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话题是“漫画老师”,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为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单元习作要求,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以多样化的习作支架为抓手展开教学。一、借助习题支架,明确单元重点习作单元教学的最终指向是,利用在文本学习中习得的写作方法写好单元习作。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具体事例锁定人物特点。如,《搭石》通过写乡亲“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生活画面,赞美乡亲无私奉献的品质,表现淳朴善良的民风;《将相和》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3个故事,赞扬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冀中地道战》通过写人民群众“四通八达挖地道、机智巧妙用地道”等对敌斗争,歌颂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学情。《月是故乡明》记叙了作者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时所看到的异乡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3.
<正>以“写人”为主题的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上第二单元以“‘漫画’老师”为习作主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并限定了选材范围:用文字给一位老师“画漫画”。漫画原本是指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的绘画艺术形式,这篇习作需要学生借鉴漫画式夸张的手法用语言文字将熟悉的老师形象写得鲜活、有趣。习作素材主要源自生活,学生对老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教学风格都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4.
卞月婷 《七彩语文(小学低年级)》2022,(20):27-29
<正>作文有其自身的规矩,包括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修辞语法等,此外,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还要让学生坚持在真人、真事、真情中刻画独特的个人体验,将文字与生活发生真实的联结。以此要求为基础,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搭建习作“支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的“支架”指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帮助,结合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淀,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写作框架,完善写作过程,修改写作成果和建构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该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其构思能力, 相似文献
5.
6.
7.
<正>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的现象仍有不少。而学生怕写作文基本是这样几个问题,不知道为何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为例,谈谈如何通过研读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扣准教学目标,活用教材,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习作要素和能力训练,让教师易教,学生轻松习作。 相似文献
8.
一篇经典文章,可以教学的点很多,但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选点教学。而选点的依据,既有教材单元教学上的要求,也有该篇作品本身的特点要求。选点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从“如何发现选点”,到“依托选点分析文章内容”,再到“追溯选点理解作者思想”,每一个环节都阐述了具体的做法,以求形成一种常规的选点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通常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可以和《必修五》的教学交叉进行,也可以自成一体。说实话,学生对于这样密集的大容量文言文学习是很有畏难心理的。因为他们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并不多,很多文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都还不够。从《〈史记〉选读》的篇目来看,文章普遍比较长,知识点密集,难度较大;但故事性强,人物个性鲜明,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小学的说明文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浅,表现为对事物的特点认识浅,对说明方法理解浅,对语言风格体会浅;二是碎,主要是学习内容零碎,缺少整体设计,缺少生活关联,缺少兴趣关涉。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针对小学说明文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基于整体思维搭建说明文学习支架,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一篇文章能否打动读者,关键要看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能否让读者产生共鸣。习作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能达到强化情感体悟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涵养美好性情的教学目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的教学为例,做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习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统编教材也特别重视习作内容的编排。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从“解析内容,渗透写作方法;筛选素材,确定写作材料;厘清思路,列出写作提纲;多元评价,提升修改能力”入手,认真研读统编教材各部分内容,厘清其内在关联,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较为抽象,很多教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在集合图——韦恩图的形成过程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确实是第一次接触集合图,但这是否就代表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了解是空白呢?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以自己所教学科的立场去看学生的认知起点,却忽略了知识的学科交叉点,难免就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 相似文献
15.
<正>概括性学习支架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的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精练表达的学习框架。它可以帮助学生条理化、层次化地掌握文本内容,精准把握文本的人文主题,还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表述、精练表达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概括性学习支架的搭建对象多是拟制标题、概括图景、概述场景、提炼文本内容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谈谈为学生搭建概括性学习支架的做法。《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 相似文献
16.
邬明芬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22,(27):48-50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漫画’老师”为习作话题,要求学生选择老师最突出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用漫画式夸张的手法将心中最可爱的老师“画”成漫画中的人物。在梳理教材序列、把握学生现状、确定习作难点的前提下,尝试在习作教学中搭建具象习作支架群,借助绘本、动画、语言范本、微课等习作支架,以形象可感的方式攻破学生的习作难点,使学生获得适恰的帮助,以此优化模仿、体验、实践、内化的习作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大气压强》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经历物理活动过程,逐步认识大气压;了解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并会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借助相关器材,掌握粗略测量大气压的不同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笔者通过演示“玻璃瓶吞鸡蛋”实验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以下挑战性任务:证明(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因为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影响师生的自我效能感。然而,教学设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不仅要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立足于学情,遵循教学的可接受性和最优化原则,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最终达... 相似文献
19.
20.
方案一一、初读,理解诗意1.导入: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地方军阀仍在混战。他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