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初中教师共情能力特点。采用台湾学者吴静吉等根据Davis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修订而成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江山二中教师的共情能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初中教师共情能力总体上居中等偏上;初中女教师的幻想力水平、身心忧急水平及共情能力总体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教师,初中女教师的同情关怀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不同年级段的教师其观点取替水平、幻想力、同情关怀、身心忧急及共情能力总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在观点取替、幻想力、身心忧急及共情总体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同情关怀水平随教龄增长而提高。建议师训部门要加强教师共情技术培训;加强新教师职前职后的共情能力培养;学校、家庭要重视中小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编制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教师共情预测情境调查问卷》和《教师共情预测策略调查问卷》,分别调查教师共情预测能力及其策略,结果表明:教师未能准确预测学生情绪,共情预测能力现状堪忧;教师共情预测策略水平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情预测策略上,可将教师分为"策略滞后型"、"策略良好型"和"策略优化型"三种类型;教师共情预测能力水平、策略水平和策略类型分布,不受性别、学科和教龄等变量影响。教师须高度重视预测学生情绪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共情预测意识。遵循全面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师共情预测能力与策略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共情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于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岗前共情能力,探讨护生共情能力与实习医院级别、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共情量表,对湖南省某高职院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共情能力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实习医院级别和护生的家庭状况等对护生共情能力有影响。结论:影响高职护生的共情能力主要因素有是否为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就业意向、实习医院的级别,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对护生的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共情疲劳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爱的代价",会对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分析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45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普遍存在轻度及以上的共情疲劳。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共情疲劳现状亟须关注,教师需要学会识别共情疲劳的症状,并积极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回顾了教师共情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教师共情干预的主流方法,包括体验式训练、技能训练、精微技能训练、视频训练等,并从干预过程、变量控制、生态效度等方面分析了现有干预方法的特点,指出未来研究应着重考察教师共情干预的作用机制,建立教师共情的测量指标体系,提升共情训练方法的本土契合性以及设置共情训练的教师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回顾了共情的概念,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幼儿园教师共情研究的现有成果,分析幼儿园教师共情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应着重细化共情发生情境,明确共情指向对象;探究内部影响因素,重视中观环境影响;融合多种研究方法,开发特色测量工具;将共情纳入选拔培训体系,探究具体共情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接触“共情”一天下午,班里有个女生向我报告,某男生尢缘尢故踢了她一脚,而且很重。我只是沉默了片刻,女生见我没反应,只身离开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教育特质: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是影响教育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特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想真正地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深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起帮助与引导作用,就必须具备共情这一教育特质。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16,(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与实验法,对不同专业的医学生进行共情能力心理情景剧的表演实验,通过不同主题的角色体验、表演交流与即时心理指导的研究,结论认为,心理情景剧对医学生的医疗工作行为、个人问题康复行为与工作关系处置行为,具有锻炼和提高医学生的岗位情感共情、医疗认知共情与康复理想统一共情能力,以及培育医学生树立正确、理性与全面的健康医疗心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凯乐  张灵 《科教导刊》2021,(2):176-177
共情能力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对于步入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共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共情对中学生产生的作用以及中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展开论述,最后进一步提出提高中学生共情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 I-C)、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水平调查表、十条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对500名在校师范生的共情能力、人格、教师身份认同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格对师范生共情能力和教师身份认同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师范生共情能力与教师身份认同呈正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人格在师范生共情能力和教师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初中地理学科的内容综合性较强、知识范围广,地理课程的教材始终贯穿着对初中生的学习兴趣、爱国情感、审美情趣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方向。学生在进入中学地理课堂时,刚脱离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加强培养才能达到对于各项素养的提高。在初中地理课堂融入“共情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师自身的认知,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习潜力、提升学科素养。应用“共情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学科知识作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并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潜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提高其对于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素质培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善于共情的教师可以充分理解和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并与学生一起享受共情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调查了450名学生和与其配对的30名教师,结果发现:(1)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在结构上与自评量表保持一致.(2)在共情量表及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分量表的得分上,教师的自我判断均显著高于各类学生的判断.(3)在共情总分与观点采择分量表上,中等生对教师共情的判断显著低于学优生及后进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共情存在偏好,围绕共情偏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教师的反思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衰出的要求。为此,农村初中教师就需要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