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针对藏族大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提出先感性、后理性教学方法。从知识建构,扫除学习障碍,抽象知识感性化表示三个方面论述感性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抽象知识可视化设计,硬件类课程仿真教学,学习空间、积极情感等方面促进感性教学,使感性教学向理性教学升华并具体论述该方法的运用。且利用成绩指标对比分析和均值T检验证明了该方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与“目的合乎理性”相对应的“价值合乎理性”要求主体把自觉确立或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念作为目的设定及其实在化的“最后基准点”。价值合乎理性不内含康德的道德律或善良意志,既不能否定其理性意蕴,也不能等同于理性或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价值理性在运作中确立或形成作为社会行为“最后基准点”的社会价值观念,在目的设定中“有意识地突出行为的最后基准点”,并把此贯彻于目的实在化的过程中。人文精神是价值世界构建活动在社会意识中经过历史积淀所形成的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通过作为载体之一的价值理性,在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中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发挥“宇宙的无限权力”。价值理性异化的本质在于,作为“用”的价值理性在运作中背离了作为“体”的人文精神。价值理性运作中的异化机制包括在确立或形成“最后基准点”中异化、在目的设定中异化和在目的实在化中异化。价值理性异化与工具理性异化相互转化,然而由于目的作为规律决定着方法以及需要从价值理性异化的批判中消除产生工具理性异化的根据,因此价值理性异化更为根本。作为价值理性异化的历史案例,极端大日耳曼主义的膨胀,以及其作为纳粹德国种种目的设定及其实在化的“最后基准点”,对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大学生自爱观的含义及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大学生自爱观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形成阶段、市场经济时代的异化阶段,产生了自私、自利和自恋的异化结果。针对现阶段大学生自爱观存在的问题,建议创新大学生自爱观理论教育、加强社团活动的实践影响、发挥心理辅导机构的适时介入作用、构建辅导员为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参与的教育机制以重塑大学生正确的自爱观。  相似文献   

4.
求虚与务实的价值追求、感性与理性的价值评价、包容与功利的价值选择表现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突与矛盾,而老庄道家“知常无为,行不言之教以治道;见素抱朴,效万物为师以治身”的教化观将能够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适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属,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凌驾于劳动者之上来支配、统治劳动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主体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以及主体间关系相异化。深入解读异化劳动的实质内涵并探究其理论根源,对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劳动的育人价值被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劳动主客体地位发生颠倒,导致劳动者地位弱势、劳动精神式微和劳动观念模糊。基于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剖析劳动的异化现象,把握劳动的育人导向,以“塑造劳动休闲观”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以“深化劳动价值观”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构建交往实践观”化解劳动者的交往困境,以“树立体面劳动观”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认同。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的知识观需遵循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与研究生教育的精英逻辑,这客观上要求研究生具备以高深与广博为内核的知识内容观、以系统化与贯通化为要旨的知识结构观、以稳定性与精英性为着力点的知识价值观。当前,人工智能引发的知识变革诱发研究生知识观发生某种程度异化,主要表征为显性知识遮蔽缄默知识、同质性知识阻隔异质性知识、海量碎片化知识消解系统知识、泛滥的“软知识”侵蚀“硬知识”。为此,优化研究生知识教育、实现知识学习方式转向、构建新知识素养当是人工智能时代重塑研究生知识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童工现象肇始于特殊的时空定位,与劳动的异化相伴而生,初时表现为“异化”童工,表征儿童劳动的危害向度;后随着权利观念的隆兴与经济环境的改善,儿童劳动的益处逐渐显现,童工内核由此转换为“理性”童工,笼括异化和利好两大维度。然而当前童工保护的价值理念仍囿于异化维度的认知,以单纯禁止的消极保护为主,无力回应社会现实的变化。为此应当遵循积极保护理念,建立不依赖劳动者主动性的强行性保护制度,同时避免因私权保护弱化带来的法律适用混乱,重塑主体不适格无效劳动合同的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8.
理工科高校在学生招考、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性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综合类或文科类高校存在明显区别。文章以安徽某理工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得出结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分数执念、群体焦虑、择业困境,及身心分离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非理性竞争、目标手段异化,及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诸多因素的交织缠绕。因此高校需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大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培育大学生理性的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人类文明赓续的主要手段。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关键举措。但随着人口结构、家庭环境、教育机制、西方价值、市场秩序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劳动教育面临“弱化、软化、淡化和异化”的风险,高校劳动教育结构体系和育人效果面临极大挑战。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重塑“四最”劳动价值观。应用型高校要以“端正劳动态度、塑造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传授劳动知识、生成劳动技能”为基本框架,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为本”的劳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反思与分析阐释艺术理性精神对于艺术活动中的各个层面的规约及培养。艺术理性指导下的艺术将会成为一种生产力,它使得艺术理性将发挥其再异化功能,重塑人类生活境遇,发展并培育健康、自由的新感性、新理性,塑造完美的新质主体。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存在一些异化现象,表现为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变迁导致大学生生命情感的失落,学校教育忽视大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家庭环境及教育不良造成大学生生命情感的荒芜,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生命情感异化的温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潮的撞击下,“90后”大学生的性爱观呈现出恋爱群体大众化、婚姻观念多元化、性爱行为观开放化等基本特征.“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因有三方面: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发展的需求;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从众心理使然.对“90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爱观教育是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性健康教育机制;注重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使其学会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衔接的性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15-17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完整的生命观念,需要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对生命本质的深入理解和剖析,这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详细说明了生命观念的核心内涵包括生命的生死观、独特观、责任观、物质观和运动观等。  相似文献   

14.
在日臻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算法推荐技术助推情绪准确感知,微叙事方式助推情感快速表达,网络圈群文化助推构筑共同情感依归,从而促使网络空间的“后真相”现象日益凸显。网络空间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域之一,“后真相”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一定影响和新的挑战,是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度重视的新课题。真假互掺的舆论内容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误判,盲目的感性偏好容易导致大学生思维固化,非理性的情感共鸣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态失衡。“后真相”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引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支撑力、教育供给力、舆论把控力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协同发力,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价值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透支消费、攀比消费、冲动消费。因此高校应强化理性消费观教育,家庭应加强理财教育,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鲜明地呈现出异化消费的典型症状。新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异化消费的现状,深入了解大学生异化消费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于探索大学生克服异化消费现象的实施策略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指引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理性越位现象,高校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作为提升就业率的途径,将培养“速成式企业家”视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将创业率当成衡量创业教育成效的唯一指标,创业教育的内容表现为实务技术性操作或纯理论教育两种极端,由此创业教育的功能变异、本质异化、内容偏移、评价指标扭曲,创业教育的工具理性盛行,其后果就是,创业被视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手段和大学生追名逐利的工具。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性亟需回归,即要回归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观念上要坚守创业教育的价值属性,制度上要强化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行动上要建立理性的沟通机制,策略上要厚植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8.
由理性的知识观与教育过程观导致的教育功利化和对人的异化,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现实危机。教育心理场中生命意识的缺失是使教育实际结果偏离其目标功能的重要原因,并由此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现场对“人”的感觉钝化。只有融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知”视角,在教学互动的心理场中回溯德性本源,恢复对生命的尊重,重塑教育中的人格精神,才能克服危机,提升教学中对人性的感觉敏锐性,从而实现当代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强化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既需要重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说服力,也需要重视提升其感性感染力。在人们情感需求日益丰富的当下,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的重要性也在凸显。但为逐利而在全球渗透的资本正以极度隐蔽的方式从微观方面规训着社会,资本规训削弱了我国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主要表现在:资本至上遮蔽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束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感性粉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抽象化功利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资本逻辑塑造的技术思维在隐匿中重塑我国民众的感性认识;资本时空规训弱化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对资本主义观念的抵触。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要突破资本规训的围困,需要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为抓手防范个人主义蔓延扩张;注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的培育和建设;强化对网络空间和数字平台的系统化应用和监管;在约束资本的同时揭示资本感性规训的目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蕊 《教育探索》2023,(1):64-69
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受网络虚拟世界、社会宏观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解析内涵,分析成因,建议高校从四个维度帮助大学生克服“群体性孤独”现象:注重价值塑造,构建共同的人际交往观念;注重人格引领,选树可亲可学的“校园偶像”;注重文化陶冶,创设生动的人际交往环境;注重平台搭建,拓展宽广的人际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