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基本的叙述单位,即指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领域中的典型事件。”对于作家来说,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连在一起的母题选择是一种推动构思和结构的力量。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域界以及伴随他的个人化的心理体验,这种个性化的生活域界及心理体验会成为他母题选择的重要源泉。在朱自清的文学创作中,作为创造主体“天才的能动表现”(马克思语)的母题选择同样与作家的社会生活以及生命体验有机交汇和化合在一起。这样的母题就是女性母题。作家从这个母题出发,形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系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基本的叙述单位,即指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领域中的典型事件.”①对于作家来说,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连在一起的母题选择是一种推动构思和结构的力量.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域界以及伴随他的个性化的心理体验,这种个性化的生活域界及心理体验会成为他母题选择的重要源泉.在朱自清的文学创作中,作为创造主体“天才的能动表现”(马克思语)的母题选择,同样与作家的社会生活以及生命体验有机交汇和化合在—起.这样的母题就是女性母题.作家从这个母题出发,形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系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安徒生童话》中“爱”的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童话是一曲爱的歌谣,在他构筑的奇妙的童话世界里,充满了爱意与灵性,“能把我们从忙扰的人世间带到美丽和平的花的世界、虫的世界、人生的世界里去,能使我们忘记一切艰苦的境遇,随了他走进有静的方池的绿水、有美的挂在黄昏的天空的雨后孤虹等的天国去”[1]50。一、爱的天使唱响爱的真谛爱是童话永恒的母题。如果说民间童话保留或发掘了这个母题,那么安徒生,这位艺术童话时代的巨人则是将这一母题发扬光大,更全面、更深刻、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几乎每篇安徒生童话中都有“爱”,尽管爱的方式|、爱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其中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乡土小说是其创作重镇。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百顺街”、“果园城”及“无望村”等艺术世界,从而确立了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在作品中,他将“游子还乡”这一古老母题注入了现代精神,塑造了一系列游子的形象。本文将对师陀笔下“游子还乡”母题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分别进行剖析,并探究其乡土小说中游子们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艾青1930年代的诗歌意象实现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多方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具体呈现为:一是诗歌意象的时代精神体现与艺术美追求的融合,这种融合突出体现在“土地”与“太阳”两个具有特定民族文化意识与时代精神内蕴的意象中心创造上。这两个母题意象,使艾青的诗歌既具有了理性的深度内涵,又具有了审美感性的生动品格。二是在意象艺术的表现上,找到了一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有机融合的开放性道路。  相似文献   

6.
忍让为先,以退为进的智慧,作为一种哲学内核深植于侠的行为描绘中,其武德崇拜,部分地源自古远之世兵家的战术经验,儒道思想影响该母题内蕴;孔子指出义乃是武勇的根本和神髓,首家认为对于武力要淡然处之,母题增强了侠文学主题的褒贬倾向和讽世劝戒意义,牺牲了丰富复杂的个性刻画,诙谐、讽刺的色彩使主题的通俗文学特质得以充分体现。粗豪侠客“文雅话语”和文雅行为的反复描述,使母题具有雅俗互动的文化整合功能,成为民众礼教文化艺术陶冶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从屈骚精神的生死观入手,对《野草》进行三段式的主题划分,再论《野草》的内涵,挖掘作品中的古典精神及传统源流。《野草》传达的“悲世”、“深情”可追溯到屈骚精神,将舶来与继承完美结合并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作品以“过客”为中心线索,“查拉图斯特拉”为物质外壳,“梦”为表现手段,屈骚的“生死反思”为精神内核,是对传统母题的反思与咀嚼。  相似文献   

8.
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诗歌创作的三大母题。作为三大母题之一的“自然”,它承载着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更显示出她观照世界、审视现实的方法和过程。作者通过对自然物像的深切描绘,书写出自己心灵的真城,使读者感受到作品深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明朝哲学家、教育家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卷上)这实际说的是反衬描写的艺术魅力。五年制第九册26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所以能至今震颤世界各国亿万读者的心弦,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多次自然而巧妙地运用反衬描写,乃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美国小说不能回避压迫和爱这两个关键问题。美国黑人妇女恰恰卷入这场风暴的漩涡中心。惭女)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伟大小说。”的确,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重弹着压迫与爱的主旋律,但她采用的艺术方式却令这种传统歌吟成为灿烂博大的奏鸣和恢宏悲壮的祭仪。在托妮·莫里森文名如日中天的现今.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其作品中丰厚的思想内蕴.并眩惑于她伟大的人格与作品的巨大艺术较力。本人着重探测的便是晰女》(又泽《心爱的人》)最为明星直接的艺术方式——强化引导母题的力量。所谓“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  相似文献   

11.
“石生人”母题的起源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先民对石的想象,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包括少数民族和边远部落的祖先来源神话传说,这一母题正式发生与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明清章回小说《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中都有对“石生人”母题的运用,分别为“石生人”母题的“妖化”、“魔化”、“仙化”及“人化”演变。探究文学作品中有关“石生人”母题的运用,不光揭示着这一母题强大的生命力,更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弃子母题是一个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广为流传的神话母题。由死亡意识观照希腊神话中的弃子现象,可以看出不可抗的“神示”是“弃子”的理由;死亡意识则是“弃子”的根源;神话与人类现实交际才有了“弃子”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陌上桑》母题的嬗变及其整合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上桑》的母题既久远又丰富。大禹与涂山氏在“台桑”遇合的传说、《诗经》中很多诗篇所反映的桑中男女之事及《列女传》中“秋胡戏妻”等故事都是其母题。《陌上桑》的创作避开了前代“桑中故事”的套子,对上述母题作了全新的整合,体现出高超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 ,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 ,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文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 ,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 ,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 ,切实被赋予了与人同等的地位。总之 ,佛经故事一再重复的是 ,人所能达到的 ,动物也能达到 ;许多动物不过是人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异相”。唐代王权专制受到挑战 ,母题演化为政治性预言。明清时代 ,母题则灌注了忠奸斗争的伦理质素。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元代散曲中表现的“离心”倾向杨有山元散曲以独特的艺术精神继诗、词之后占中国诗歌史的一席之地,和元杂剧一起昭示着中国文学由“雅”转“俗”的嬗变。对元散曲独特艺术精神的准确把握,乃是评价其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关键。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很精辟...  相似文献   

16.
“专主情致”的秦观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词艺术以情动人,乃是最本质的美学特征。在宋代词坛,秦观词柔婉、精微的心灵表现艺术,对宋词创作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陈廷焯在评少游词时认为:“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此论极高。本来词自生成期,即以艳情而动人。在花间词派的作品中,“温软香艳”构成了艺术表现的主要倾向。“花间鼻祖”温庭筠较为侧重审美感知的外观性表现,专力构制精美的物象,其词内蕴的情感力量则相对淡薄。韦庄词虽情感色彩较浓一些,然个性特征仍不够突出。秦观词则“取其神”,即加强情感艺术表现:“不袭其貌”,淡化了花间词刻意粉饰、追求雕琢的习气。  相似文献   

17.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竭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切实被赋予了与人同等的地位,总之,佛经故事一再重复的是,人所能达到的,动物也能达到;许多动物不过是人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异相”,唐代王权专制受到挑战,母题演化为政治性预言,明清时代,母题则灌注了忠奸斗争的伦理质素。  相似文献   

19.
1 “痴心女与负心郎”的创作主题在我国文学中出现很早,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丰富化,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差不多以全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从而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原型母题。这一主题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执着地出现不是偶然现象,它之所以成为原型母题正说明符合了民族审美心理的需要。可以认为,这一母题积淀了中华民族对人生爱情中这类悲剧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伦理上的是非善恶的道德评价。“痴心女与负心郎”主题从出现到成为原型母题有一形式变化和内涵深化的过程。就内容而论,它从单纯的性爱悲剧演变为以性爱为基础的人生社会悲剧,不断增强内涵的道德性和社会性;就形式的演变而论,从最早的四言体叙事诗发展为传奇小说、唱词、戏曲、电影、长篇小说等多种表现形式。正是内容的不断深化决定了这一主题要寻求更多种更成熟的艺术形式加以  相似文献   

20.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竟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