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2.
《读者》品牌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读者心目中或是业内人士的评价中,《读者》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期刊。《读者》于2003年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发行量突破八百万份,稳居全国九千多种期刊发行量的首位;据世界期刊联盟认定,居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围绕《读者》已经发生了太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关心传媒业的人都试图解读它的曲折经历和成功经验。在此,笔者主要从品牌创立和经营的角度解析“《读者》现象”,侧重分析其在品牌形成和经营过程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经营上战场     
《出版经济》2004,(4):15-19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4,(4):25-26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5.
无数次,我努力想读完一本《读者》杂志,然而,每一次努力,我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4,(4):24-25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7.
解读《读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研究一些名书名刊的编辑过程.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本期选发的这组研究《读者》的文章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首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期刊中国》一书,原为书的开篇一节。该文不仅对《读者》的分析全面深刻,而且文字简练流畅。我们选发时加了题目并作了一些删节,意在推出此文的同时,向读者力荐此书我们认为了解中国期刊业的内幕、前景、困惑诸多方面,当有助于在谈论“期刊中国”的同时.去建设期刊大国其他两篇文章.均出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之手。文中的看法虽不能说有多么成熟.但都经过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或许还能带给我们些许新鲜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记者约好在三联书店二楼咖啡厅采访沈昌文先生,没想到巧遇丁聪夫妇。丁聪先生是在老伴的陪伴下到编辑部拿稿的。很难想象,一位年届九旬、重病缠身的老画家,现在还在给一本杂志画版式。32开配一副图的封面,简洁的版式,还有每期必有的一两副漫画,读书的标准像25年不变,就是因为有了这“从一而终”的丁聪。为读书作画是丁聪生活里一桩顶顶重要的事。他盯稿子盯得很紧,稿若没按时来,就急得亲自到编辑部去取。这位抗战时就开始漫画创作、并曾在香港创办《良友》杂志的老画家说,他真的“欢喜这份工作”。不变的丁聪经历了《读书》的好几茬…  相似文献   

9.
王元晓 《出版参考》2006,(2X):19-19
2005年5月各城市畅销杂志上榜率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读者》、《知音》、《故事会》、《家庭》、《青年文摘》、《人之初》、《爱人》、《家庭医生》、《女友》、《小说月报》等10种,这些刊物发行量都在百万份以上,可谓是期刊界的佼佼者,他们的卖点值得我们去研究。杂志的卖点就是能抓住目标读者的消费心理,吸引目标读者的眼球也就是杂志的主导思想。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上榜杂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他们的卖点。  相似文献   

10.
李萌 《中国编辑》2004,(3):66-71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在文化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但是,有这样一本期刊,它从80年代初创刊以来就一直在中国期刊界独占鳌头,无论环境怎么变化,它始终可以保持清新的因素,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青睐。它起初叫《读者文摘》,1993年改名为《读者》。对于这样一份成功的期刊却诞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人们的疑问也普遍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当我拿到上一期《北京档案》杂志的时候,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这是她的总第199期,下一期就是她的200期了.作为《北京档案》的老朋友,作为《北京档案》的老读者,我由衷地为她的成长而高兴,由衷地向她祝贺.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4,(4):21-21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蔡总编: 您好! 再次冒犯您了.(蔡:奇怪,怎么是冒犯呢?读者有话要说是编者的福音呵.)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读者>现象是基于"媒介化社会"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之上的一种想象性建构,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在特定形式上共谋上演的一幕传奇,其风格基于精英的立场,体现出保守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15.
张志安 《传媒观察》2003,(11):14-16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消费者需求的差异也将越大,市场细分的趋势也越明显。与其他市场领域的产品相似,报纸、杂志或者广播电视同样面临着读者分化和市场细分的必然要求。电视频道的专业化浪潮和报刊杂志的个性化定位便是显证。从“大”走向“专”、从“全”转向“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卓宇 《青年记者》2006,(13):23-23
据媒体报道,2006年6月电子杂志平台智通无限签约《新财经》、《环球人物》、《文明》、《数字商业时代》、《大众电脑》、《新青年》、《高尔夫时尚》等国内23本期刊杂志品牌,在其电子杂志推送平台为这23本传统杂志发行同名电子杂志。业界普遍认为,第三代电子杂志内容产品从原初的明星照片的简单拼接,到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已经成为其发展趋势。笔者并不否认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可以提升电子杂志的制作水平和可读性。毕竟,电子杂志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笔者担心的是,对于这个方面的花费过多的心思可能是一个战略错误。传…  相似文献   

17.
《出版经济》2004,(4):14-14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18.
《出版经济》2004,(4):20-20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19.
涂俊明 《青年记者》2007,(19):58-58
8月16日《人民日报》有条新闻说,《读者》杂志为了给老年读者提供便利,即将推出"大字号"的《读者》杂志。读罢短新闻,再翻开案头的《读者》杂志,感到有些心里话要对新闻传媒出版界的朋友们说。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缺乏问责就缺乏公平,“办案返利”早该终结了,知情不等于合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