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中华武术美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术美的本质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实践这个特定领域中,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感性显现。武术美的基本要素有十三个方面,它人间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秀的关系,共同有机地构成武术美的立体要素结构。  相似文献   

2.
对武术概念及层次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采用逻辑与层次分析法,对武术总概念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把武术的内涵扩大到了体育与艺术项目的范畴.另外,把传统武术、现代武术、虚拟武术作为武术的分概念,每个分概念还列出了相应的次概念和子概念.传统武术是武术的原生态基因,现代武术是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的产物,虚拟武术是武术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武术各个分支不同行为轨迹和衡量坐标的审理,充分表明武术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能够使人类的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文化生活等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武术的更多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官学中学校武术从夏朝到清代、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阶级代表下的学校武术到大一统下的学校武术这一历史发展脉络的了解,总结得出以下两点对学校武术发展的建议:学校武术应该以满足需要为目的;学校武术应该生活化。文章认为“需要”和“生活化”不仅是学校武术健康发展的根本,还是发展我国教育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对武术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日益引起世界的重视,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对武术传统教学方式的积极影响,为武术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服务,为武术在世界的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自其产生便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而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现代科技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竞技武术自然深受现代科技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现代科技对竞技武术的产生、训练、比赛与传播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展开探讨。旨在揭示现代科技对武术的促进,进而为竞技武术的科学发展提...  相似文献   

6.
从弗雷贝纽斯关于斗争两种手段的论述出发,分析武术的概念。依据人类武术系统树理论对武术进行分类,采用阿迪克式分类法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武术进行梳理。指出现今日本武术的两大类别:家传和流派型的杀伤捕拿术;依附于日本体育联合会的竞技武术。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的美学本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物质生产的社会实践萌发了中华武术。武术套路的创编不仅真实再现了客观事物的运动与发展规律,而且充分显示出人类技击格斗和养生保健的主体意志,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感性显现。真善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统一于武术套路之中。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为人类不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且也为人类开启健康长寿之门。动物的“超人类能力”行为曾经是人类图腾崇拜、竭力模仿和探究的对象,从动物的生活性行为到人类的模仿性图腾崇拜行为,从单纯的拟形取意无意识健身行为发展到有意识注重形神统一的导引养生行为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导引养生发展起来。向人类的近邻——动物学习,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而且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方法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9.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现代文明病。本文主要探讨了武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使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武术运动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从而达到宣传和推广武术运动,让人们更加自觉地从事这项运动。  相似文献   

10.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功法是武术三种形式之一。在武术技术传承中,功法有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1)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传承的重要基础;(2)武术功法还体现了武术"内外兼修"的思想;(3)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从"假想"攻防到实战的"桥梁";(4)武术功法凝聚着优秀的武术技击招式。因此,在武术技术传承中要重视功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形式逻辑学角度,对武术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属概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武术新概念为:武术是以具有攻防技击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体育形态、军警形态、艺术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以保持和发展人的身心潜能、杀伤和制服敌手以及反映实战技击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分析了中华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术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不同而发展变化。人们对武术的需求是武术发展的内部动因。武术随着人们需要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我们必须在武术发展过程中赋予其新的内涵,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武术的发展必须符合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现代文明病。文章主要探讨了武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使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武术运动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从而达到宣传和推广武术运动,让人们更加自觉地从事这项运动。  相似文献   

15.
武术不只是人体的运动,还是修德养性的文化精神活动。人类最初的武术就从实用技击超越,具有某种社会生活的意义;套路演练则成为社会的仪式化动作;在武术的“势”和“斗”中表现了人的生命本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让武术对话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商业化是武术大众传播的重要途径。以电视为例,武术成为电视节目,是武术传播的进步,使武术能更快地走出民间、走向社会、走进大众的生活。但是,在此过程中要认识到,价值观是武术的灵魂。武术传播者要自觉守护武术文化的精神底线,引导人们对武术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进行正确认知,培育人们正确的武术观,使武术在引起媒体和社会关注的同时,防止武术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为武术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武术文化教育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反映人类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明晰地反映了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一出现便努力向外传播,本文将对其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来解决武术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涛 《中华武术》2006,(5):18-18
本人是一名青年武术教师,工作在大学教学的第一线。武术教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武术事业的兴衰,我们比谁都关心。当看到由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华武术》杂志等协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将在九月份举办的消息,又从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士信教授那里了解到本次“论坛”举办的内容和设想后,我心里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19.
认知武术生存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结论认为:作为一种文化,应将武术纳入人们的人本生活方式之中;以中华武术的传习为生活主线,辅以茶艺、中餐、戏曲、垂钓、书画、棋琴、儒学和道家知识讲座等中华民族文化内容,使人们全面体验东方悠闲的生活,感知武术文化。通过这种生活方式可使世人逐步认知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还很大,从而拓宽武术文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高校是武术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武术修为,从而影响武术文化和运动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因此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学效果,对于武术运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多年教学体验,从体育教学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