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评价是保障学科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唯有平衡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关系,方能形成良性的质量保障闭环。但当外部评价凌驾于内部评价之上,极易引发评建倒挂、以评代建,抑制学科建设主体自主性。荷兰经过协会评价、标准评价与战略评价三个发展阶段,学科评价逐渐从制度化、标准化走向特色化。重点通过允许学科评价口径自主选择、扩大学科评价指标遴选范围和调整学科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等举措,激发学科建设主体自主性,从而实现以评促建。回顾荷兰学科评价三十年的制度变迁,有必要反思评价口径与学科边界、评价指标与建设维度、评价结果与卓越话语之间的关系,重建学科评价秩序。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处于生成期,存在组织化程度偏弱、服务社会的机制尚未形成、校内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浙江传媒学院构建“建”“管”“评”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并加以实施,在学科交叉、“负面清单”、学科评价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进而构建学科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明确学科建设谁来建、管、评,建、管、评什么,如何建、管、评。浙江传媒学院的实践表明,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质量保障中,学科定位是首要任务;组织化是关键环节;反馈改进是重要手段;教师和学生是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建设问题缘起于社会经济变迁的趋势对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模式和基本路径选择的思考。“新学科”建设不仅是学科内容扩张,更是理念变革、模式创新和结构调整过程。行业特色型大学遵循社会逻辑并将服务行业发展作为既定目标,学科建设方面呈现学术引领和实践应用的双重特性。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应在学术逻辑、经济逻辑和管理逻辑基础上,寻求学科生成动力,维系学科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新学科”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学水平评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从2003年起至今,先后完成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4所本科学校和鸡西大学、伊春职业学院、牡丹江大学、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4所高职  相似文献   

5.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知识取向和组织取向是学科建设的两种模式。伴随学科内外部制度环境的变革,现代大学学科建设呈现从知识取向到组织取向的演变趋势。在“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呈现出在知识取向和组织取向之间的复杂样态,具体表现为“学科驱动”的运动式建设、“科研导向”的功利化竞争、“泛行政化”的院系治理体系和“趋向封闭”的学科建设场域。为更好地顺应知识演化趋势,服务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需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效统一,逐步转向组织取向的模式。其关键在于转变大学学科理念、重塑大学学科制度、优化学科建设评价机制、改革院系治理结构和创新基层学科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学评价重在建以评促建促转变河南财经学院院长□吴铁军对教学评价,我们的思想定位是“教学评价重在建,以评促建促转变”,通过教学工作评价,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探索培养人才的途径。一、正确定位,促使...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不再对建设高校进行身份区分,学科以及学科发展建设正式成为“双一流”的主导。文章对“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统一性的关系。文章认为,学科建设的微观实践就是院系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宏观设计就是大学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本质就是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的统一。从“大学办学院”到“学院办大学”改变了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之间的关系。文章还结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院的内涵重新进行阐释,并以此重新审视学院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7年11月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评价以后,学院继续贯彻“以评促建”的思想,根据评价专家组的意见,尤其是指出的问题,及时提出了巩固和发展教学评建成果、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改善“软硬”条件,积极促进学院的发展。以“软件”建设为重点,继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评价后,我们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改为核心,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专业方向,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强化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台湾地区的两所高水平大学为案例,分析了高校的学生评教改革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与系统建构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理论架构与案例分析发现,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在学习成效维度上,主要表现为从“孤立”到“系统”的外部结构转变;在学习过程维度上,主要表现为从“制式化”到“多样化”的内部结构转变;在学习发展维度上,主要表现为从“绩效控制”到“教学改善”的功能定位转变。  相似文献   

11.
学科评估是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一直以来发挥着“以评促建、以评促升”的功能。我国第五轮学科评估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指标纳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这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在梳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表达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理论,按照坚持系统设计、健全综合评价、注重内涵式建设的基本原则,重构以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为一级指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框架,回应学科评估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走向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虚”走向“实”、从“单”走向“合”、从“散”走向“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落实在于对“跨”“学”“评”“行”的正确理解。就“跨”而言,不能转换成为原有校本特色课程的“升级”或“改造”,不能混同为单纯的“跨学科学习”或学科融合,也不能等同于课程方案中的其他综合类课程的综合学习或项目化学习、现象学习等。其要义在于从某一主体学科出发,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眼光促进该主体学科的知识、概念理解,及结合其他学科完成和解决该主体学科的任务、问题,最终指向该主体学科的深度理解,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该主体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关系,即“1”与“X”的关系。就“学”来说,它是以“主题”为基本学习单位的结构化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多主体协同学习,鼓励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跨学科联结的自觉和能力,强调学科间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及过程结构的高通路迁移。在评价上,对教师来说,要关注跨的“真”与“假”、“难”与“易”、“深”与“浅”及学科的整体规划设计;对学生来说,需关注参与的量与质及学习的创新与实效。为深入推进这一新型学习实践,学校须提供支撑,如系统的教师研修、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学科组须建构整体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图谱”并开展“原型”研究;教师要立足...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还存在行政化管理为主导、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错位、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且特色不明显、学科建设创新意识不足、学科建设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而传统的路径依赖是重要原因。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惯性、学科建设实践的多重锁定、学科建设的成本和学习效应以及学科建设利益主体的博弈与平衡等方面。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应完善“政府—高校—学院”一体化的学科制度体系,构建彰显“育人为本”和学科本质特征的文化—认知体系,促进“学科管理”向“学科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精品课程评建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重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是现代课程研究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评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的综合效益,应以先进的课程评价理论为指导,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精品课程评建理念,加强有助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整合性精品课程建设,并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和管理人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激励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精品课程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院校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改变被动、单向的价值评判模式,引导和促进院校建立自主式评建的长效机制,着力激发院校办学育人的内在动力,真正实现从“外部价值评判”到“价值实现自觉”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简论“评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以黑龙江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简称“评学”)工作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评学这一新生事物的几个基本问题,即评学的涵义、地位、动因、原则、内容、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到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活动中,建设和发展自己的教育学科.“985工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其教育学学科建设水平对建设我国一流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文章对28所“985工程”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从研究领域状况、师资力量状况、人才培养状况和支持机构状况分析“985工程”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对“985工程”大学如何更好地建设教育学学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确立准确的学科方向;二是组建优势的学科组织;三是制定健全的学科制度;四是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18.
以评促建 评建结合 确保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民办高校的评估工作,是促进民办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北京市教委专家组对100所民办高校和中外合作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评估中所发现的问题,指出民办高校评估工作要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贯彻“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促进民办高校以规模求效益,以管理求质量,以特色求发展,以名牌求声誉。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与大学评建有着紧密和重要的关联,通过自觉地培育、提升来建设大学的文化对大学的评建具有根本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评建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大学的发展,然而大学的评建却离不开大学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的引领、助推、丰富、支撑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行业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的实质是在制度引导下实现行业发展趋势、知识生产规律与院校组织目标的统一,核心是推动组织成员行动逻辑的构建。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透视,行业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呈现“国家一元管理”向“社会多元治理”、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因、以政府主导与高校主体相结合的变迁特征。行业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面临政策规制引发的制度性同构、学术标准内化产生的规范性趋同和学科认知矛盾形成的模仿性趋同等现实挑战。积极建构以学科生态重构为立足点、以学科特色发展为基本主张、以学科文化认同为价值旨归的制度环境,是学科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