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融合教育发展相对成熟,不同类型的特殊幼儿都可以进入普通班级随班就读,享受充分的教育权利;教育机构为这些幼儿提供特殊的玩教具、配备专门的辅助教师,开展特殊的教学支持和教育活动;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有特殊的安排。这些措施保障了特殊儿童的正常生活。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对特殊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财政投入、师资短缺、立法不健全等。推进我国融合教育,需要全民改变对特殊教育的偏见,树立正确的特教观念;促进特教师资队伍的发展;加快特殊教育立法工作;加大对特殊教育尤其是特殊学前融合教育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幼儿教育的系统深化变革,玩教具对幼儿教育的意义也成为当下幼儿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现代学前研究同样表明,玩教具在幼儿学习和成长中,均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以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为切入点,立足幼儿园一线教学实践活动,深入探究自制玩教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的潜在教育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发挥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公平的逐步推进,学前特殊儿童逐渐从"边际人"向"中心人"靠近.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学前特殊儿童为例,从儿童视角出发开展研究,学前特殊儿童主要有精神、环境、人物、教学、技能等五个方面的教育需求,但目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如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多、学前特殊教育师资薄弱、特殊儿童特殊关爱不够.对此,应引入融合教育理念办校办园,培养倾听型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开展个别化教学和动态教学.  相似文献   

4.
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招生情况和教学实施四个方面对目前重庆市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办学条件好、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缺乏、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机构招生困窘和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效果欠佳.为促进重庆市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研究,从制定政策保障、营造社会氛围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北欧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瑞典在"特殊支持需要儿童"这一新的政策概念引导下,集合各方力量,通过发挥教育领导者作用,开展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教育,构建家庭与幼儿园合作体系,积极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起步之时,借鉴瑞典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经验,首先应树立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超越医学诊断模式,支持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其次应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对特殊需要儿童实现早发现与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课程的支持。文章以美国学前融合教育课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乔沃尼奥课程为例,说明该课程是如何通过整合一般儿童及特殊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提高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的。研究者介绍了该课程的提出背景、基本构成,归纳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课程在构建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转变观念,创设适宜的融合教育环境,运用灵活的融合教学策略,增强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等途径,落实"融合保教"。  相似文献   

7.
林云 《天津教育》2023,(22):34-35
<正>学前融合教育是特殊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幼儿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一种学前教育形式。学前融合教育要求为特殊幼儿创造正常化的教学环境。在学前教育中,融合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帮助特殊幼儿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融合教育可以让儿童接触到不同伙伴的特殊需求,促进幼儿多元文化教育和形成尊重差异的理念,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精神,让幼儿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初步构建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每一个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特殊教育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涵盖了完备的政策法律支撑、有意义的保教实践、实用的支持体系、有尊严的包容环境四个方面。确定积极且明确的政策导向、构建完备而灵活的支持体系、建设德才兼备的学前融合团队、形成乐观积极的社会接纳氛围是建设高质量学前融合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拟出以下六大部分共98项课题指南,供各地开展幼儿园游戏与玩教具研究工作时作选题参考。一、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1.学前儿童游戏发生和发展的原因、特点与发展水平研究2.学前各年龄儿童象征性游戏的特...  相似文献   

10.
融合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学前融合教育虽然还在发展阶段,本文结合学前融合班级以“动作为核心”的主题教学实践,通过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符合学生能力的主题教学活动,总结出提升学前融合班级新生适应性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有效经验,促进特殊需要儿童以及普通儿童的动作、认知、沟通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玩教具是幼儿认识世界、实现身心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教材.看似简单的玩教具承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对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二十余年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时空知识图谱与内容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文献数量呈波动上升状态,研究机构与作者以高校及高校教师为主。归纳出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热点包括国际学前融合教育经验梳理、随班就读幼儿同伴关系及教师态度的调查、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现状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发现研究演进轨迹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政策,经历了萌芽阶段(2001年前)、初步发展阶段(2001—2013年)和深入探索阶段(2014年至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和实践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国内外优秀学前融合教育实践案例的探讨;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对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补充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评价的本土化研究、完善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重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3.
学前特殊儿童生活课程的建构是从特殊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立场出发的,主要以富于启蒙性、趣味性和教育价值的教育形式引导特殊儿童认知生活内容、积累生活经验。学前阶段根据特殊儿童成长特点开设生活课程,创建多元的生活教育活动情境,采取差异性生活教育指导策略,注重与五大领域活动的融合,引领家长发挥生活教育支持作用,有助于特殊儿童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并通过学习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4.
普通幼儿园中特殊儿童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然而,受制于政府扶持力度和园所重视度、幼儿教师学前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以及园内外环境支持系统方面的制约,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园比率较低,生存状态不佳。为此,各地应该提高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加大职前、职后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组建家、园、校、医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建立资源教室等支持系统,使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享有一样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系列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先后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率先出台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政策,把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前置到学前阶段,启动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项目,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5年至今,全省已遴选5批共182所融合试点幼儿园,实现了全省158个县区全覆盖,近千名特殊需要儿童获得与普通儿童同等的入园机会,构建了“省级统筹保障、市级协调安排、县级具体落实”的三级发展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学前融合教育整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前融合教育是一种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一般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形式.本文通过调查宁波市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分析并解读目前融合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离不开玩教具的制作.教师应提高对玩教具制作的认识;拓宽玩教具制作的设计思路;在教育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玩教具,严把设计、选材、制作、使用关.通过开展自制玩教具展示活动,促进教师自制玩教具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成立于1991年,自1996年起开始按照7∶1的比例招收普通儿童和特殊需要儿童,率先在河南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实践探索,开先河的幕后英雄正是幼儿园创始人蔡蕾园长。20多年学前融合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蔡蕾园长带领幼儿园不改初衷,始终践行“推广全纳教育,支持所有儿童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国内外专家的指导下,奇色花的学前融合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学前融合教育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切实维护学前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基于广东省的调查发现,当前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面临行政管理、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及情感接纳等多维度困境。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地位边缘化、资金投入短缺、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思想认识不充分是促成困境的主因。研究建议依据“制度引领、人财并驱、内外加持”的逻辑理路,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行政支持,加快推进师资建设、稳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提升价值认同、多方强化专业指导等方面全局性谋划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林茅 《学前教育》2008,(3):20-22
当前,自制玩教具正在幼儿园获得蓬勃的发展,其意义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解决经费不足上,更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和儿童创造精神的体现,对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对自制玩教具的研究,交流和总结自制玩教具的经验和成果,推动自制玩教具的创新和发展,正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期“专题”栏目,特刊出下面这组来自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研究》课题组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