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波 《传媒》2012,(6):18-20
Jock Lauterer,一个高高瘦瘦的美国男人,目前任教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学院,曾经创办了两份社区报。在过去的几年中,他的书《社区新闻》已经第三次再版,被全美很多大学社区新闻课程奉为教材,也成为专业人士了解社区新闻媒体的重要专业参考书籍。不仅如此,每年暑假他都会走访北卡大大小小的社区报,  相似文献   

2.
品牌管理不是100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要斗耐力,能撑到尽头的才是赢家。就是这么简单。狄更斯的《双城记》是这样开头的。是矛盾吗?还是显浅地表达了事物的二元性。与18世纪欧洲动荡年代相比,现今时代的"坏",还未去到治安混乱、经济不景气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当你遭遇网络帝国主义、网络文化霸权时,你会问:基于互联网社会建构的全球化真的有可能是人类的乌托邦吗?当我们目睹网络民族主义猖獗、网络舆论审判盛行时,你会问:网络时代的人民真的可以从此幸免不良的社会政治吗?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是英国作家狄更斯说的,他的名作《双城记》开头说的就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所处的时代是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那时的社会矛盾处于总集中、总爆发的时期.今天阅读的也是这样的情景,可以叫做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5月23日下午,美国社区报研究专家Jock Lauterer到人大新闻学院进行主题为"社区新闻概况与新媒体背景下的美国社区报纸",并与师生一同交流了相关问题。Lauterer先生任教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卡罗莱纳社区媒体项目高级讲师、主任。  相似文献   

6.
1994年1月1日,在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栋很不起眼的小楼里,成都商报诞生了.当时,它是一张内部小报.1995年,全国开始清理整顿内部报刊,90%以上的内部报刊关门了,但成都商报历经千辛万苦,和一家具有公开刊号的报纸成功整合.  相似文献   

7.
何凯 《出版广角》2012,(3):8-11
正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大家庭中最古老、最基础、最阳光、最快乐的文学板块,和整个文学大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景一:2012年1月8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行"沈石溪作品亿万庆典暨《狼王梦》百万销量"盛大发布仪式。自2008年浙江少年儿童出  相似文献   

8.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13,(28):20-22
近年来,在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的冲击下,很多美国大报面临生存困境。社区报纸虽然也受到影响,但生存压力并不大。我们通常说的"社区",一般英译为community或residential community。维基百科对community的释义:一是指享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团体;二是从生态学角度,指共享居住环境的互相作用的生物群体。可见,社区一词,在英文中与"价值观"和"共同的居住环境"这两点有密切关系。2007年,我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格林郡《契尼亚日报》有过一段实习经历契尼亚城是格林郡的卫星城,建城于  相似文献   

9.
10.
陈凯 《传媒》2012,(6):21-24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年时间内,她采访了北卡州10家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社区报,并写就《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第一次将原生态的美国社区报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传媒》杂志选编了该书的部分章节,将"美式社区报"内容、经营、管理以及报人精神等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以便让国内报业同仁能够深入了解美国社区报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郑保国 《中国记者》2012,(8):118-120
2009年以前巴菲特对报业的发展一直持悲观论调,然而现在却拥有88家美国社区报纸,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对报业的看法,转而对它充满信心了呢?为什么他选择购买社区报,而不是闻名世界的大报呢?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2,(6):9
正近年来,在中国社区建设不断成熟与都市类大报慢慢接近发展"天花板"的背景下,社区报在中国诞生。先有《南山日报》《巷报》开风气之先,后有众多"社区版"和"街道小报"纷至沓来。然而,社区报的存在和发展也有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一些社区报虽冠以"社区报"之名,却行"都市报"之实,追求做大、做强,忘却了"小的才是美好的"这一社区报发展箴言。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生存危机是有目共睹的,不论小报还是大报都在探索自己的生存战略。当下困难最大的可能还是地市州报,但是笔者近日读赵凯所著的《走进美国社区报》,觉得美国报人的经验对国内地市州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这是和田玉最好的时光。自上世纪90年代和田玉交易解禁后.蛰伏多年的和田玉迎来了自己近百年来最好的时光。 这也是它最坏的时光。和田玉的买卖从完全政府垄断走向完全的民间贸易的十几年里,这个尤其讲究品质的行业.行业标准正远远滞后于市场的蓬勃容量。在新国标的庇护之下.每年有上百吨名正言顺的“和田美玉”进入市场。但真正产自和田的好料.“每年不过10来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15日,是美国唯一的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报,创刊5周年纪念日。在这份报纸问世以前,许多报界行家都认为,在美国是绝不可能办起一份全国性的报纸的。然而,与当初的预测恰恰相反,《今日美国》报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迅速得到发展。这份报纸目前的发行量已达160万份,仅从这个数字看,似乎还不及发行200万份左右的《华尔街日报》。然而从另一个数字看却是《今日美国》报领先。它的全部读者共达554万,而《华尔街日报》只有447万(因为一份报纸不止一个读者)。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6.
报纸正在消亡?请暂缓发布讣告。有关美国报业的坏消息绝大部分来自发行量位于前20位的所谓主流大报,而最新数据却是:占报纸总数97%的各类社区报却方兴未艾,这才是这个国家的真实心跳!  相似文献   

17.
陈凯 《传媒》2010,(9):42-44
2004年我国第一家社区报<巷报>在长春市成立,此后全国各地又有几份零星的社区报诞生,但都以失败告终.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授权上海<新民晚报>集团<风尚>进行社区报试点,上海的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加上社会大环境的支撑,<风尚>的成功与否对未来中国社区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向性作用.3年来<风尚>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会成为未来中国社区报发展的宝贵经验,但受制于各方面条件,依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8.
张刚 《青年记者》2002,(3):18-19
有人说,跑社区就是成天和老妈妈打交道,是写不出什么好新闻的,长期在社区跑,眼光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很难成才。但我的个人成长经历证明,社区不但有大量的新闻资源,而且给年轻记者提供了一个尽快了解社会、了解群众,完成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的机会,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迈耶教授关于报纸将于2043年寿终正寝的警醒式预言在学界和业界迅速蔓延,引发恐慌一片.但同时,他的同事、北卡罗莱纳大学社区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杰克.罗特莱尔却针锋相对发表另一篇文章"暂缓发布讣告",指出一种煽情的提法可以带动书籍的畅销,但并非报业全景的真实反映."报纸即将消亡"的说法最多仅限于大城市报纸,针对特定受众的社区报不仅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最大的报业托拉斯——甘尼特报系访华团,一行53人,分乘两架专机和一架包机于5月5日下午抵达北京首都机场。这是新华社第一次接待如此大规模的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行。他们将在今年完成飞访六大洲30个国家的“环球壮举”,在此之前,他们已访问过13国,分别会见过古巴主席卡斯特罗,哥斯达黎加总统桑切斯,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印度总理拉·甘地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等人,中国是他们的第14站。他们中有不少美国社会知名人士:甘尼特报系董事长、前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主席艾伦·纽哈思,前美联社社长基思·富勒,前美国总统卡特的夫人罗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