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如何从学生利益出发,处处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一些技能,更是教师和学生展示生命价值的场所,能使语文教学体现出生命的活力,令教学展示其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好课是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同融入。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弥足珍贵。生命属于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结伴而行。从生命意义上讲:好课,就是宝爱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追求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同融入。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融入的好课,意味着教师那见功、望利的眼睛能和学生看山、看水的眼睛聚焦,那把弄柴、米、油、盐的手能和学生调弄棋、琴、书、画的手共舞,那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人,人是自然界中最具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 从“认知体”到“生命体”的提升,已成了当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分水岭。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必须关爱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发 展。关爱生命,就必须让每个生命都享有“心灵自由”的空间,显示充分的生命活力。○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自由○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想像、联想的自由○给学生以主体感悟的自由○给学生以尽情表达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方雪华 《云南教育》2002,(28):25-26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学生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2001年颂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已把人文性定位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乐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动。一、基本原则唤醒主体意识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林金榜 《福建教育》2005,(9A):32-32
新课程阅读教学课堂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在动态中生成师生的激情和智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把握来自学生的非预期性的有教学价值的信息,激活、运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实现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30-31
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命教育非常重要,可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生命、合理布置课后作业等有效措施,将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的美育目的应是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机制。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和有机运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流程,把学生当成主动积极的认知,才能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教育不能无视学生的体验性,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不断尝试与自我体验中获得生命的成长。可以说,教学强调学习个体的“体验”,强调学习过程即是学习者生命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体验”这一教学策略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为“入境——会心——移情——明志”。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选择一种合适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教育实政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态,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赢得家长和老师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王顺耿 《数学教学》2009,(11):25-27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人员聚集的场所(如学校)伤亡尤为惨痛!知识守护生命,数学课怎样渗透给学生一些可以守护生命的知识?怎样将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本文以校园遭遇突发性事件或灾害(如地震、火灾)时学生紧急撤离为例,运用函数知识,开发建立校园紧急疏散数学模型,贴近学生生活,将安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知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忠付 《湖南教育》2004,(22):26-26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创设美的环境,诱发学生兴趣,节时省力,增大课堂容量,融声绘色,拓展学生视野。比如在欣赏欧洲油画时,课件显示出柯罗的《阵风》。看着银灰色的画面,学生似乎听到阵风呼呼作响,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活跃的脉搏,在心灵上唤起健康与美的情绪。浪漫主义作品《梅杜  相似文献   

12.
陈娟 《甘肃教育》2011,(10):70-70
利用一幅幅五颜六色、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图进行教学,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还为枯燥的数学教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下面,笔者就情境图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濮涛 《生物学教学》2006,31(11):21-22
教育真正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整合生命教育的不同层次,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下面谈一谈作者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体验生命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奠基生命的语文教育本质,教学创新才能大气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心中只有时时拥有这种认识与意识,课前的预设与课中的引导才可能具有高屋建瓴的眼光,教学活动也才可能有促动生命拔节的精彩。比如《落花生》这一课,教者众众,形式多多,或组织即席辩论,或运用课外相关资料辅助激情,学生最后也得到了有关认识,但总觉教师“传授结论”的意识太强。语文学习过程中多元的收获无法享受。如:  相似文献   

15.
引领学生解读课文,通过了解文中我家养的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及结局,增加对生活的积累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加深对生命意识的思考,从而认识生命的脆弱,教育学生要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的第一个问题,此前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各种化合物,把生命的物质基础展示给学生。从第二章开始,学生开始从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细胞水平了解生物体,为后面学习新陈代谢等内容奠定基础。要学好本章内容,必须让学生首先建立起“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这一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一观点进行科学推理。  相似文献   

17.
沐浴在新世纪。我们不禁会想起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使我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习作的最两境界是创新。习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关爱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关爱生命。就必须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显示充分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放胆习文。奏响新世纪创新习作的乐章。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科是一门充满生命意蕴的学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理解生命内涵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注重对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结合案例,分析了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提出了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作为语文学科,要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一是重自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生命成长;二是重合作,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实现生命成长;三是重创造,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中实现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