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可以为幼儿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家园合作逐渐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理念,家园合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价值。因此,在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上,也应及时将家庭教育引入进来,为幼儿营造全面的分享行为养成环境。本文将围绕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梳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几点实操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曹敏敏 《考试周刊》2014,(47):195-195
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幼儿个人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幼儿教育角度出发,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主要有合作行为、谦让行为和分享行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其分享行为发展有很大的局限,加之独生子女被几代人娇惯,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很难适应集体生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众多的困扰。科学指导幼儿学习分享,对幼儿的健全人格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让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享是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之间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享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8.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针对幼儿行为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了《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并在19个幼儿园对3~6岁的29名幼儿(其中男孩150人,女孩146人)进行了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96份。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六个问题。三个维度分别是:“我对别人”(2、4题)、“别人对我”(1、题)、“别人对别人”(5、6题),每个维度包括积极取向和消…  相似文献   

9.
高芳 《考试周刊》2013,(88):187-187
现在的幼儿在家中备受长辈宠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3岁以后.幼儿除了家庭生活,还要开始学会融人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在幼儿园中幼儿开始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而“分享”则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也一致认为:幼儿的合作分享经验将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合作分享意识,才能在科学、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立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观察记录法及访谈法,论述了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提出营造分享氛围、创造分享机会、渗透分享策略、深化分享体验等途径,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而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民君 《早期教育》2006,(10):34-34
攻击性行为有口语攻击、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几个方面。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攻击行为大多表现在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两个方面。引起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3.
14.
丁霞 《早期教育》2012,(10):29-32
分享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分享更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与分享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中班幼儿的分享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分享行为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瑞 《陕西教育》2011,(9):35-35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的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丹 《早期教育》2005,(11):36-37
刚入园的时候,我发现班里很多幼儿存在着偏食、挑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渠春华 《文教资料》2012,(19):65-66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领域中,有许多故事、儿歌,虽然图文并茂,但文字往往占较大篇幅,一本幼儿用书融汇了诗歌、故事、看图讲述、语言游戏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落实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让小班幼儿敢说、愿说、会说,无疑是语言教育的重点。如何让幼儿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同时又较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作者在对小班幼儿的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做了初步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分享就是指自己喜欢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利于让幼儿亲近群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最终把关爱同伴以及共享快乐作为行为标准。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此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9.
当幼儿看见某一物体时,首先注意的是该物体的外形和主要特征,常常忽略细节部分,而且不知道用什么形状表现。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之前,应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所要表现物体的外形、大小、花纹、色彩等,然后再引导幼儿找出适合的图形来表现,最后用丰富的色彩着色,这样绘画的物体形象才会饱满,生动且充满童趣。  相似文献   

20.
陈丽华 《文教资料》2010,(16):148-149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