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本世纪仅剩的后12年内,美国教育系统要求变革的呼声将越来越强烈。涉及变革的头等问题是至2000年的毕业生问题,其次是由于多种理由而担心当今的教育满足不了,或者说是不符合21世纪人类社会的需要。面对在新时代该怎样教育学生的问题,较为保守的教育思想家和管理家基于他们自己在50年代的理想,对未来国家模式的设想提出了明确的观点。他们认为,未来世界是一个更具竞争性的社会,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上峰;最忠实地遵循资本主义准则的竞争者将获大胜。社会的知识和技术是各自分隔的,并且都由美国占支配地位,出类拔萃的人  相似文献   

2.
林希 《今日科苑》2011,(10):65-66
19世纪70年代,在欧美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腐朽统治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越来越深。而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国家道路的日本,则开始寻求向外扩张,企图与中国签定类似于欧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以谋求利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开始了围绕签订《中日修好条规》的外交交涉,这也开启了两国近代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际上议论很热烈的一个问题,是新的技术革命问题。在西方的学者中说法不一、动机各异。有的叫“第四次工业革命”,有的叫“第三次浪潮”,不管叫什么,他们都认为西方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达到高度工业化以后,现在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叫做知识、智力社会。他们说,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知识,“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这些观点,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李庆亮  李凯 《百科知识》2023,(30):12-13
<正>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本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带来的资源浪费、气候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强调要构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家过度追求剩余价值和对自然界无休止的索取和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政策或干预政策导致了与经济法有关的问题。但是通过实际的考察和分析,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贸易与产业政策,都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参与。所以,严格说来应该是在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经济法的起源问题。本文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探析了经济法的起源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继封建社会后的社会形态。在这一社会形态中,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保证着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追求剩余价值、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和根本目的。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实质。  相似文献   

7.
姜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10-210,219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了消费异化出现的社会条件和表现,认为消费异化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且是一个社会学、政治学的范畴了。他们分析了消费异化具有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主叉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实质,警惕我们社会中出现的不良消费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长期以来的重大经典社会学理论提出了质疑,从而提出了现代新的社会学理论,由此推断:只有知识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起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社会。面临现代社会系统加速变迁的战略选择,我国国家创新战略应是超越式地构建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9.
欧美是当今世界档案馆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也是档案馆法制建设较为完善和利用现代技术较早的国家。借鉴欧美档案馆(室)建馆特色的经验,对加快我国档案馆(室)事业的发展是有益的、必要的。1,欧美档案馆(室)特色1.1,管理模式美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美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可能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管理,其体制属于分散的、多级的管理。许多大学可以收集保存企业档案,如夏威夷大学就一直注重收集企业档案;因此,他们也就不存在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而是按照各自实际需要独立地开展工作。无论是政府档案馆,还是企业档案馆,他们的共同点是不盲目追求馆藏量,而…  相似文献   

10.
经验不断证明,NGOs的存在在整个现代社会中不是一件摆设而是一种必须。我相信,20世纪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在创造公正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方面,福利国家和自由资本主义企业的局限性。国家和市场的不足,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公民发展起了公民社会组织——NGOs,以致力于应对广泛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探讨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并将继续进行下去.文章用经典文献解读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做了分析,认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推动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然而国家干预政策的本质是“寅吃卯粮”,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揭示的发达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虚假需求”和“有物质,没幸福”等新特点,对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的科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西欧大陆上第一个达到科学兴隆的国家。十八世纪,在反动宗教的黑暗统治下,意大利的科学曾一度丧失领先的地位,尔后又几起几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科学研究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大利的科学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12位科学家颁发国家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章,祝贺他们在社会方针政策、神经科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与环保科学等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冯元桢教授是获奖的12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贝尔纳提出政治对科学的计划与调控,到凡尼瓦尔·布什要求政府大力资助科学研究并保障其独立性,从贝克的风险社会中科学对政治话语权的侵蚀,到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已成为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统治的"正当性来源",在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科技政策研究,以至社会学及哲学的各个领域,科学与政治关系的话题都被反复提及和深入讨论。21世纪刚走过七分之一,就出现了多部讨论科学与政  相似文献   

15.
国家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科学教育领域发展进入攻坚期,我国在科学教育发展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上与欧美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存在一定差距。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赶超欧美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1简述我认为国际化学界都相信中国的化学界拥有许多聪明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拥有渴望做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你们具有极大的潜力,而且每个人都期望中国化学家将来成为分子科学的主要贡献者,也许这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我们也相信,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学科,对未来社会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与化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许多问题,包括国际领导力、能源、水和食物、健康、国家安全、全球化问题、生命起源、记忆的分子基础等等)。我(仅是我一家之言)也相信中国的化学界、欧美的化学界以及整个化学行业在选择重要问题时和对下一代的准备方面会做得比现在更好。(欧美的化学界有他们自己的重要问题要解决,但中国化学界的优势是你们在心理上具备了条件去改革;而且,中国实行的机制,如由中国科学院的中心控制,这使得大规模改革比那些分散的系统进行得更快。)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但是,客观规律指向的历史结局,从总体上来说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挥作用的。本文从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大背景出发,探析了当代资本主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中蕴涵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愿协议的由来世界大多数国家注重节能始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各国政府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这些政策措施绝大部分可纳入强制性范畴。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认识到不同利益主体对于市场经济信号的响应远比对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响应要快得多、有效得多。因此,在允许的情况下,他们都尽量地采用非强制措施。这样的做法与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人道主义是《资本论》审视科技发展的根本伦理维度,也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科技发展的基本伦理依据;《资本论》从科技发展的人道意义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前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人道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不人道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资本论》视科技为人的本质的表现,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实现自由的积极意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压抑工人自由的手段。相对于西方学者的正义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正义论更深刻地揭示了正义的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保障作用;在《资本论》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前资本主义有利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制度实现了相对多的正义,但是资本主义真实的不正义使科技成为加强资本实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高分子科学为案例,详细论述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前,随着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的不断变化或调整,中国高分子科学由单一的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经历了与周边国家(如日本)或政治中立国家的交流,到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并最终逐步走向一个开放、自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进程。由此可以看出,在实行高度的计划性经济体制和一元化政治体制的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导向深深地影响着科学界的国际交流范围与质量,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时期,中国科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肩负着学术和政治的双重任务,而且是以政治为主导,学术交流则更多地成为附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