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论鲁迅的创作生涯》,可以算是近年来难得的少见的一篇奇文了!该文,未免过于偏颇,对鲁迅的作品缺少深入、细致地研究,就妄加评论,说什么《狂人日记》是“模仿之作”,《阿Q正传》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伤逝》是,“夫子写爱情”,《呐喊》、《仿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泛泛之作或充数之作”;《野草》“坠入了僵化的缺限”;《故事新篇》是“游戏之作”、“三流  相似文献   

2.
《鲁迅自选集》作为鲁迅生前唯一亲自编选的文集,是鲁迅晚年审视自己创作的自画像。通过对鲁迅自选作品、序言、日记、书信等多维度的考察,发现鲁迅在编选《鲁迅自选集》时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考虑到阅读对象对文学的多元需求。其别出心裁的编选策略,不仅使选集具备了读者指示性的实用功能,还隐晦地流露出作家晚年的艺术品位及情感取向。这也使得《鲁迅自选集》成为鲁迅创作生涯中一部独具特色的文集,其所蕴含的价值,所展现出丰富的鲁迅形象,是研究鲁迅作品、鲁迅晚年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4.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6.
鲁迅最初是以写小说开始他的战斗和文学生涯的.《呐喊》和《徬徨》共收集了他的二十五个短篇小说,另外还有一本历史题材的《故事新编》.他三十一岁那年写就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直至他逝世后才由别人收集在他《集外集拾遗》里.这就是鲁迅的全说小部创作.其中最长的是《阿Q正传》,在《鲁迅全集》里占了四十一页,二万四千二百字;最短的是《一件小事》,在《鲁迅全集》里仅占两页零五行,一千二百字.尽管鲁迅小说的数量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艺术上却是短与典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衬比,即衬托与对比。它作为一种艺术,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鲁迅运用衬比艺术十分娴熟,手法多样,适度得体。本文试就中语教材中鲁迅作品人物描写的衬比艺术作初步探讨。《藤野先生》一文的爱国思想是很鲜明的,作者对先生的怀念也是突出的。但是,这两点是不是鲁迅创作此文的真正动因呢?只要我们细心想一想,就不难作出合乎情理的回答。众所周知,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1926年鲁迅创作《藤》文前,已发表了《呐喊》、《榜徨》两本影响深远的小说集,可是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文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创造的一种新文体,也是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贡献。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究竟算不算文学作品,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尖锐分歧的问题。早在二、三十年代,有不少人就攻击鲁迅创作杂文是“投机取巧”,“容易下笔”,是“创作上的末路”等等。近年来,港台及国外的一些研究者也不承认鲁迅杂文是文学作品,要澄清这种偏见确实不容易。其实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在《徐懋庸作<打杂集>序》中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鲁迅先生在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时,一再谈到他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是为了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其实,论者早有指出,不仅《阿Q正传》,而且鲁迅小说的主要和多数篇章,都曾以不同程度和表现形式。采用了同样的“画魂灵”的艺术手段,并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如茅盾作于1927年的《鲁迅论》中就说过,鲁迅小说,描出了“‘老中国的儿女’的灵魂上,负着几千年的传统的重担子”,它使人读了“不能不懔懔地反省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他是对鲁迅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了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直至在晚年还翻译了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和中篇小说《鼻子》,在自己的杂文中多次谈到果戈理及其作品,并对果戈理的讽刺艺术作了高度评价。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本文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艺术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自由谈》副刊在黎烈文的变革下成为中国杂文创作的大本营,它与鲁迅关系密切。鲁迅《自由谈》时期的杂文创作内容包含了“统治”、“文人”、“革命”、“希望”等主题,而且表现了“创作观念的成熟、创作手法的突破、战斗色彩的强化”等艺术特征。他们的相互影响也带来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关于小说创作的美学理论,很值得新时期小说家学习与继承。本文通过对鲁迅《药》《孔乙已》《明天》《白光》《社戏》《故乡》等小说的具体分析,从自描手法、心理刻划、人物塑造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鲁迅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3.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后改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清光绪八月初三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城一个小康地主家庭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病逝于上海,终年五十五岁。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散及诗歌。鲁迅的全部学创作活动,首先是从诗歌开始的,从一九oo年春天写下的第一组《别诸弟三首》,到一九三五年底最后写下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生涯。他一共写有旧体诗五十一题六十七首,新诗十二首。诗歌创作是鲁迅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鲁迅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时下 ,中国大地上又泛起来一股贬损鲁迅、诋毁鲁迅的浊流 ,一伙别有用心的人想方设法诋毁鲁迅的人格力量与文学成就。或抬高周作人贬低鲁迅 ;或攻击鲁迅的创作思想充斥“怪、力、神” ,宣扬鲁迅的美学思想是丑学思想 ;或不遗余力地阻挠深入研究鲁迅与全面评价鲁迅。这里仅举一实例 ,可窥一斑。有一篇《鲁迅的编辑生涯》的学术论文(刊于1997.10.7《文艺报》理论版) ,著者潜心治学 ,从编辑学的角度精研鲁学 ,文章颇有新意 ,《光明日报》先是刊载了数千字的主干部分 ,继而《文艺报》又全文刊载 ,在当时反响颇大。就是这样一篇两家大…  相似文献   

15.
异于鲁迅通常风格的散文诗《野草》,是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差不多和他的小说集《彷徨》同时的创作。鲁迅在致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鲁迅书信集》,上卷,六三六页)这里说的“技术并不算坏”,一点也不夸大。下面,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对《野草》的“技术”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明显不同于《呐喊》和《彷徨》,存在着“杂糅”、荒诞、“戏仿”等特点,鲁迅称之为“油滑”。然而总的看来,《故事新编》的创作有着鲁迅本人特定的创作心理、情感体验及源泉,明显是鲁迅创作风格的一次重大转变,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在作家头脑里凭空产生的,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必然离不开那个时代创作实践和文艺思潮的影响,鲁迅作品《野草》的诞生也是如此。在比较中探讨鲁迅与同一时期作家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艺术来源做出科学认识的最佳方式。相比于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鲁迅《野草》集的创作主要取法异域文学,离不开那个时代外国文艺思潮和创作实践的影响。在《野草》的创作中,鲁迅批判地借鉴了法国诗人波特莱尔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现代散文诗创作中的经验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也为现当代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作家提供了汲取养料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第一位自觉地奋起捍卫鲁迅的文学批评家。他最早认识到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鲁迅的《呐喊》《彷徨》等文学创作以高度的,然而是正确、公允、科学的评价。茅盾对鲁迅创作的评论既有宏观的整体综论,也有微观的单篇分析。他都能以十分深刻的、敏锐的目光,慧眼独识地发现鲁迅作品的思想光辉和艺术创造美,并且热情地加以肯定,从而捍卫了鲁迅的战斗业绩。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自由谈》副刊在黎烈文的变革下成为中国杂文创作的大本营,它与鲁迅关系密切。鲁迅《自由谈》时期的杂文创作内容包含了“统治”、“文人”、“革命”、“希望”等主题,而且表现了“创作观念的成熟、创作手法的突破、战斗色彩的强化”等艺术特征。他们的相互影响也带来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先生精心保存的大量书画资料中,有一件留有鲁迅手迹的柔石遗物。现借宁波师专学报园地首次披露,并略加考证。鲁迅发起木刻运动始于朝花社。朝花社是鲁迅和柔石等文学青年合办的,“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艺苑朝华》中有一、二两集《近代木刻选集》,是我国最早输入的外国创作木刻专集。鲁迅在《木刻纪程·小引》中说:“创作木刻的绍介,始于朝花社,那出版的《艺苑朝华》四本,(按应为五本——引者)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