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商,是指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情商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心、自我控制、好奇心、人际关系和幽默感是孩子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使孩子从小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孩子的情绪管理世界,看看怎样培养一个高情商孩子吧!  相似文献   

2.
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能有效地抵御自身受外界压力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促进个体向良性、正方向来适应环境。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调动学生潜能抵御能力、发挥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引导学生超我认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放缓、抵御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六带一"的教养下,幼儿普遍存在着一些诸如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合群、不善合作分享等心理问题。《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幼儿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说,不读书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书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心灵会充盈起来,他们的眼睛里会多一些亮晶晶的东西,他们的脑子里会多几个问号,他们的脸上会多几丝笑容……阅读,在孩子的心理萌芽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美端 《家长》2023,(25):179-182
<正>绘本以图片为主要表达方式,超越语言、跨越文化,能给读者提供一个宽广的想象世界,是幼儿最佳的阅读媒介。绘本阅读是幼儿运用绘本开阔视野、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调节心理的学习活动。心理弹性(抗逆力、心理韧性)指幼儿在面对问题、挫折时不退缩、坚持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品质之一、是一种心理特质、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心理弹性较强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挫折或者逆境的时候,能够积极地接纳当下,灵活运用已有经验,选择适宜的方式表达情绪、调整状态、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心实现新平衡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晶 《学前教育》2023,(24):12-13
<正>心理韧性是指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消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它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在“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的当下,很多人都认为散养的二宝心理韧性会更强,没想到各种玻璃心的表现还是比比皆是。想想80后的我们,因为没有太多玩具,玩的都是抓石子、摸白菜、摔瓦屋、踩高跷等之类的“纯天然游戏”,但恰恰是这些游戏练就了我们的各种抗摔打能力。于是,我们想到了利用传统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自我感受力"则为"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孩子对于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能力都统称为"自我感受力",做为一名社会人,这是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往往如今的孩子却严重缺失自我感受力,这其中的家庭因素以及家园共育的方式都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  相似文献   

7.
教师上岗的心理状况,是指在组织孩子活动前教师心理活动所处的某种状态(心境).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心理活动不稳定、心理脆弱敏感且极易感染的3~6岁的孩子,他们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因而,教师上岗时能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而教师并非超人,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里,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心境不好、情绪不佳等不良的心理感受在所难免.关键是每个教师在上岗前要善于做好心理的自我调适,自觉地以一个良好的心境来面对一天繁忙的工作.以下从管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教师上岗前的心理调适工作.  相似文献   

8.
季梦雨 《科教导刊》2024,(4):135-138
目的: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依恋回避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呈现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不仅能直接预测自我分化,还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我分化。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和自我分化两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成人依恋和自我分化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心理自我防怀机制,是学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倾向,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机制可以减轻压力,减少焦虑情绪,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而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机制,则会使学生缺乏自信、丧失斗志,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心理自我防卫机制,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使孩子走出潜意识中的心理误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心理弹性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弹性、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更快、更好成长;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理弹性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临严重压力或逆境时,其心理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性影响,相反表现出良好发展的现象。儿童心理弹性的形成受诸多内外因素影响。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些因素,让幼儿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引导幼儿抵御不利处境,他们就会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弹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很好地应对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集体心理?集体心理是指大家心目中的共有的评价、选择、情感倾向、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也是每个个体的最优水平的集合。二、为什么要进行集体心理调控?个体心理其实很脆弱,外界的诱惑太多,打击也太多。一个孩子自我调控能力有多强?受挫不振的人太多了。但如果一开始他身周交往的学友们不是如他般玩乐自失的人,而是积极向上,遇难不弃的人的话,他的人生路定会顺畅的多。环境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古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心理边界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内斯特·哈特曼(Ernest Hartman)提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这种界限用于区别自我、保护自尊,从而保持社交心理舒适。心理边界清晰的人,即使面对再多的问题冲突,也能保持稳定的人际距离,不影响正常交往。反之,心理边界模糊的人会经常把他人拉进自己的界限内,也常常把  相似文献   

14.
要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最优化的家庭心理氛围。心理氛围是指能促进孩子产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丰富创造情感,启迪创造想象的诸多因素的总和。实践证明,生活在良好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其智商一般都高于在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生活的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2021,(8):67-70
<正>【设计理念】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积极评价的结果,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心理特质和人格特质。学生在高中时期会面临"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感)发展的任务,开始形成全面的自我认识,因此,建立自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及自我认同感有着重要影响。本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乐观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能看到一个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人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心理弹性的概念以及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弹性呢?其实,心理弹性的建立和培养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平时注意使用一些小策略,就能帮助孩子变得更强大,更加勇敢地直面生活中的挑战。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家长要积极协助,帮助他们有效地避免一些困难或挑战,但这不意味着为孩子清空所有的"绊脚石"。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候压力也意味着另  相似文献   

18.
所谓弹性心理,就是指人的各种需要、期望值以及自尊心能够保持适度,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客观现实,能够随着情况的变化主动及时地自我调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伸缩性、包容性和适应性。心理弹性的大小决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心理弹性越好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越强。具有弹性心理的人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胜能败、能顺能逆、能荣能辱、能伸能屈,即使在欲求不满、期望落空、自尊心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也能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健康愉快地生活。怎样塑造弹性心理呢?一、放弃绝对化要求心理学认为,绝对化要求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它是以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19.
心理素质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心理健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民工子女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了解民工子女的心理动态,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帮助他们调控自我,完善自我,掌握解决困惑的方法,使他们成为拥有良好心态的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肢残者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提升其就业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兴技术和新的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工作自信心和工作效率。为探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在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就业能力问卷对342名肢残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肢残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就业能力两两正相关;(2)除直接路径外,自我效能感还可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肢残者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3)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肢残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为了促进肢残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建议为肢残者设定可行目标和提供积极反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重点完善肢残者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其社会支持力度;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肢残者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其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