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 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随着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T1试验器等任务的顺利实施,标志嫦娥工程成功完成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并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和巡视月球背面的壮举.  相似文献   

2.
正皓月当空,曾经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也因此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吟月的诗篇和遐想!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月梦想,开启了人类月球科学探测的新征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将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月面起飞,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然后采集并带着2千克月球土壤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同学们,让我们跟着"嫦娥五号"一起去看看月球月貌吧!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返回地球,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此次“嫦娥五号”带回了1731克月球样品,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最雄心勃勃的航天飞行,也是我国首次完成地外天体样品采集。它完成了一次特殊的使命--将月球原生态土壤带回地球。  相似文献   

4.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42-43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随着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收集并带回月球物质,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的成功不是偶然,此前我国的探月任务五战五捷,硕果累累;嫦娥五号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停下探月的脚步,探月四期任务已然规划,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将继续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1月24日凌晨,承载无数人希冀目光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完美收官。中国成为第三个能从月球"挖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超强执行力的体现。探测月球,很多国家都在跃跃欲试。其中,英国研发的登月机器人充满了英国式的幽默,打破常规的登月机器人造型,没有轮子,只有腿,酷似蜘蛛。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相似文献   

6.
正2月27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001号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下称"国博"),这让渴望近距离一睹月壤真容的公众大呼过瘾。所谓月壤,就是覆盖在月球表面岩层外几米到十几米厚的松散的"土壤",主要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玻璃质颗粒和粘合集块岩等物质组成,颗粒质地极其微细,但却像刀尖一样锐利。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时,放大6倍能看到其中有大量"玻璃渣"。  相似文献   

7.
正成功完成月球采样任务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其组成部分之一的轨道器,已于2021年3月15日在地面飞控人员精确控制下成功被日地拉格朗日L1点捕获,成为我国首颗进入日地L1点的航天器。2011年8月,嫦娥二号探测器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过日地L2点,  相似文献   

8.
“嫦娥三号”任务及其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自2013年12月成功着陆月球之后,已在月球停留超过3年时间,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与此同时,"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的8台科学载荷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为推进"嫦娥三号"任务科学探测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力争出好成果、快出成果,中科院在"嫦娥三号"任务执行前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组建了由科学家、科学载荷研制单位技术人员和负责科学探测数据处理的地面应用系统技术人员组成的5个科学应用核心团队,并设立"‘嫦娥三号’任务探测数据科学应用研究"重点部署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嫦娥三号"任务核心科学家团队在月球地形地貌、浅表层地质结构、月基天文观测以及地球等离子体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9,(3):15-15
据报道,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出近1000米!这是中国科学家根据“嫦娥一号”的科学数据测量得出的结果。在“嫦娥一号”得出这一结论之前,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曾得出月球最高点为8000米的结论。14年来,人类的认识一直停留于此,而“嫦娥一号”打破了人类14年来的肤浅认识。根据“嫦娥一号”获取的数据,中国科学家得出目前最高精度的月球地形模型,首次测量出最精确的月球最高和最低点。科学家们还发现,月球比地球更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圆满完成了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09,(1):19-19
说到最清楚的月球影像图,还要归功于“嫦娥一号”呢。根据“嫦娥一号”获取的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已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此次着陆在崎岖的极区,这意味着相比于"嫦娥三号"更难以获得光照。观测环境,尤其是夜间环境会更冷,为了不让探测器因为失温而坏掉,"嫦娥四号"必须更注意保温。因此,"嫦娥四号"除了太阳能板之外,还带了一块"核电池",在夜晚的时候也可以开展一些科研观测,而  相似文献   

13.
正据新闻媒体报道,我国计划于2020年左右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探测器将登陆月球的背面。一旦任务成功,"嫦娥四号"将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登陆的探测器。消息传出,引起科学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因为神秘的月球之背即将揭开面纱,而一些流传已久的传言,也注定要不攻自破。为什么"嫦娥四号"会选择去月球背面着陆,月球背面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谜呢?我们今天就来一次月球背面大揭秘。传言中的外星人基地一直以来,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关于月球背面的各种传言。  相似文献   

14.
嫦娥奔月不止是神话传说,继“三姐”“四姐”后,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姑娘”搭乘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升空,又一次奔赴月球,落在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之后成功带回月球的“土特产”,实现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04-I0004
【导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今天举行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透露,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肩负着月球取样返回任务,将面临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面采样、月面起飞、高速返回四大难点。  相似文献   

16.
金科 《金秋科苑》2010,(22):87-88
2010年10月27日19时30分左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嫦娥二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虹湾区开展高分辨率成像,这是“嫦娥二号”第一次在15公里高度处对位于月球正面的虹湾地区进行拍摄。  相似文献   

17.
玉杰 《知识窗》2007,(12):52-53
在“嫦娥一号”离开地球到达月球的整个过程中,一共有10次重要的飞行控制事件.它们分别为1次远地点变轨、3次近地点变轨、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经过这10次关键的飞行控制,“嫦娥一号”才能最终从地球飞向月球,在今后的一年时间里,为中国人直接了解月球发挥作用。“嫦娥一号”整个奔月过程历时共15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14,(6):12-12
正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叶培建表示,深空探测,必须要走到比月球更远的地方,我国航天人在嫦  相似文献   

19.
"嫦娥一号"卫星升空拉开了中国"嫦娥工程"的大幕。如果说"嫦娥工程"中的五大系统谁也离不开谁的话,相对而言,"嫦娥一号"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方面,奔向38万千米的月球靠它,对月球拍照探测要靠它,向地球传回图像照片还靠它,没有它,"嫦娥工程"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嫦娥一号"卫星系统不仅较之其他系统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任务内容新,挑战巨大,技术创新项目很多。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14,(1):6-9
2013年12月14日晚,远赴太空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虹湾着陆区着陆,“中国访客”让沉寂的“广寒宫”不再清虚寂寥。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登月梦想,终于由“嫦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