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鹰是彝族重要的图腾之一,至今仍然保存了大量鹰崇拜的生动材料和神 话传说。彝族鹰崇拜反映的是初民以鹰象征男性生殖器、男性的生殖崇拜和生殖神话,是初民生殖崇拜经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论满族萨满文化中柳崇拜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民信仰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在萨满祭中,柳崇拜占有重要的地位。柳崇拜产生于满族先民的渔猎化之中,渗透于满族先民生产活动的各层面,丰富了满族化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驯鹰记     
《小学科学》2011,(10):38-39
鹰是大型食肉性鸟类,性凶猛,飞行速度很快,视力敏锐,被奉为"百禽之首"。要想让一只桀骜不驯的野鹰成为猎人的得力帮手,需经过道道难关,其中的艰辛令人难以想象。在长白山里一个叫渔楼村的满族村庄中,就生活着这样一些驯鹰和养鹰能手,驯鹰的传统在这里流传了近千年,他们被称为捕鹰人。捕鹰在渔楼村,有一个叫赵明哲的人,他是中国北方捕...  相似文献   

4.
辽代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游牧民族狩猎习俗的文化基因注入了契丹民族的血脉.辽代皇帝的捺钵管理制度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和朝代特点,由统治者所引领的狩猎习俗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鹰猎是辽代皇帝狩猎的重要内容之一。辽统治者对鹰猎的推崇最终成为辽王朝湮灭的序曲.  相似文献   

5.
满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勤劳、善良、勇敢、豪爽且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歌舞是各民族文化园地的奇葩,本文通过在艺术、文化习俗几方面对满族歌舞影响而进行了诠释以及它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满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满语成为华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百年以来,随着满族作为中国统治者时代的消逝,以及普通话的逐渐普及,满语日渐势微,并有逐渐消亡的危险。作者据此呼吁应该重视满语及其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其他民族文化开发相比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即政府、开发商、旅游者和本民族文化的持有者,四者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如何构建四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满族民歌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一定地位,反映了满族人骁勇尚武、粗犷刚健、进取乐迁的精神,以及海纳百川、豁达淡泊、善于学习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白山黑水的地理、气候风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9.
岫岩是满族的集聚地。满语对汉族聚居区居民语言发生了重要影响,其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姓氏、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因受满语影响。聚居区居民在宗教信仰及禁忌、家庭、婚姻、丧葬、服饰、节目和饮食等诸多方面别具特色,形成了忌猎杀老虎、供奉四喜娘娘、祭祀必须关灯、忌食狗肉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满族风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有所变化,却一直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满族发祥地之一的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对满族文化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将从乌拉街镇满语现状、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以及满族人对本民族文化发展变化的看法的研究,并结合对乌拉街镇进行的深入调查,对满族文化发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女性观的满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进步女性观的形成是满汉两种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既受明清以来进步人文思潮的影响,更有满族传统文化之根由。曹雪芹之极重女性,正是直接继承了满族尊女这一特殊传统。满族社会中女子持家、姑娘为尊、重内亲等习俗在《红楼梦》中都有生动体现,从中可以看出满族文化对曹雪芹女性观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我国北方渔猎民族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桦皮制品。详尽论述了桦皮文化的起源和分布范围、桦皮制品的种类和工艺、桦皮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梅山蛮的民族成分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即九黎三苗盘瓠说、越族分支说、多民族结合 ,都将梅山蛮定为外来民族。笔者认为 :梅山蛮主体民族不是外来民族 ,而是原始土著民族 ,即今隆回县虎形山瑶族的先民———瑶  相似文献   

14.
满族作家文学在清代中期出现质的飞跃,不仅创作主体与文本数量大增,一门几代作家的文学家族也大量出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爬梳,依据创作主体的血缘关系将满族作家的创作以家族的方式呈现,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可以对这一时期满族文学家族产生整体认识,进而归纳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化因素自觉融合的特点。因此,新环境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不断离开社会效益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但根本上,民族文化的内部推动力还是来自精神层面的自觉融合的现代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蛮族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迁徙到江汉、江淮地区的蛮族大都进入了封建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涌现了大量蛮族村落。蛮族内部差异甚大,风俗习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普遍提倡文化多元共存的今天,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路径,实现真真意义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大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而且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8.
侗族鼓楼、民居、民间工艺、服饰及刺绣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侗族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算到生产实践的数学应用所表现出来的古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古老的侗族传承着人类古老的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解读傣族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和形成了傣族人民个性鲜明的水文化。文化是各个民族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成果的总和,透过傣族人民对水的独特钟爱,将可以领略到该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追求和民族文化。以神话传说、节庆活动、人生礼仪为切入点,探讨傣族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