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职业价值观是影响职业行为和工作绩效的核心因素,职业价值观激励是最为深层和持久的激励方式之一。文章以高校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方式,探讨高校领导干部职业价值观的共性因素和表征因子,运用741份有效问卷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高校领导干部职业价值观有其内在的基本结构;不同因素和表征因子的重要度和符合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针对性地分析和解释了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主体、生产技术、社会三个维度对大学组织属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学组织属性与合作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大学组织属性与合作治理模式之间具有自洽性,合作治理契合了大学组织的基本属性,其建立和正常运行是现代大学良性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高度契合现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诉求。从责任维度分析,“富强”是对国家治理主体富国利民、大国崛起的责任要求,“民主”是对国家治理主体彰显民权、顺应民意的责任要求,“文明”是对国家治理主体礼仪文化、明理重道的责任要求,“和谐”是对国家治理主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4.
道德治理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前道德治理目标达成契合,为社会主义道德治理体系提供理论维度和秩序架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治理体系的建设领域,应基于关注道德治理瓶颈、优化制度设计元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全民道德信仰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是在教育实践中各教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形成的动态演化系统的理论视角,刻画包含教育主体、教育技术、教育功能等价值观教育系统要素多层次内在结构,及各要素之间通过结构耗散机制、要素协同机制与系统突变机制等进行知、情、意、理、行五个层面的循环递进演进路径,并基于中国实践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遵循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系统演化规律、加强价值观教育模式系统要素整合、着力推进价值观教育模式功能要素建设的新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系统性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价值观的基本属性,应具备支撑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等四个基本作用。是否具有这四个基本作用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范畴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判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需要教育者着重把握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主线,系统落实教学要求;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核心要素,精心设计教学专题;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为根本遵循,协同采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高校要在理解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协同理念、协同体系、协同载体和协同资源等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培育机制,将协同理论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过程,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高校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存在重安排部署轻扎实推进、重表面文章轻内在实效、重内在认同轻外化于行、重校园教育轻社会实践等诸多不足之处。针对上述问题,注重抓好理论与实践、内育与外化、校内与社会、形式与内容等"四个相结合",对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显得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学视角从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性别、城乡差异等社会学维度对武汉地区六所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功利主义凸显,性别、生源地等变量对大学生职业观产生显著影响。国家、社会,高校要正确面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培育辅导员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职业信仰与成就感、实现队伍建设稳定发展、增强教育管理工作实效。因此,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必须契合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充分结合高校基层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坚持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相统一。同时,要以理论学习为基本渠道、以工作岗位为主要阵地、以激励机制为工作保障、以文化发展为评价指标、以思想内化为践行目标,促进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践行落实。  相似文献   

12.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与工作有关的目标,从事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它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职业价值观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往往起到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职业学校应注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提高职业规划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机理,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主体(大众——内生)、环体(环境——外生)、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我们将从内生机理、外生机理、价值机理三个维度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机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内生机理主要体现在大众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契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心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外生机理主要表现为大众社会化适应的外在需要,符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理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价值机理主要蕴含满足大众生存和发展活动所需的意义,切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视域是学界研究较为前沿的领域,对其共同体的哲学研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宝贵的伦理道德精华和哲学思维精华,更能丰富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内核,可以丰富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同体有内在契合性。关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行动共同体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关联,从多维度审视共同体的内在机理,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机制,既是新时代的必然,又是新时代的使然。  相似文献   

1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在国家治理中切实把核心价值观用起来,这就要求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的价值所在,激发内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能力。概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治理价值:一是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二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精神内核,三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高校就业创业平台是支撑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孵化器与资源载体,其具有层次性与创新性的特征,以及多样、开放、共生属性,在运行机制与内外供需关系上符合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高校就业创业平台具有"内生竞合""开放协同""系统多样""要素创新"的生成机理,需要从组织平台、服务平台、智慧平台、生态环境等四个维度构建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培养职业价值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打造系统科学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18.
职业价值观是生涯理论的重要命题。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概念、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等四个方面。应从概念的科学化、维度构建的本土化和相关性分析等着手,拓展和深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强社会治理过程中,软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软法的精神灵魂,软法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软法化的内在逻辑。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法化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略的基本任务,要从国际软法、公共政策、党内法规、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以及各行各业规章制度等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法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民众的多元复杂的价值观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职业发展目标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契合,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就业实践中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生择业观、人际观、就业稳定性,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个人职业生活质量评价具有积极意义。生涯教育中开展价值观培育要打造理论体系,营造高校文化氛围,依托互联网,运用新媒体手段,挖掘高校内部优质师生资源,结合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认知、认同与践行,实现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