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去年10月4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农村“血液”循环的新“动脉”——我市农经服务公司融通农村资金综述》的消息,引起人民日报重视,新华社专门派记者前来采访,10月9日人民日报在二版发了消息,10月14  相似文献   

2.
去年6月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几组较有分量的批评性新闻照片,报纸发表后,引来了被大的社会反响。这几组照片是:《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新华社记者李锦摄,见人民日报6月14日)、《坑害农民的化肥倒卖场所》(新华社记者张晓华、郭献文摄影报道,见人民日报10月13日)、《宾馆床位有余,仍锦上添花!医院病床奇缺,谁雪中送炭?》(新华社记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照片,最早采用的是《羊城晚报》。1981年10月9日,中国足球队在奥克兰进行亚大赛复赛中,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奋勇拼搏,表现了顽强的战斗作风。《羊城晚报》在发这条消息时,刊登了两张从电视屏幕上拍下的电视新闻照片。从此,不少报纸纷纷刊用电视新闻照片。如《人民日报》、《中国日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上面说的是同一天报纸的一、三、七版登我拍摄照片的事实,我称之为“137”。一天中登了三幅照片。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但是有必然性才会有偶然性。  相似文献   

5.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国庆游行队伍时,接见了美国友好人士、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人民日报》在12月25日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了毛主席接见斯诺的大幅照片。就是这样一个准确无误地印在《人民日报》上的照片发表的时间,后来竟出现多种版本的说法。譬如,在《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陈敦德著)一书中,将这张照片发表的时间说成是1972年国庆游行的"第二天"即10月2日: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美国费正清等人编著)一书中,又把这一时间说成"1970年12月26日毛生日那天";在《敢为中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几组较有分量的批评性新闻照片,报纸发表后,引来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这几组照片是:《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新华社记者李锦摄,见人民日报6月14日)、《坑害农民的化肥倒卖场所》(新华社记者张晓华、郭献文摄影报道,见人民日报10月13日)、《宾馆床位有余,仍锦上添花!医院病床奇缺,谁雪中送炭!》(新华社记者(?)振欣摄,见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2日)。第一组卖茧难照片(见下面),批评了地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罗田县白莲多的土政策。这个乡既不帮助茧农解决收购、烘干和运输等困难,又不许他们把蚕茧外销,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记者抓住了收购站前几个颇具特点的镜头,鞭挞了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对茧农则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2日,长篇通讯《植根在人民中间——追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在《人民日报》第五版整版刊发后,报社领导对这篇文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要说这篇文章取得了一点荣誉和成绩,这荣誉和成绩应该归功于人民日报,因为有了《人民日报》这块阵地,才有了这篇文章的采访和刊出,同时还应该感谢报社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和任务。接受任务是在2005年7月21日,我既兴奋,又有压力。国内政治部的同事说:“马利主任对采访和文字都要求很严,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听了,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努力,为人民日报争光。去西藏前,马主任给了我一大…  相似文献   

9.
赞“随手抓拍”江畅6月1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右上角刊登了一幅照片:题目早《总书记关心新闻记者》,受到社内外的好评,被誉为“近期人民日报最好的一张真正的新闻照片”。这张照片是人民日报摄影部记者盂仁泉拍的。6月13日下午,总书记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在人民大...  相似文献   

10.
1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o”同一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同一张照片,无标题,说明是“邓小平会见布伦特兰夫人”。看到国内版的读者都说:这条照片新闻真好。照片好,说明好,标题好。正象新华社总编室表扬这张照片的通报中指出的,它“画面生动,形象自然”,“使读者对两位领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我随上海科技代表团到西藏采访。时值秋天,拍摄了一组新闻图片《科教援藏绽新花》(10月20日在《文汇报》发表)同时,也拍摄了一些风光、人文的照片,借此请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12.
一图胜千言     
常读报常觉照片、图片的功能还是很大的,除了其图像生动、吸引人外,重要的是内容新鲜、感人。比如2006年9月3日《人民日报》有几幅照片很吸引人:一是《重庆——高温烘烤下大树打“点滴”》,照片凸现一位女园林工人正在给一棵大树挂上装有“核能素”的药水瓶,真的像模像样地给大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延安新闻纪念馆开馆》消息称:“由中宣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单位共同筹资八百八十万元建造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今天在延安清凉山麓开馆,成为我国第一个新闻事业专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作者和编者,在舞文弄墨时,应该多为读者着想。但是否竭诚为读者提供方便,往往能从文稿中反映出来。例如,辽宁《青年知识报》1991年7月24日一版,在题为《能力与功率》一文中有“许多年轻人已懂得这个妙谛”之说。何为“妙谛”以及“谛”的读音,该文在文尾均作了简释与注音,以便使读者理解和准确读音。类似时刻想着读者的报刊不少,颇值得称道与发扬。但是,时下也有一些不为读者着想的情况。例如,人民日报1990年10月30日二版,在题为《“狗不理”的新探》一文所配照片说明写道:“瞧,两位‘老外’大块朵颐。”何为“朵颐”?一般人是看不懂的。通过查考《辞海》才知道,原来手之捉物谓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文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  相似文献   

16.
1992年4属17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报纸同时在显著位置推出同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伏在书桌上,手握铅笔,一双大眼睛充满忧虑和渴望……照片的标题是“我要读书!”这张照片被各大报刊争相转载,作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它凝聚起一股巨大的力量,成千上万的孩子因此改变了命运:这张“大眼睛”照片的主人公就是苏明娟,安徽省全寨县人。2002年7月7日,读高三的苏明娟参加了高考。10年来,苏明娟一直生活在关爱的阳光里,但也有委屈、被误解、心烦和流泪的时候,尤其是高中三年,被学校善意“雪藏”的日子里,她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13日,苏明娟在填完高考志愿后,终于敞开心扉,一吐自己成长的“烦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旧话重提。今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雪封阿勒泰,战鹰解危难》大字醒目标题刊登了三幅照片,报道新疆阿勒泰地区300名被大雪围困的采金工人得救的消息,引起强烈反响。 当天早晨7点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摘》中摘发的第一条,就是人民日报一版的头条图片新闻。 当天早晨9时许,烟台日报同行来电话兴奋地说:“我们刚刚看到今天人民日报一版的照片,感到非常高兴,在我印象中,这是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第一次以这么精彩的新闻照片为一版头条……” 差不多同时,美联社驻京办事处来电话  相似文献   

18.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我以李白这句诗送李锦参加大别山采访小分队登程。今年5月,新华社组织摄影采访小分队到比较贫困的大别山区采访,探索农村改革摄影报道的新路子。山东分社摄影记者李锦是这个小分队成员之一。我和李锦在山东分社共事多年,对他出征大别山我是很关心的,关心他的生活,更关心他的实践。李锦不负众望。他从大别山传真的第一组照片就不同凡响。6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以“谁到外地卖蚕就罚款”为题,利用了这组照片。以后他陆续从大别山发出的照片,报纸采用也比较好。8月,人民日报采用了12张,其中有3个专栏;8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三版还刊登了他和杜华举合写的《咱们是大别山农民剧团呀》通讯,并配上他拍的图片。编辑部还为这组图文并茂的报道写了《编余短评》。在这期间,全国许多报纸和刊物也竞相刊载李锦拍摄的照片。一个记者在一个地区拍摄的照片这样被大量采用,引起许多同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版面研究历来是报纸研究的重点。2007年10月8日至22日,《人民日报》的《喜迎党的十七大特刊》和《欢庆党的十七大特刊》(以下统称“十七大特刊”),共出版14期。分析十七大特刊,仍有必要从其版面为切人口。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从10月26日开始,在“民族地区纪行”专栏里陆续发表该报记者在新疆采访少数民族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今年8、9月间,《人民日报》派出3名记者来新疆,到乌鲁木齐和南北疆的许多地方,采访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