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君平 《考试周刊》2014,(53):30-30
<正>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品《稻草人》中说的一段话窥见一斑:"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效果,有很高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3.
修国权 《黑河教育》2013,(1):68+71-68,71
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通过预习,学生不但可以缩短学习差距,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进一步思索;预习的时候不会没有困惑,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追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在课外或课内)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的作用非同一般。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国语文教育界十分重视预习,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人的今天,当然更应重视预习。  相似文献   

6.
预习由学生实施指向学,预设由教师实施指向教。但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可是教他们预习的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在让他们自己动天君。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应在课前预习中积极关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可是教他们预习的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在让他们自己动天君.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应在课前预习中积极关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理解文本,自己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处理,从而让自主成为贯穿课前预习始终的主旋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教学研究表明,课前预习优于课堂教学,做好课前预习是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叶圣陶指出,训练阅读最重要的阶段是预习,并认为教学生预习可以让他们经历几种有价值的心理过程:一是享受独创成功的快乐;二是作比量短长的思索;三是集中追求解决的注意力。可见,课前预习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锻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要重视预习,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预习可以预先了解书本内容,清楚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知识点,以便上课有针对性地学好相关知识,节省课堂阅读和思考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预习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课前先阅读思考,再做练习,通过练习的反馈,记录把握不好的知识点,先跟同学一起讨论,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上课时提出来与大家  相似文献   

11.
一要注意预习的方法———首先介绍阅读法和回顾法两种方法。阅读法注重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回顾法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1)阅读法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新课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这个思路的道理是什么?读过之后懂不懂?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这些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这种预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课文知识的预习,深层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条检验自己学识的水平线。看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还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应该是互相促进,互为关联。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写作,阅读的每一步骤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同样,结合阅读的写作又能反过来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一、在题记的写作中达到阅读准备在预习一篇文章时,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多读几遍,将教师要求的思考题作一解答,提出几个你认为不理解的问题……这些做法当然很好,但它属于阅读方面的。如果要将写作也插入其中,该如何进行呢?譬如当学生在预习时,有了自己的新的思索,能不能用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呢?有的教师采用了为文章写“题记”的形式,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能进入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课堂正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基于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学生《预习与思考》的数学课堂,没有常规的教学流程,分成"收获展示"与"答疑"两个环节穿插进行:"收获展示"环节展示的预习成果,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叙述,还需要对自己如何理解知识点进行阐述;"答疑"环节所要解决的疑惑,不仅指预习时产生的疑惑,还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新产生的困惑与不解。  相似文献   

14.
从上初一开始,我就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即使没有整块的时间,我也会抓紧那些零碎的时间进行预习,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我预习的目的是搞清楚书上哪些内容是自己清楚的,哪些内容是自己不懂的,在那些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划一个“?”,再写几个字就可以了),以便在上课的时候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课。预习的时候我很注意发现问题,仔细思考教材的每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太懂的地方,这个时候可粗心大意不得。对于文科,预习的时候我比较注意理解、搞清楚问题的实质;而对于理科,预习的时候要自己动笔算。先不偷看书上的解题过程,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障,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预习习惯的培养应放在首位。在教师教授新知识之前,翻开课本阅读一下,思考一下,课后的练习先做一做。这样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就有目的性,听课也有了重点,上课的注意力就集中了,课堂就高效了许多。而且因为对一部分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学生听起课来当然会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试一试”,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尝试会产生三种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甚相合,就作出比量长短的思索。”这三种结果对于学生来说都会有收获。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巧妙地让学生试一试,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试…  相似文献   

17.
一、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英语预习,就是让学生课前预先学习英语词汇(音、义)、句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它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英语预习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手段,它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够预先知道自己的学习困惑,听课时就有针对性。其次,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预习时要靠学生独立地阅读与思考,所以长期坚持预习的学生,阅读的速度快,思维活跃,善于分析,能够较快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这种独立地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一旦形成,就能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古永莉 《甘肃教育》2014,(16):109-109
正一、导读为先,引导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在学生读课文之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疏通文章文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将自己在理解中的难句找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  相似文献   

19.
刘红平 《考试周刊》2012,(37):75-76
1.细预习,勤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要抓好预习环节,即课前自学。这是上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做到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丰富感性认识,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显得呆板被动。  相似文献   

20.
黄翠清 《考试周刊》2014,(46):51-51
<正>1.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