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家住静安寺街道三义坊社区79岁的杨阿婆向居委会反映,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嘉运坊石库门建筑虽然已被拆除,但门楣上的匾额却仍在胶州路175弄内的一棵枇杷树下。当时,人们随意把它丢弃在附近弄堂的大树底下,一丢就是十一年,最近两年曾有个别商人向附近居民打听,想要买走这块匾额,这才引起居民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6,(9X):39-39
魏源是中国近代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出思想家,以往学术界关于魏源研究的成果可谓多矣,彭大成与韩秀珍同志的新著《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书,却能在广取博览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囿陈见,独辟蹊径,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启示性与现实意义的新观点,为学术丛林增添了颇有价值的新成果。读罢全书,我认为该书有以下方面特别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3.
张謇是影响南通近代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人物。南通近代建筑的大规模出现直接建立在以张謇为核心的士绅精英群体成功经营实业及社会事业的基础之上。张謇"通官商之邮"的身份及其特殊的建筑旨趣是南通近代建筑广泛兴起及具有中西合璧形态特征的源发动力。  相似文献   

4.
郭和平:练就卖鞋"一眼准"功夫 "你穿39码的鞋子,"在江汉路中心百货一楼鞋类柜台,还没等记者报出尺码,老售货员郭和平就一眼看出记者所穿的鞋码. 卖鞋"一眼准"的郭和平,在武汉各大商场无人不晓.但很多人不知道,郭和平用了8年时间才练就了这双"神眼".  相似文献   

5.
1874-1875年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晚清政府在已变化了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对西北和东南两大边疆危机而进行的一次国家大战略探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关于国家大战略发展方向的辩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1874—1875年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晚清政府在已变化了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对西北和东南两大边疆危机而进行的一次国家大战略探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关于国家大战略发展方向的辩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赵依凡 《中国博物馆》2022,(2):121-128+136
中国近代的博物馆与图书馆同在教育救国的思潮下被引入中国,并逐渐成长为社会教育的“双翼”。由于其密切联系,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图博合一”等相互“共生”的现象,并逐渐形成三种“共生”模式:“附设模式”“图书博物馆模式”和“并立模式”。其中附设模式始终为主流,又以博物馆附设于图书馆为主。近代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共生”关系实际可追溯至二者的古代形态。“共生”与互动关系中可见明显不平衡性,博物馆常处于附属位置。这种不平衡的共生关系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博物馆的发展,也对近代图书馆、近代社会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3年9月16日,江苏卫视和优米网联合推出《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这是国内首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不仅节目形式、内容新颖,最重要的是它通过12位商业明星的12场商业实战,将公益传播和品牌推广结合起来,节目实用性强,社会意义大。本文分析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成”与“惑”,以为其它电视综艺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16日,江苏卫视和优米网联合推出《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这是国内首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不仅节目形式、内容新颖,最重要的是它通过12位商业明星的12场商业实战,将公益传播和品牌推广结合起来,节目实用性强,社会意义大。本文分析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成"与"惑",以为其它电视综艺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描绘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电影向公共领域的萌芽与成长图景。尽管电影技术是以商业营利和娱乐大众的面孔自西方引入中国,但20世纪20年代的民族电影业发展,包括早期一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的影片的"爆红",让国民政府与社会人士都看到了电影远胜于其他载体的传播功能。这成为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介入电影,并对电影实施渗透、参与和控制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罗明佑的从影实践以及"国片复兴"运动将电影剥离强势的商业话语势力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教化传统,建构其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萌芽形态。由此,中国电影逐渐跨越商业资本话语,不断地介入公共事务,持续地制造公共舆论,孕育出它作为公共领域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近代中国早期国际传播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人开始具备“万国并峙”的国际意识.走出中国中心观念,主动地开眼看世界,参与并介入到这种国际传播活动中去。近代国人的“开眼看世界”,既是其作为传者的一方主动参与国际传播活动的一种具体行为,也是其作为受者的一方开放地接收世界新知的一种思想意识。本文试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考察和分析近代中国出现的“开眼看世界”这一具体行为,并回答近代中国的国际传播活动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开展起来,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60诞辰的前夕,王立胜博士的新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以下简称《基础》)出版了。这部以“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的再造和构建”为研究命题的著作,试图以“社会基础”这一核心概念作为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和解释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现代化演进的方向、动力和机制问题,从而从“元问题”的角度找到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张月峰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91-91,100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信息汇聚的社会,技术和科技的不断变革将我们带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这这种形势下诞生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的影像下,各个出版社不断改变自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寻求新的出路,其中典型代表就是陆费魁,本文笔者就全媒体下陆费魁的出版思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方良 《兰台世界》2012,(19):33-34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许多音乐人因此展开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国际化"与"民族性"问题的思索,开始主动引入国外音乐元素并逐步改良传统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盛行和国乐改进的出现,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独特音乐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7日,方正电子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已经入选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方正电子总裁杨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代表双方签约。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受西方影响,早期自然博物馆的营建体现出了两个不同方向。西方对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博物学狭义化到实验生理学为主导的方法转向、博物馆内部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外强入侵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共同推动了中国早期自然博物馆的落地生根。西人营建的中国早期自然博物馆是欧洲自然史收藏体系下的一部分,这类“学究式博物馆”研究属性强,不以服务中国社会为目的,影响有限。而中国本土的不同阶层在传播博物馆观念与实践上均做出了各自回应,他们身处衰败之际与觉醒年代,肩负救亡图存之责任,其创办的一批“公共教育博物馆”彰显了对科学的求索,对国家未来的希冀。这些博物馆体现了科学传播的公共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28—29日,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近代编辑出版活动与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德有、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袁良喜出席会议。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47-47
10月17日,方正电子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中陶建筑命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发源于古代藏书楼,形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职业精神与道德传统,这就是以书明道、以书传道、以书修身、以书治国的大任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图书馆职业活动的特有价值,也是古代图书馆人职业活动的道德支柱.本文旨在探讨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形成及其变化,倡导恢复传统图书馆"尊书重道"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