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逮捕是刑事诉讼活动中最为严厉的强制手段,适用恰当可以惩罚犯罪,保护受害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而适用错误将伤及无辜,侵害相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侵害人权。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逮捕措施,对提高逮捕工作质量,至关重要,而正确适用逮捕措施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适用逮捕条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为手段的刑事强制措施,逮捕既关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又关乎公民最基本人身自由权利的保障。因此,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逮捕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对检察机关逮捕条件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基层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适用逮捕条件的具体情形,对社会危险性作了较具体的描述。然而,由于社会危险性概念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认定标准上的不统一,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对社会危险性的认识及适用仍存在较多分歧。在现有条件下,解决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的分歧,一方面应当依据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在保障人权和刑事诉讼的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综合衡量有无社会危险性;另一方面,要继续对社会危险性认定的各个要素予以细化,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发挥审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分析我国逮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逮捕条件过高给侦查实践造成严重障碍为基础,深入剖析出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对逮捕制度的定位存在严重偏差,所以本文从逮捕制度的再定义出发,建议降低逮捕条件。错误逮捕与逮捕条件的改革也密切相关,逮捕条件降低后,错误逮捕的机率也降低了;此外,错误逮捕在国家赔偿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的认定标准也在逮捕条件降低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避免了实践中出现对错误逮捕认定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各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提高逮捕案件质量的建议和意见,对检察院未来的完善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附条件逮捕的实践难题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条件逮捕是逮捕工作机制的创新。我国立法关于逮捕的规定粗糙,附条件逮捕缺乏统一的范围标准,不利于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完善我国附条件逮捕制度,其适用范围现阶段宜小,要确立附条件逮捕后检警工作衔接机制,完善附条件逮捕被捕人的权利保障,确认附条件逮捕中错捕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逮捕的条件与程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实践中,逮捕羁押率偏高的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明显改变,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目的并未真正实现。实证分析表明,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包括:逮捕条件存在缺憾与不足,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的执行存在诸多困难,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启动难,案件不捕存在较大风险和压力。  相似文献   

8.
逮捕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一项刑事强制措施,因为它直接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正确把握逮捕条件,认真采取逮捕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来看,某些地区依然存在滥用逮捕权的现象,比如构罪即捕和以补代侦。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法律关于"有逮捕必要"条件规定得比较原则和笼统,实践中难以把握。本文笔者结合具体的专业知识、经典案例、网络数据材料,对侦查中如何把握逮捕条件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9.
因逮捕的适用关涉公民的人身自由。所以,应正确理解逮捕的条件、严格把握“有逮捕的必要”。如何把握“有逮捕的必要”?其切入点是,以“无逮捕的必要”为题,阐述“无逮捕的必要”的价值、含义及其把握三个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无逮捕的必要”,是正确适用逮捕的关键,也是本文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临时逮捕是引渡的前提,在引渡实务中很具必要性。临时逮捕的条件、期限及其实施是如何规定的?本文将从国际条约及各国的引渡法规中对这些问题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