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为一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高,依旧存在诸多阻碍转化的因素。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机制创新来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为公共部门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科技园作为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平台之一,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组建成果转化队伍、整合优质成果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搭建成果转化桥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为其他大学科技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举措。  相似文献   

3.
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功能和使命正经历从传统的教育提供向知识创造和社会服务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的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加快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载体,其背后反映了大学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文章对国外创业型大学实践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大学治理结构对大学科研创新的影响,并据此对我国科研体制创新提出可资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行业特色型高校在长期依托行业办学的进程中,形成了与行业紧密相关的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独具优势,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应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瓶颈,搭建平台让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利用大学科技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以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引领行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转化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明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以J公司和L大学为例研究分析,指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接力特性,从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信息交互、对接辅助以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归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促进机制,最后从创新平台、参与性、交互性以及价值实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地方综合性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不充足、专业团队未形成等问题。推进地方综合性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转变观念,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改变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搭建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区域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集聚地,在助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应建立“校-园”协同创新体系,明确协同创新主体的职责,厘清共同目标,深化完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主体活力并实现资源和要素共享、能力与优势互补,系统推动主体优势资源的联通互动,进而持续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实现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转化是高校的职能和使命。国外大学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西班牙著名高校,巴塞罗那大学应势所需,顺势而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成立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建立大规模科技园区和科学技术中心保障支持、积极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并明确激励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密集型大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先进经验为我国高校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策源地、承载地,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破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特色不突出、服务能级和管理水平不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聚、融合、聚变的大平台,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0.
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是美国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经过四十余年的实践,法案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技促进法律体系。该法案对美国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的范本。本文从《拜杜法案》的制度特征与实践路径的视角,厘清其法律属性与制度本质,并超越其内容范式的认知,从实践层面挖掘内在的激励要素以及对潜在风险的规制功能。结合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实际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大学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四大社会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提高大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大学应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与文化相关课程的比重,促进不同的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和提高师资文化素质等多种路径着力发展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以实现其功用的良好发挥。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途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的创新能力不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知识的保护力度不够,信息的沟通渠道不畅,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新,转化的动力压力不足,校、企的合作目标不一和人才的流动机制不全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大力发展高校产业,加强官产学研联合,创办大学科技园和建立社会中介组织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邱国霞  李胤 《文教资料》2008,(6):160-162
加强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方面分析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者之间要相互协调,政府要改革投资体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投资体制;企业要增强主体意识;学校要建立科技成果激励制度,创建技术孵化体系,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97-98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中介机构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企业承担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等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形势下,高校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探究技术转移工作新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为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固孪现代化事业建设者,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为此.应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创业;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创业;实施个性化教育。落实创业;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搞好创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越来越成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环境不成熟、意愿不强烈、成果社会性不足、平台不成体系、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优化转化环境、激发转化热情、提升成果社会性、搭建转化平台、配齐转化队伍等途径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的制度创新势在必行。1985年以来迭经改革,但尚未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而又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与机制,因而影响高等教育“生产力”的发展,有碍大学办学活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如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我国大学制度创新面临两个难得的契机。其一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契机。人们有理由期待北大、清华、南大、淅大等高校借助欧美发达国家研究性大学的成功经验和机制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整体设计,多校联动,以提供改革思路,产生示范效应,引领全国高等院校的制度创新。其二是众多民办高校崛起的契机。从理论上讲,民营高校没有负担,可以实施新的办学机制,形成新的办学体制,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开创新的格局。能否抓住契机?关键在于能否排除难点。重点大学的兴奋点在于“硬实力”的较量,在制度设计、机制更新方面的沟通与呼应初具共识但是尚未付诸实施,相关的“联盟”一直停留在情议阶段。而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多校联动”,才可能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另一方面。中国的民营高校在获得某些办学灵活性的同时,却陷入另外的认识误区和体制困局,其趋势是成为“家族式管理”而非“现代大学制度”。其焦点在于民营高校是“办学校”还是“办产业”?校长是“办学者”还是“打工仔”?最要害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民营高校大多是“投资办学”而非“损资办学”,是“商业行为”而非“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僵化、技术转移机构功能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对此,云南省应结合省内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及科技管理体制等实际情况,完善云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推动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管理和收益处置体制,促进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存在高校科研人员难以持续创新、容易丢失技术控制权、不擅长直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校办产业和学校之间产权不清、事企不分等问题,引入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又可能使高校产生依赖性,影响自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基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该平台能够通过政策策动、市场拉动、技术推动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并依靠组织保障、资源整合、考核评价、权益分配等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组织模式,有利于流动和共享的人事管理制度等措施保障平台实现协同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作了分析,提出了观念更新、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创造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克服高校科技成果自身弱点、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