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公益诉讼主要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但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本从民事公益诉讼的界定、价值、受案范围和主体等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益诉讼制度符合对社会正义的现实渴求。我国《民事诉讼法》首次立法明文规定该制度,但制度实施和具体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规定较为笼统,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较为模糊,现有法律规定并未设计合理的配套措施与保障机制等。域外各国规定的公益诉讼制度,虽在制度设置模式上存有差别,然其制度功能具有本质一致性。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仍需在主体、适用范围、诉讼前置程序、保障制度上加以完善,以彰显其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是关于谁有资格提起公益诉讼的问题,讨论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时,必须弄清楚公益的概念和范围,以及提起公益诉讼的诉讼形式,在此基础上的得出的结论才有科学性。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正是在这些基础上确定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虽然将个人排除了出去,但是并没有不妥。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对谁有资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和民事诉讼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对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依据及意义作了分析,阐述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对该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对新的诉讼模式的探索,旨在对公共利益提供司法保护。文章对其意义、内容、主体及其举证责任问题进行探讨,力求建立与完善这种法律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有的经济法诉讼模式,经济公益救济存在司法盲区,因此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必要。其理论基础在于司法最终救济原则和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变革。在具体制度的建构方面,原告资格范围和诉讼事由范围都应有所限制;应建立经济公益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应分别进行;举证责任应主要由被告承担。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益诉讼在中国崛起,与传统行政诉讼发生较为尖锐的冲突。对此,有必要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借鉴两大法系在此诉讼制度上的经验,尤为美国、日本。由于初步介入此制度,不予及早制定“成文法”。粗略地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寻求完善进行公益诉讼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观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规定最然迈出了将公益诉讼写入民事诉讼法的第一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是我国公益诉讼领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从我国公益诉讼的目前情况出发,综合分析我国公益诉讼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公益诉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快速、经济地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适用。民事简易程序并不仅仅是法院为提高办案速度的权宜之计,还是诉讼法理之必然要求。而且,在对其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必须遵循诉讼法理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法律并未规定民事公益诉讼制度,201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虽首次规定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却基于种种考虑将公民个人排除在公益诉讼的主体之外,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但无论是参考国家趋势还是从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实践出发,公民个人进行民事公益诉讼都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相关制度的成熟经验,进而对我国公民个人进行民事公益诉讼的具体程序进行设置和构建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博客之所以成网络时尚,在于博客独特的传播特性:一种个人化与公共性并存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这个技术平台因缺乏外在的科学规范而出现失序状态,衍生出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泛滥、侵犯他人名誉权、侵害隐私权、引发著作权纠纷等主要冲突类型。对此,应从技术控制、法律监管、道德自律三个层面加以平衡。  相似文献   

12.
公益诉讼一般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公益诉讼是议论较多、众所瞩目的问题之一。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公益诉讼的立法。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主要采用提起民事诉讼、支持民事诉讼或者利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或调解的非讼方式。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法治国家进程的展开,民事公益诉讼是应该予以选择和确立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方式,在国外,无论是在经济诉讼还是在行政诉讼方面,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并发展.但在我国还是一项立法空白.本文拟对公益诉讼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公益诉讼的立法模式及诉讼主体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它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公民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之一。建立公益诉讼可以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促进法治发展。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是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既包括检察机关,还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对真善美思考的三个命题“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在理论思维方面的独创性,同时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社会公益广告创作的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6.
In schools of social work, policy courses are frequently taught assuming debates occur along a liberal–conservative ideological continuum in which liberals favor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societal benefits and burdens, whereas conservatives emphasize individual political and property rights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his dichotomous approach often results in conflict being situated primarily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profession while ignoring contentious debates that have occurred within social work. The authors argue for reconceptualizing policy courses to provide an historical conflict-based approach and inclu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course design. This approach will better train students with critical skills and prepare them for futur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诉权论是关于诉讼出发点的理论,那么既判力理论可以说是诉讼终结点的理论。在我国,不论是现行民事诉讼法,还是通行的诉讼理论和迄今为止的审判实践均未正面涉及既判力的问题,使既判力论在我国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我国的再审制度与之冲突更为明显。如何认识既判力以及缓和或解决该理论与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的矛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资源环境视角分析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由此引发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挑战等问题。从发展角度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需求急速增长,运营机制不断完善,项目设置始终以健身项目为主,表现出公益性趋势的特征。体育资源公益性特征与趋势对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列挑战,如公共服务功能引致场馆功能分化,有效体育消费需求不足,公益性受关注度不强等。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公益环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创新运营模式,大力培育公益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个侵权案例的分析揭示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中利益衡量规则的适用问题,主张将当事人的具体利益设置在制度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层次结构中予以考量,以利益衡量来弥补法律要件分类说在具体个案举证责任分配中的缺陷,以追求个案中一种实质公正的分配结果。  相似文献   

20.
看守所制度改革已刻不容缓。至于改革的方向,法学界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把看守所划归各级司法局管理。这也是多数国家的通例。如何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细化羁押程序、完善法律监督成为摆在改革方向上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