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乞丐数量明显增多,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频发的天灾人祸,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土地兼并,不良社会风气的推动以及传统行乞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大量乞丐产生。考察这一时期的乞丐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晚清时期这一特殊群体和晚清社会的认识,为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晚清教育改革相辅相成、同步运行的两大工程,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步骤.新式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办学主体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以及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等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高度合一”的政学关系开始松动,而且也唤醒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意识.全面考察科举革废这一历史进程是正确认识现代教育主体意识诞生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3.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2,(1):122-125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皖政辑要》中关于财政制度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尤为重要的是,该书的《度支科》从赋税制度的变革、财政支出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安徽财政制度的嬗变,也为我们洞察晚清安徽社会经济的变迁提供了绝佳视角。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的手工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制盐业、纺织业、草缏业等低成本的轻工行业较为繁荣发达。尽管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地域和行业布局不够均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印记比较浓重,但是,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发达的手工业经济,却在上关国计、下系民生的重大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富国强民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在解决西北边疆危机这一现实需要的直接刺激下,国人出于巩固国防、保护利权、富国、平衡地区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强烈呼吁开发大西北,从而形成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西北开发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深入思考中国学校教育管理的传统和特色,更能深刻认识中国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晚清时期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会党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一支社会力量。陕西会党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迅速,势力遍布全省。会党活动的主流是联系下层社会民众,进行反清反帝斗争。辛亥革命前夕。会党逐渐接受革命党人联合斗争的主张,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当然,由于会党成员以游民为主体,故而它也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以增强国家军事实力为目的 ,对传统的教育体系产生冲击 ,新式教育开始萌芽。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科学技术学校纷纷出现。出国留学生逐渐派遣。教学内容更新为实用的科目。教育改革对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典当业作为古老的金融行业,在清代中期发展至顶峰。然而到了晚清时期,典当业因战乱、税负增加和资金来源减少等原因而逐渐衰落。通过研究发现,晚清时期典当业由于深受社会依赖,在政府、官绅、百姓的强烈需求下逐渐复苏。这种复苏体现了典当业在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晚清国家邮政局的创办是中国邮政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是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为中国人认识近代邮政提供了窗口并为国家邮政的创办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在其他传教士关注于反对鸦片贸易之时,卢公明却另辟蹊径,从陋俗这一角度提出了自己对吸食鸦片这一现象的认识,并由此向人们提出了戒除鸦片、信仰基督的精神说教.  相似文献   

12.
晚清浙江鸦片种植情况因国家政策的变动而相应变化.道光朝的禁烟运动与浙江山区玉米禁种法令促使部分鸦片开始从沿海向山区转移.咸同之后,随着禁烟法令的松弛,沿海的鸦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接近饱和;同时因战乱破坏,山区大量招致客民垦种,以至浙江鸦片种植地域范围随之延伸.鸦片种植面积的增加,致使农村丧失了部分劳动力,并侵占了其它作...  相似文献   

13.
四川引种罂粟,可能始于唐代.清道光以前,该省有24厅州县出产此物.晚清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最大的鸦片生产省,绝大多数地区皆种有罂粟,而川东一带特盛.清末,全省约有350多万亩土地被罂粟所侵,年均鸦片约12万两.究其动恩,是因为:四川具备种植罂粟的适宜自然条件和固有基础;中国政府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控制,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或禁而不力;加以长江航道改善,高额利润诱惑.于是很多农民趁机习得罂粟种植、鸦片加工技术,从事毒品生产活动.当今开放时代,欲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固亦须远离毒品之害.  相似文献   

14.
清末国内罂粟大量种植,鸦片烟毒泛滥成灾,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自1906年始,清政府改变以往驰禁政策,从禁种入手,很抓禁烟,制定了较为正确的禁种政策和措施,决心扫清烟毒,为民除害。各级官吏也大都于禁种一事认真执行,通过各方努力,禁种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童养婚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起源于宋,至明清而盛行。贫穷是其泛滥的主要因素,男女双方家庭将之作为应对婚姻成本高昂的一种手段;而家长制权威和官府对于"民间习惯"的放任,也是其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就清代而言,童养婚表现为"现成媳妇""插花"等多种形式。童养婚在婚姻契约订定上的特殊性,常引发诸如悔婚、经济纠纷等问题,童养媳在婆家地位的低下也常使她们面临被婆婆虐待、易被拐卖、嫁卖等危险。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英两国的鸦片税厘之争,虽然谈判迁延,事件错综,但因为纷争的结果最终是以条约来体现,所以可以根据其间所签订的条约理清纷争的不同阶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1858年至1870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及<新修条约>时期,1875年至1887年<姻台条约>、<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香港鸦片贸易协定>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时期,1901年至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时期,1906年至1911年<中英禁烟条件>时期.四个时期的纷争各有特点,但又同时都表现出中英双方统治者在盘剥中国人民财富上的高度一致性,给晚清中国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季课吏馆是训练、考核候补官员的专门机构。课吏馆的开设以整顿吏治为目的,但对地方而言,则有缓解仕途压力的意图。在办理方式上,课吏馆除了在考课内容上注重时务、实学外,基本沿袭了以往甄选候补官员的做法。由于课吏馆管理废弛,特别是其甄选措施多属具文,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并未产生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理论和实践中,“政治合法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西方政治与学术传统有关“政治合法性”的两种进路与三个维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晚清的合法性危机。笔者的研究认为,在面对内外的挑战中清政权未能重建合法性是其最终崩溃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本文的探讨能有助于当今中国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中国沿海的非通商口岸实际上处于一种"准开放"状态,先后经历了五口通商时期的"华商租雇式"开放、19世纪下半叶的"内地式"开放和清季的"内港式"开放。它们的开放虽肇始于清政府的愚昧无知,但从根本上来说同样是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华侵略的结果。清政府为维护政治统治尤其是经济利益曾做出种种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加强了国家主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和心理是复杂和矛盾的。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对清廷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致使清廷的内外政策也矛盾重重 ,清廷矛盾重重的内外政策不可能把中国带上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