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中国跻身未来技术全球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概念、方法、标准等展开了讨论,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路径.研究认为,未来技术竞争的核心是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所依托的高等教育体系、政策、制度的比拼,...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本文讨论了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理科人才特别是应用理科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如何适应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从应用理科与新工科的密切联系出发,分析了当今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阐释了建设与新工科相适应的“新理科”的必要性。在界定新理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面向未来的新理科建设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科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对接国家需求,培养学生行业情怀;紧随产业发展前沿,打造特色培养体系;配备本科学业教授班导师与校友行业实践导师,整合多方育人导师团队;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优势,带领学生奔赴全国关键行业与重点单位实践探索,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面向新工科对以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为代表的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树立了“学生中心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能力导向多维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交叉融合多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了“基于新工科的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多元协同培养的实效。形成了矿业类人才“一中心两融合三层面四维度五能力”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可为我国相关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传统培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从校企协同研究意义、高校化工类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企业校企协同育人开展现状、企业合作需求调研剖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校企协同育人对策,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以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此理念的提出,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时代变革,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重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强化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等育人理念对于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借鉴"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俄语专业教师自我提高、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方法变革,从而为新型俄语人才培养助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以往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总结交通土建类专业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组成单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符、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主要问题.为解决问题,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准确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等解决途径.为交通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发展既推动新兴产业、新兴学科的发展,也推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新工科人才要有应对全球化发展的适应力和胜任力,要主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全球化视域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源动力类学科为例,探索建立“卓越工程师培育平台”“学业指导工作平台”“人文素养提升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挂职实践锻炼平台”“海外交流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比较少。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设置、虚实结合实践情境创建、教学方法改革、1+X证书培育等方面的革新举措,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博  向燕  袁静 《大学教育》2023,(14):126-128+145
与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侦查学等传统公安专业相比,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缺乏成熟的专业建设经验。现实生活中,社会民生的迫切需求与公安专业现有技术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做好公安本科教育传统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优化整合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布局、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的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建设、培养和输送卓越的公安视听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家提出"新工科建设"这一思路,人工智能作为新工科专业中的代表,对于适应其产业发展的人才有着全新的要求,主要表现有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前瞻眼光.为培养出具备较强工程理论能力、胜任工程事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路径需从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为例,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围绕广东省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目标,将教师的科研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实验充分融合,建立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手段突出、实践基地丰富、学生主动学习、具有扎实理工科基础并与国际化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新型工科培养环境,满足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成功地实践了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揭示将化工工艺与安全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分享全国首个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政府政策为指导,高校设计为核心,行业推进为支撑,学生参与为提升”的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了多学科协同和多平台协同的育人机制,总结形成了包含“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建设”在内的培养方案和两个国际化培养。论文对相关高校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沈阳工程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针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着重分析了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模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需求导向,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16.
新工科是以工科教育为基点,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到经济发展框架中的一种新型理念与实践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统筹下,对传统学徒培养教育模式的一种革新与优化。本文从教育理念、师资建设、教学过程、校企合作等方面对于这种新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深入而理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交通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后期的运营管理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始暴露出很多问题,专业建设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文章首先总结新工科的含义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最后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9,(6):121-125
"新工科"是在新形式、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本文针对新工科教育发展新思维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破教材章节的约束,结合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课后复习,建立国际标准的初步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和扩充课程实验,立足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下的卓越智慧海洋技术专业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分析并探讨了目前海洋建设领域人才培养方向单一、培养方式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方面的弊病。总结了海洋建设领域对创新复合型人才、实际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智慧海洋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创新实例,提出了一种“双创育人”和“项目制育人”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教改成效,证明了此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包括坚持"学生为主"的理念;专业交叉多元化,建立高校自身特色;推动新型设备进课堂;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教学"为"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