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年前.陈凯歌以《霸王别姬》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位置,了断了“少年凯歌”沉重的历史心结.也开启了中年凯歌长达十年的市场彷徨。十年后,他带着《无极》对中国电影票房最高峰发起冲刺,大有王者归来的气势。3.4亿元的投资、亚洲顶级电影精英、长达3年的制作历程,把《无极》变成了陈凯歌电影经历中一次终极挑战,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相似文献   

2.
迟钝的中国     
丁韪良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曾声名显赫——当过同文馆的总教习,也做过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总教习,对近代中国历史有过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英文回忆录《花甲忆记》初版于1896年。英文版里并没有“一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这样的副标题,尽管他1850年到中国  相似文献   

3.
全书三部分环环相扣,并紧紧围绕着"什么因素导致了清朝由盛转衰"(whatshaped China's transition from the High Qing to its modern fate)这一问题,同时对近代东亚中国与日本的力量消长、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发生的原因、今文经学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突起等老问题,多有创见和新解。  相似文献   

4.
夏禹像(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画像石拓片)唐尧、虞舜“禅让”的故事,历来为儒家津津乐道,被称为“大同”之世,奉为万世典范。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曾举舜辅佐政事二十年,又摄行政事八年之久,使舜得到相当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尧死后,各部落首领有事都找舜决定和处理。舜形式上虽让位给尧子丹朱,但各部落首领不听从丹朱,于是舜当了部落联盟首领。《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则云:“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史通·疑古》引《竹书纪年》云:“舜放尧于平阳(今山西临汾)。”从这些记载看来,舜在继尧位时,是…  相似文献   

5.
读完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高继辉的新作《珍视理性》一书,感受颇多,其中景主要的一点是: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就必须加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本书的作者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从事新闻工作至今35年的实践和认识正是佐证。新闻业既是一项政治性很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操作好难度较大,不是像有的朋友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有文化,会写文章就行了。”因为新闻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性,且较为复杂:一是新闻有新闻的规律,新闻工作有新闻工作的规律,新闻事业有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6.
任晓润 《视听界》2005,(1):70-72
十二年前,在中国电视新闻走向蓬勃发展的起步期,深度报道以其不同凡响的超越为观众瞩目,也成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中的事业殿堂,当深度报道所涵盖的理念对中国电视新闻事业产生质的飞跃时,曾经作为深度报道代表性载体的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却遭遇到来自受众的“寒流”。《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法治现场》、《第一时间》、《西安零距离》、《成都全接触》等等“新闻超市”①类栏目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其受观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创办者当初的期待。有学者认为此“新闻超市”类栏目以其“民生”特质而堪称“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②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节目过于媚俗,降低了新闻性栏目的品位。③本文从“主体意识”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镜像”一词现在被广泛使用,如“中国镜像”、“传媒镜像”、“全球镜像”等等。“镜像”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他认为周遭的人和事物(他者)成为人们认知自我的“镜子”,人们在“镜像”中发现自我,形成主体意识。传播技术的发达,使大众传媒在现代成为最大的“镜子”。人们在大众传媒提供的“镜像世界”里关照自身、认知世界。“媒介镜像”不等于现实,它是对现实的映照,但它真实地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情感、态度,左右着舆论的走向。而我军新闻学者朱金平就在其《舆论战》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镜像世界…  相似文献   

8.
《寡头》 戴维·冯乃祥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正如《寡头》一书所自称的,这本书描述和分析的是“一场跨世纪的权力、财富与民主的较量”,因此翻来格外有趣。由于俄国/前苏联道路对人类、尤其是对现代中国命运的巨大影响,这部记录和透视俄罗斯社会惊人变革的  相似文献   

9.
初读《将军的泪》,我无泪。 我的心时时悬在嗓子眼上,关注着那个身经百战而又罪恶该诛的孙二勇的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建筑技术的伟大突破质疑着传统的建筑理念。在价值多元化的碰撞中,我们的建筑形式与生存空间彼不断地异化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消失了,民居建筑的传统消失了。面对居住理想的异化,我们不禁要问:人类未来建筑的发展必然要以生命快感的失落为代价吗?我们能否应以一种科学的、非民族的、全方位的眼  相似文献   

11.
听说书名原本打算用《浴足》,后来又定做《润身》。《润身》也好,《浴足》也罢,都好像充满了澡堂里的雾气,给人一种想看清却又看不清的憋闷感。一直在想为什么最后还是用“润身”来做书名,一方面这个颇为文气的词和主人公刘美好、包大平的“土气”好像有些出入.  相似文献   

12.
说到鸦片,必先说茶。 茶在中国,历史悠久。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欧洲人首次知道“茶”,是在1550年。1606年,第一籍中国茶叶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运抵阿姆斯 特丹,也是中国茶第一次到达欧洲。  相似文献   

13.
一画成名,《父亲》带来的冲击与变化令他始料未及。却也似冥冥中的宿命,要他从此背负一生26年前,油画《父亲》横空出世,在社会上瞬间引起的爆炸反响,使它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美术史,甚至艺术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将那个阶段的中国美术托  相似文献   

14.
徐斌 《新闻实践》2005,(8):F0003-F0003
六十年前,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中,一种独有的行为格外地丑恶、黑暗、变态,那就是日本侵略军的性奴隶制。资料表明:二战期间,日军曾计划按照37(士兵)比1的比例配备随军慰安妇;日军在世界各国的慰安妇超过40万人,仅中国就在20万人以上。随着岁月流逝,如今被找到并公开承认身份的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30人左右。六十多年来,许多曾受尽非人磨难的慰安妇,在家人和旁人的冷眼中孤苦伶仃、终老一生,在屈辱和痛苦的煎熬中无声地离世。  相似文献   

15.
“察言”,是《吕氏春秋》中一篇文章的名字,在原著中作《察传》,“传”即传言,出于通俗易懂又易读的考虑,后人将《察传》称为《察言》。为什么将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文  相似文献   

16.
武礼 《报刊之友》2010,(1):64-64
若干年前读报,最初看到“粉丝”一词,我还误以为是平时吃的“粉丝”,后来联系上下文觉得意思不对,问了别人后才知此处“粉丝”是网络用语,意为“追星族”之类。后来读多了,其意也更明了了。最近读报又一个词被卡住了,即“偷菜”,而且这个“偷菜”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词(文章题为《做贼偷瓜起早偷菜》当休矣——请见11月20日《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7.
18.
王珺 《青年记者》2021,(2):61-63
本文以中国书评媒体(报纸读书版)的发展作为背景,观察大众阅读趣味、阅读习惯的变化,探讨新媒介时代"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成因。并通过对《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微观分析,思考"浅阅读"时代书评媒体如何引领"深阅读"风尚。  相似文献   

19.
刘莲莲 《新闻传播》2009,(10):43-43,44
框架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大众对重大事件的判断极大的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对大众的影响尤其重要。金融危机是2008年9月以来社会关注最热的重要话题之一.对“金融危机”形象的构建体现了一个主流媒体的重要价值导向和态度方向。本为通过对《人民日报》经济新闻栏目中三个“金融危机”专版报道的变化分析,探索《人民日报》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20.
人在小区,你就是散兵游勇,只有人向你收钱,没有人为你服务,你只有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热爱自己,这可不像在大院里的时候,有那么多的婆婆疼死你也气死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