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友直 《档案管理》2004,(6):35-36
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工作生活的时间长了,优点缺点都会“暴露”无遗,也即人们常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力——有好有坏;人心——有善有恶。  相似文献   

2.
魏计星 《大观周刊》2012,(28):58-58,61
犯罪根源的研究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对犯罪根源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人性问题。古今中外对人性的善恶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概括起来有性善论、性恶论、有善有恶论和无善无恶论。人性之恶可以表现为自私、攻击、嫉妒和纵欲等方面。人性之恶是犯罪的心理动因和原始动力。人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控制人性之恶,这样才能使人类自身得以发展,才能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3.
龚志聪 《军事记者》2001,(11):42-42
范匡夫曾是作战部队的新闻干事、解放军报记者,现在是模范共产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其人生轨迹,给人们颇多启示,新闻工作者的模范走向,可谓其中之一。具体说来,以下3点似更值得一议。 扬善与修身统一 新闻宣传,大多是正面报道,是扬善。新闻工作者要辕辙一致,扬之以善,行之以善,而不应南辕北辙,宣扬好人好事,自己却近朱不赤,甚至“口言善而身行恶”,违规、失德。范匡夫是新闻战线上的过来人,是扬善与修身相统一的模范。他今天的光彩,与此密切相关;我们不能想象他做新闻工作时是个两面人。 新闻工作者接触和研究先进人物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外国文学,尤其喜欢莫泊桑的作品。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批判了假、恶、丑,以真诚而动听的语言颂扬了真、善、美。他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讴  相似文献   

5.
努力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思想和文化品位辽宁电视台张宝德要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首先要注意其思想性。文艺,是人们在经济与政治生活中反映的一种形态。它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有娱乐性与倾向性,都有真与假,善与恶,勤与惰,美与丑的内涵。我们不能无视电视文艺真、善、...  相似文献   

6.
杜骏遥 《视听界》2007,(4):96-97
德国人瓦特松说过:“恶享有某种特权。它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坏蛋身上有一种引人遐想的力量,而这是任何一位美德的使者都望尘莫及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个有关恶与善的命题引起过很多社会学家的争论,德国的社会学家弗朗茨·M为此还写了一本专著叫《恶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并且因此而获得1999年德国图书金奖。可见人们对恶的关注以及被恶吸引时的无奈、羞愧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做一缕阳光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我颇以为然。时时刻刻,明明暗暗,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天使和魔鬼的争斗之中。当天使占了上风的时候,人的行为举止就表现为真,表现为善,表现为美;当魔鬼占了上风的时候,便是假,便是恶,便是丑。如果一个人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关键时刻总是天使胜利,那么他就会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即是向新闻人物和事件的纵深开掘,努力表现社会生活深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浓墨重彩去揭示一个个重大的社会主题。它的主要特征是:撷取客观事物变动状态中的一个凝聚新闻信息的片断或瞬间,将其汇入事物发展的巨流之中,运用客观揭示或分析思辨的手法,着重揭示其表面现象背后潜藏着的历史渊源、因果关系,分析内外矛盾  相似文献   

9.
漂亮水手梅尔维尔著,郝敏译,作家出版社,2003卡拉玛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法官"罗赞诺夫著,张百春译,华夏出版社,2002罗蒙赞夫说:"任何生命都代表着善与恶的结合,在死亡的时候,它在自己身上,以纯粹的方式把善分离出来。恶,当然面临着灭亡,但不早于它与善进行顽强的斗争,在这个《宗教大法官传说》里,正是这个恶,以无可比拟的力量被表达出来了。"(?)这个结论对于梅  相似文献   

10.
人性与管理     
对人性“善”、“恶”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思想。本文认为,人是“善”与“恶”的结合体,人的本性取决于人的需求。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指出了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道德是网络编辑从事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规则、理想的方式。道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为维护公众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即“善”;另一个方面是为维护个人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并用这些行为准则来压抑和约束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强大到足以突破这些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就构成“恶”。前者是“超我”的要求,后者是“本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翅膀星》     
《全国新书目》2023,(11):130-131
<正>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善、美与恶的童话作品,讲述了小女孩嘀丽与她的好朋友魔力兔在翅膀星球的翅膀国的故事。这是一个美好得一尘不染的国度,翅膀国民纯洁、善良、美丽、智慧,靠想象力生存,而嘀丽和魔力兔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本书作者在对生态、人性、友谊等的理解上,阐释了创造和毁灭、信任和欺骗、接纳和拯救、善和恶的碰撞,在幻想故事中隐喻了社会现实,具有丰富的层次与丰赡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指档案,既指原始文字档案,又含当事人的笔记和口碑材料;所谓史志笔法,主要是指我国史学所讲的直笔和曲笔。直笔,简而说之,照事直书,不阿不避。举例说,便是司马迁的“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其核心是史实确凿不虚。曲笔,正好同直笔相反,简而说之,便是事实不核,虚美隐恶,阿时媚势。其要害是史实虚假。档案之所以和史志笔法关联紧密,是因为史志的记述有一个对待档案记录的事实的问题。因为这个缘故,从来史志家无不重视档案。  1912年的秦州起义,由于在甘肃和陕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如果善与恶能够涵盖全部的人性,那么,人性的激扬当以对美的追求为动因.我想,陈虻本人的经历,即是对此的一次绝好演绎.命运今年35岁的陈虻喜爱纯粹的事物,因为,他爱艺术.他爱艺术,是因为他爱美,美的式和美的力.陈虻的父母都是从事人文工作的知识分子.还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背下了百余首唐诗宋词.也许就是有这么一个家庭背景吧,对美的沉迷和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竟变成了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15.
钱曾以“善读为善藏”为藏书理念,提倡善藏书者首先必须善读书。而所谓“善读”,又唯有好古、敏求方能达之。这一思想既是他求真务实,不懈奋斗的表现,又是他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如果善与恶能够涵盖全部的人性,那么,人性的激扬当以对美的追求为动因。美犹如那个去射击铀的中子,而真恰是中子运动的轨道。当中子沿着它的轨道击中原子核时,能量骇人的核爆炸——善的核爆炸就发生了。我想,陈虻本人的经历,即是对此的一次绝好演绎。一今年34岁刚过的陈虻喜爱纯粹的事物,因为,他爱艺术。他爱艺术,是因为他爱美,美的式和美的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著名导演索伦兹曾说:“影片有一个道德核心,但它并不是道学先生式的道德观念。如果影片中的一个人物有恋童癖,除非他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被绞死,或者被阉割,否则人们是不会感到满意的。” 他认为,影片应该发挥的一个作用就是担任道德评论员。电影所需要的道德是:行为必定有结果,善与恶之间需要划清界限。如果导演们放弃了这个角色,那就等于放弃了他们最大的艺术感染力。 “百行以德为首”。借用和引申索伦兹的这一极其通俗的观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提出:相较文艺而言,负有“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鼓舞群众”重任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人性论     
一般说来,在人性究竟为善还是为恶这个问题上,中国儒家文化主张性善论,而西方文化则主张性恶论。  相似文献   

19.
钱曾以“善读为善藏”为藏书理念,提倡善藏书者首先必须善读书。而所谓“善读”,又惟有“好古”、“敏求”方能达之。这一思想既是他求真务实、不懈奋斗的表现,又是他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无论它怎样发达富有,怎样自由民主,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的缺点。为了弘扬正气、抵制邪风,这就需要采用杂文来揭露弊端。正如无论怎样光辉灿烂的阳光、无论怎样万里晴空,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总有阳光下的阴影。我们需要发现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需要发现阳光下的阴影;因为我们希望生活的更美好,希望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里,这样杂文就有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