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八年不平凡的道路,但它的实施现状却被许多人概括为穿新鞋走老路。站在学校教育的立场上来看,人们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不是因为政府不作为、学者不关注,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合格、不努力,而正是广大师生对某些片面、偏激的所谓新课改理念的自发纠偏,是学校教育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实践体现。坚持教育改革、追求教育发展是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但学校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探索教育的新路子,促进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对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课程改革必须正视长期应试教育传统所导致的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因袭心理,尊重教师的历史教学经验,寻求新路老路之间的联系,培植师生的“自否定”精神,使师生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进入实验以来,已走过八年历程。其现状却被概括为“穿新鞋走老路”。今年暑假,某地方教育局欲请我去为当地中小学骨干教师及校长做一次讲座,讲座主旨即坚定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扭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登录网络搜索“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竞有12700条(2009年9月13日搜索)之多。这些条目,有的是官员或专家对‘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抵制、谴责与批判,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6,(5)
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05年秋在南京开始实施。但是《,现代快报》的调查却显示,新课改实施一个月,高一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负担加重,甚至有教师形容一些理科知识像“压缩饼干”,而文科的编排体例也遭质疑,被认为是“高估”了学生,与实际教学脱节。部分教师认为,高中新课改极有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语文“:语”和“文”脱钩语文教材2004年就已经在南京几所学校进行了试点教学,但2005年全面铺开后,问题也不少。以人文主题来构筑模块的新课程内容,突出了人文含量。但南京市一位语文学科带头人认为,不论是强调文学和文化都离不开“语”,…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实施中新鞋与老路的关系固然需要澄清,但教师为什么要穿新鞋走老路的困惑与无奈更需要关注。穿新鞋走老路本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然而,教师由于不认同新路、不敢走新路、不愿走新路、穿新鞋不会走新路等原因和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去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希望能穿上合脚的鞋,走符合教育规律的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起,已走过十年历程。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却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近来已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事实上,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的惯常化和例行化及其历史性形成的惯习关系密切。因此,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正视长期应试教育传统所导致的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因袭心理"[1]。然而,目前关于新课程实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好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愿意读它。因为它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困惑不解、扣人心弦的问题,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会启发人们各式各样的思考(不必急于要求谁来定论)。近年来,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章有很多鸿篇大论,自然各有意义,但像这样关心、贴近学校教师实际,勇于探讨敏感  相似文献   

8.
课改不成功,只能说明“新课程理念”存在着某些问题,现实的状况也证明了它的某些内容至少是不适当的;尤其当这种课改理念通过“大破大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十年“新课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的问题,这是因为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不同的.前者以课程专家为主体,后者则以优秀的教学艺术家为主体.在“课程改革”的名义下,教学和教师成了配角,其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难免产生.要解决教学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因为工作的性质,常进入中学课堂并与一线教师接触,分明感到很多语文教师理性思维的缺席,把握不了课改的方向,教学没有规范,思想彷徨,或闻风跟追,或照搬挪用,在一时的课改触动后,又回到了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充满各种争议甚至非难中艰难地推进。有人将新课改遭遇的尴尬形容为穿新鞋走老路,并由此提出了学校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这种分析与判断对于导致新课改中的穿新鞋走老路的原因缺乏基本的学理分析。只有深入分析体制、惯习和利益博弈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新课改中的穿新鞋走老路之后,才有可能让广大教师真诚地接受新课改的主张即穿新鞋,进而更加自觉地推进新课改健康的发展即走新路,最终过渡到穿新鞋走一段老路之后顺利走上新路。  相似文献   

12.
吴峰 《考试周刊》2013,(22):138-138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过程重新进行审视,对话教学就是积极实践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是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种教学原则、方式和教学目的。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话教学的理念与方式特别关注教学过程的教育意义,是转变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独白与灌输的理想方式,能够多方面地促进历史教学价值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莎 《中国教师》2011,(18):20-21
<正>校本课程已经在学校全面开展,但是相应的评价指标却没有与时俱进,当课改工程中的各配套系统的改革步调不一致时,就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课程开发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内容的选编到评价方式的确定都应该是逐项落实的,而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保障。但现在的校本课程多成为了一种展示课,十分的零散,没能形成一门真正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穿新鞋走老路”是一个比喻,形象地刻画出“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遭遇的尴尬.它引发人们思考一系列问题,包括观察这件事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这件事情的实质及其所反映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等等. “新课程理念”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不符合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以教学为主、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教书育人、教师起主导作用等基本规律.它“大破大立”、“另起炉灶”的做法,不符合教育改革主要是改造、调整、渐进等特点.它不尊重千百年来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不尊重教育改革的根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标与教材之间出现了教学开发的客观需求,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利用和开发历史教材。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教材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境批判地、创造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会涉及教材的调整、加工和教学资源的再次开发;历史教师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专家的教材"产品",而是要针  相似文献   

16.
高靓  万玉凤 《教育》2012,(35):28-29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确认结束,根据多所高校的报名数据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其中专业硕士报名人数的快速上升引人关注。以复旦大学为例,该校学术硕士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约900人,而专业硕士却增长了约3000人,甚至出现了53人争抢1个金融专业硕士招生名额的盛况。在迅速升温的同时,社会上对专业硕士的质疑声却不绝于耳。在人们眼中,不如学术硕士学位"硬气"的新学位类型为何受到追捧?升温的背后到底是对这种教育形式的认可还是另有缘由?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说起专业硕士,人们并不陌生,耳熟能详的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等等。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教材与过去相比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往往对这些新内容花的时间比较多,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研究则显得浮光掠影。当教到这些以前教过的内容时,往往凭经验,"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一次学生的作业,激起了我对教材研究的再认识。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一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两道题:  相似文献   

18.
思辨式教育研究受现成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脱离实践而无补于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叙事研究则直面教学实践,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既把真实的教育生活表现出来,又在众多的偶然现象中去透视种种关系,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给传统教育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支持叙事研究的思维方式是生成性思维方式。但由于研究者受其思维定势的影响,用原来的现成性思维方式运用新理论,使叙事研究出现了异变。因此,要保证叙事研究的本真含义,就必须实现从现成性思维方式到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转变教学思想例谈佳木斯市向阳区教委王志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是在总结多年教改经验基础上编写的。它在内容、编排体系、编写形式上做了很大改革,不仅有利于教师教,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如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编写意图为:紧密联系一个数乘以...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和创新是当今教育的热门问题,高中历史老师也需要对历史教学过程重新定位,在中学历史课堂内应用对话教学,不仅转变了教学中的独白与满堂灌输的理想方式,而且促进了历史教学价值的全面实现。本文系统概述了对话教学内涵、特征以及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意义,并提出了几条创设有效对话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