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在突破以往“雅与俗”“新与旧”的二元对立批评模式之后,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史地位得到客观、科学的重新定位.鸳鸯蝴蝶派文人既是翻译家,又是出版家,具有开阔的世界视野,行走在翻译与出版之间,积极传播西方文学、社会及电影的相关知识.这为20世纪前期的中国带来了新知,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骋  米家瑶 《东南传播》2020,(1):142-146
民国三大书局之一的世界书局与鸳鸯蝴蝶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书局无论是编辑人才还是作家作品在发展初期都十分依赖鸳鸯蝴蝶派,而在1921年失去重要出版阵地的鸳鸯蝴蝶派也非常乐意有新的发表天地。通过打鸳鸯蝴蝶派的名家招牌和垄断鸳鸯蝴蝶派作家资源,加上主理人沈知方的精明的经商天赋,短短几年积累的资本就让世界书局有能力进军主流出版市场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竞争。世界书局转向主流教科书市场后重心逐渐不放在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学作品上,而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作品,在三十年代后期也逐渐失去了市场,被新的通俗文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数年来,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出版界也已出现以年轻朋友为主的新生代。他们对中国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有着自己的探索与研究。他们的探索与研究,将为包括当代在内的中外出版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提供新材料、新视角。为此,我们特设“青年文稿”栏,主要是发表他们的探索、整理和研究成果。此栏是试办,望出版界青年朋友及编辑出版专业老师学子多提意见,亦望出版界老同志多提批评。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为理解新媒体与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英尼斯作为该学派代表人物,在理解分析其主要思想的同时关注该思想在新媒体时代的体现颇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孙中山对社会主义思想多个流派作了介绍,他将单税社会主义作为“平均地权”主张的重要理论支撑,把国家社会主义视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优先选项,他还对马克思主义做了选择性介绍。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是多样的,《民报》等报刊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演讲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常用方式,孙中山还善于利用自己的政治声望和媒体声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孙中山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河,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娱乐化和商业化现象。如何体现媒体责任,避免媒体价值失范,是媒体公益传播自律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博物馆关系视角,博物馆既是物质实体亦是精神表征,也是勾连文化资源与意识形态的中介和桥梁。作为交往空间,博物馆以制度化与物质化形式承担着文化传承、认同构建和公众教育的社会职责;作为媒介,其公共性和社会性要求博物馆承担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构使命。以媒介化和数字化趋势为切入点,考察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以释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连接之间的理论关联,有助于加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对于传播研究的启示可概括为:发现媒介。本文以“连接“”计算“”生成”为关键词,阐发了互联网逻辑与思维对于传播研究重塑媒介意涵的可能与价值,并提出在计算机网络时代基于本土化经验,创建中国媒介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再媒介化手段的应用为昆曲表演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注入新活力,对大众文化审美的重塑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均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着眼于传统昆曲表演艺术再媒介化转换的内在机制,从叙事空间、艺术表达与审美体验三个维度,探讨再媒介化的手段如何通过保留和复刻传统昆曲中的经典元素,充分把握演员与角色、自然空间与剧作空间、情与境之间的虚实相生关系,在现代科技赋能的基础上,寻求从艺术共感到文化共情的昆曲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杂志曾是大众传播媒介应对娱乐化趋势的产物,一度又因相对严肃的内容受到娱乐化浪潮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央视《新闻周刊》成为国内电视新闻杂志的典型。节目通过使用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丰富节目的呈现形式、彰显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来营造轻松氛围,满足受众需求。在娱乐化语境下,掌握好电视新闻杂志做出调整的"度",打造观点至上、优质的节目内容,在坚守中尝试探索与创新,将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粗略勾勒发展传播理论演变三个阶段的主导理论,并对发展传播理论指导下的传媒实践进行比较,通过探讨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问题,聚焦大众媒介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及全球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粗略勾勒发展传播理论演变三个阶段的主导理论,并对发展传播理论指导下的传媒实践进行比较,通过探讨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问题,聚焦大众媒介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及全球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钟怡  覃琴 《新闻大学》2015,(1):140-144
本文通过对第十四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围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从城市传播与城市空间、城市传播与大众媒介、城市传播与新媒体、城市传播与社会变迁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从传播学出发,勾连多个学科探讨城市议题,描绘了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幅丰富的传播图景,为新闻传播学科探讨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社区媒介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蕴含着实现民众媒介近用权、传播民主化、培育公民意识等价值理念。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及新闻业生产的双重变迁,社区媒介在中国语境下有其独特存在样貌和理论意涵,以及方法论上的研究意义。融合性社区媒介作为社区居民参与式传播的平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自我赋权,并通过连结性行动发挥着重塑社区、培育公民意识、维权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1):71-78
传播的非物质性是传播学研究的主导性本体论基础,即认为传播是建立在人类认知、思想、语言和象征等基础上的文本性的、精神性的、非物质性的活动。近年来,随着数字时代技术、空间、身体等问题不断受到传播学界的重视,传播的物质性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其中,媒介理论以一种区别于主流传播学研究的视角审视和讨论传播的物质性问题,试图扭转传播学的文本中心主义倾向。在媒介理论的视野中,媒介并非只是指向内容、机构以及形塑这些的社会力量,而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中介物,在技术条件上提供了跨越时空的联结性,开启了人类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意识,建构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并成为形塑日常生活场景与文化实践形式的物质性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结合不同视角下档案文化传播实例,展现媒介融合视域下档案文化传播自身的发展轨迹,涵盖载体形式、数字技术以及综合形态融合多个层面,并结合传播学有关理论,探究融合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效能的聚合支点与转化平台,最后提出档案文化传播的发展方向,提高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犀利哥"形象构建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来揭示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是其"走红"的最有力的推动。娱乐无可指责,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在一个小人物变身新闻热点之后,呼吁有关部门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人员的进一步关心。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21,(5)
《通俗艺术》是理解青年霍尔传播思想形成史的重要文本。二战后英国社会剧变引发"大众社会"与"媒介社会"之争,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的霍尔积极介入并尝试在正统教育中培养受众的媒介批评能力。霍尔秉持左派利维斯主义立场反对将"通俗"与"艺术"简单二分,主张在通俗文化中鉴别艺术,并且批判"去个性化"的大众文化。"银幕暴力"研究呈现了媒介批评方法的操作特质,特别是在对主流实证传播研究的反思与借用中,霍尔开启了一种立足受众批评性使用大众媒介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