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的绿色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新课程为背案的中学图书馆绿色服务,是一种人文的、科学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学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一个“新”字,即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等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各科的教材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尤其是小学《科学》教材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材从进行《自然》学科的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全新的课改呼唤中应如何实施《科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把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是以学生的科学探究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模式是摆在广大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金菊芳 《考试周刊》2009,(43):86-8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练习这个问题,本文从设计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设计生活性练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设计探索性的练习,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设计自主性练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设计开放性练习,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六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正在进行一次语文教学的革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而语文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义学习的规律。为此,我们确立了语文作业设计的两条原则:1.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2.作业设计要由习题化转变为生活化、实用化:本着  相似文献   

9.
注重评价策略 促进学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过去传统的数学评价的弊端日益突显:数学评价内容程式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评价时只重视结果.忽视了思考过程:评价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地再现所学知识……那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评价命题究竟应如何科学地进行设计,以凸现数学课程新理念,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而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翁莉 《科学教育》2009,(1):46-47
1 教学背景 “三阶段两反思”模式是顾泠沅教授在其“行动教育”理论中提出的一种以教师为对象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该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支持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承接这三个阶段的是专业引领下的两轮合作反思:一是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二是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新理念向行为的转移。我校生命科学教研组以《遗传规律》第一课时为课例载体,采用“三阶段两反思”教研模式开展本校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大多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对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几个环节设计也往往能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由语言到手法等。其环节设计大体可以用一个永恒不变的程序进行教学:1.激趣导入:2.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4.合作探究;5.美点赏析:6.拓展延伸;7.创新训练。  相似文献   

12.
围绕“新理念、新设计、新实践”的标准,我先后设计组织了两次中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两次活动的内容、目标、环节虽然相同,但后者是在前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后调整的.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要把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尽决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新行为,必须在新理念与新行为之间寻找操作的中介,而教学设计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操作中介,事实上,教学设计也常称为“桥梁科学”。面对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设计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来武装,本文就试从新课程的视野来考察教学设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莫延涛 《中学物理》2023,(12):38-41
“五育并举”现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新趋势,这对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变革,特别是作业的新设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作业设计新理念、新内容、新制度为方向,探讨初中物理课程变革的新作业观.将“五育”融合到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增强物理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新写作。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写作教学的巨大变革。首先是写作观念的变革,提倡写真生活进行真表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是写作内容的变革.变应试作文为生活作文;再次,关注写作过程:搜集资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都有明确要求。相信新世纪的写作教学与新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发刘俊利、陈方南两位老师“教学设计”是想改变那种空谈课改新理念的做法,在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来体现课改新的精神,加强文章的实用性。就严格的新的教学理念而言,教学设计是没有统一模式的,某一课怎样教,规定一个例子,本身就违反了课改的新精神,但说明新的教学理念又不能空对空,举例的方法也不妨一试,只是受众应当明白,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具体操作还需结合自己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进行创造。希望广大教师能理解编辑部的想法。您对此有何指教,欢迎登陆本刊网站:www:historyteaching.net指出。如果广大教师认可这种方式,我们将组织编发更多的这样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不提高,课程改革中“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也将持续。课堂教学设计要素的重构以课程标准、科学教学的新特点、新课堂的现实要求为起点.由学生、教师、学习内容(教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策略、创新空间等十个要素组成.各要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对话”为教学主旋律.围绕学生发展.共同构成新的互动关系模型。在新模型中,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比较明确.教师与学习内容(教材)构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初步适应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需要.对新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具体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还要关注在合作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不能摆脱了“主宰者”.又成了“旁观者”。教师恰当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当起到以下几个作用;①帮助学生确定目标;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实的问题;③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经验和新知识问的关联;④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⑤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下面以“年、月、日”这节课为例。浅谈个人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相似文献   

19.
姚叶青 《江西教育》2004,(15):48-49
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要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现在《自然教学大纲》中。该大纲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部分就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便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许多教师从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今天.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反思我们过去自然教学中进行  相似文献   

20.
犤研究背景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从具体到形式的抽象过程,是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理念。我们选择了“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进行了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全过程课例研究:结合三次课堂实践的是两次反思:反思已有经验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反思新理念新经验下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的差距。试图在这样的多次往复中,让教师逐步完成理念更新、行为跟进。●关于“有余数的除法”,以往的教学一般如下:通过等分除,学生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通过包含分,得到一列商和余数的名数不一样的横式,进而,教师让学生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