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进攻队攻入对方罚球区30 m附近时传球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比赛的分析研究,发现进攻队在攻入对方罚球区30m附近时的传球失误,主要是由强对抗状态下的传球失误和快速运动时的传球失误造成的。统计分析发现,在传球失误中,传中失误最多,其次是传球方向不当和传球力量不当。 相似文献
2.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国家队参加的24场国际性比赛中出现的接球失误(接中长传来球、接短传来球)的状态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运用接球技术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接中长传来球时的中慢速弱对抗状态下接球过大和接球不到位;接短传来球时的中慢速弱对抗、次强对抗状态下的接球过大。建议加强在比赛环境中提高中慢速运动状态下的接球能力训练,解决中国男子足球队在接球技术上存在的“接球过大”和“接球不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进球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31场比赛77个进球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了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分布情况.结果还表明运用各种配合而进的球虽然仍占多数,但由运突及定位球等手段所获得的进球也在上升. 相似文献
4.
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31场比赛的76个进球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量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进球得分的黄金时期;从球门线至罚球区线所构成的大角度区域是进球射门的主要区域;应用最多的进球方式是抢点直接射门;进球的进攻形式主要以移动进攻为主,其中中路进攻形成的进球数量高于边路进攻;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队员。 相似文献
5.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参加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16支球队,共31场比赛的77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本届欧洲杯足球赛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下半场各时间段进球数逐渐上升且延续到补时阶段;在时间段上来看,进球时段最少的是0~15 min,进球最多时段是76~90 min;进球方式主要以脚射为主,另外头顶球已成为现代足球高空作战的主要得分手段;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集中在2区和3区;比赛中进球的进攻形式以边路为主,但定位球战术已经成为现代足球中不可缺少的战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6年法国欧洲杯决赛阶段24支球队51场比赛的105个进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本届欧洲杯赛进球总数明显高于历届杯赛,但场均进球数却呈现下降趋势;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又以罚球点前后的大禁区线和小禁区线之间的区域为主;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进球方式以抢点直接射门为主要得分方式;进球射门部位以右脚为主;球进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球门下部,又以球门左下角进球最多;进攻形式以中路进攻为主;进球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半场的最后15min以及下半场开场的前15min之间;进球前经过0次传球进球率最高,经过4次传球后进球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和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前八名球队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球队的防守技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两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前八名球队的防守技术特征的演变,进一步阐释了当前欧洲足球强队在追求进攻技术的同时,更注重防守技术的提高,从而揭示出欧洲高水平足球队防守技术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冯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38-38,100
通过对2012年第14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76个进球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第1时段进球数最少,第4时段进球数最多;进球的区域主要是大禁区和小禁区;抢点直接射门是进球最多的,其次是接球调整射门和运球突破射门,其中抢点直接射门中有一半多来自于头顶球;前锋进球是最多的,其次是中场队员,最少的是后卫队员。 相似文献
9.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观察统计法,对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77个进球的数量、时间、区域、进攻形式、射门方式、队员位置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6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空特征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欧洲足球比赛对时空的对抗和控制权争夺日趋激烈,本届杯赛的场均进球数略低于上届,下半场的进球数明显多于上半场,下半场开赛后15 min是全场比赛进球的最高峰;前锋仍然是场上各位置中进球最多的运动员;前场发动进攻和运动战中路进攻的成功率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抢点脚射是运动员选择最多的进球方式;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附近,球门的左下和右下是进球率最高的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对高水平足球比赛失球区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第15届世界杯决赛、95—96年意大利甲级联赛和95年全国甲级(A组)联赛共计423个直接失球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找出了传、失球的主要区域,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差异检验,旨在为提高我国足球整体防守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中进攻的传球次数及效果、发动至结束场区、进攻中断的原因、创造进球的最后进攻手段、中国队与世界及亚洲优秀队伍对比情况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届杯赛整体上传球次数越少,进球越多;传接球是导致进攻中断的主要原因;边路传中和中路传切配合是创造进球得分的主要进攻手段;中国队在控球能力上较世界及亚洲优秀球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录像观察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08牟欧洲杯足球赛的进球得分时段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球比赛进球具有时间段规律,即比赛上半时段进球较少,上半时段的前15min是进球得分的最少时期;进球得分主要出现在比赛的下半时段,而76min-90min是进球得分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5.
对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录像统计法和归纳分析法,对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中的171个进球加以统计分析,揭示了高水平足球赛进球的规律性特征,旨在探讨提高射门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排球吊球技术分析及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1998年第13届亚运会的中国男、女排,在9场比赛中运用吊球技术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吊球技术在排球运动技战术飞速发展的当今,它既可以对战术组成起保证作用,又可以大大丰富个人战术变化内容。加强吊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不论从战略的高度或是从战术实施的角度来考虑,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亚洲强队和欧洲强队在进球方面的差距,对第12届欧洲杯决赛阶段的31场比赛和2005年亚洲区八强赛的进球进行了统计,对进球主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进球数量上亚洲八强与欧洲强队有着显著的差距,每场平均进球数远不如欧洲强队;对进球区域的比较时发现,1区、2区、3区两者没有差异,但是在远射得分能力上亚洲球队明显实力不足;进球时间段和进球方式上两者基本没有差异,均符合进球时间和方式规律;进球前传球次数比较中发现,欧洲强队4次传球是进球数量的转折点,亚洲八强转折点是5次;进攻方式和进球队员位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关玉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98
通过对第 14届与第 17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进攻战术的比较分析 ,研究发现角球的得分率提高 ,防守破坏有所下降。角球已成为射门得分的重要手段。角球战术方法的变化 ,增加了射门的攻击点 ,符合现代足球快速、简练、实效特点的直接传中战术方法 ,增加了对球门的攻击力。长传大角度区攻门的战术方法的长传球改变了高、飘、慢的特点 ,代之以速度快、落点准、快速旋转的长传球 ,角球短传战术的传中球也呈平、快、准的特点。角球的短传战术方法得分率居前 ,运用率却相差悬殊 ,应长短结合 ,合理运用角球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19.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16强的16场比赛的铲球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高水平球队铲球技术运用的规律。结果显示,随着比赛的进行,铲球次数递减,提高体能储备,才能保证在全场的强对抗中有充沛的体能进行抢截,保证铲球动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后卫、前卫球员讲究铲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前锋球员追求抢点铲射的意识和铲球技巧。提高正面铲球的成功率,方能减少铲球犯规而给对方制造机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三大传统派别(南美派、欧洲派、欧洲拉丁派)技术统计的分析,找出各自的特点,探析各个派别的发展走向,为我国足球尽快向世界先进球队靠拢,摆脱目前我国足球逐渐走下滑路的现象,探索一条先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