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向菲 《中国广播》2005,(12):25-28
2005年2月17日到9月18日,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辜海军、袁炳涛、余昭明三名身负命案逃亡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先后通过我的劝说感化向警方投案自首。一时间,这一系列事件被媒体称为“向菲现象”。人们在感叹“向菲现象”的传奇色彩之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一度被称为“弱势媒体”的广播。一些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的记者和媒体研究学者反复追寻这样两个问题:这些逃亡的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选择广播而不是其他媒体呢?到底是什么让广播的声音有力量,从而让他们信任这个声音呢?  相似文献   

2.
“我爱阳光,因为它是金黄的;我爱天空,因为它是湛蓝的;我爱小草,因为它是嫩绿的;我爱枫叶,因为它是火红的;但是,我更爱生活广播,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2005年3月1日,河北乍活广播开播周年特别节目中,一个12岁的小听众用她童稚的声音朗诵了这首她自己创作的小诗。而一位年逾花甲的书法爱好者则在纪念册上留下了一行笔力飘逸的行书“活色生香入味来”。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3日,看起来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却因为在这一天北京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而永载史册;有一个声音将永远在人们心头回味——萨马兰奇先生嘴里吐出的清脆而又掷地有声的“北京”。就在这个声音发出之后的短暂的几分钟内,我台就把这一消息发向了空中,送到千家万户。当时是这样播报的“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插播新闻——报告大家一个喜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陈英 《中国广播》2005,(10):66-67
每晚十一点.高原夜空便会准时回荡起一个温婉动人的声音,她用亲切的话语与善感的心灵抚平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心灵,高原的夜市从此不再寂寞。她——就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今夜有约》的主持人文心。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2&;#183;23”云南大学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到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马加爵”这三个字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焦点,许多媒体对此事也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李莉  张栋 《新闻天地》2004,(4):13-14
小女孩婷婷在2004年2月7日逛街时和妈妈失散,对于小婷婷,“伤心、寻找、等待”这些词语在一瞬间成为了小女孩的表情符号,而婷婷的故事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现在过的如何?婷婷的母亲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群众靠前,领导靠后;基层靠前,上层靠后;市场靠前,官场靠后 2000年2月13日 星期日 晚上l0时,我回到家刚坐下,突然电话铃响了,接起来是位陌生人的声音,“你是报社总编吧,我是吕日周,你马上来宾馆一趟。”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6,(2):F0002-F0002
2月7日,农历大年二十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用声音刻录时代前行的脚步,再现百姓生活欢乐、温暖的瞬间,为亿万听众奉献了一道极具广播特色、丰盛热闹的“声音大餐”。节目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我国的声音”“我们的声音”“我家的声音”与“我台的声音”,以轻松、欢乐、温暖、怀旧的风格陪听众回家,伴听众过年;二十多位中央电台著名播音艺术家和主持人参与主持,一批听众喜爱的艺术家和文体明星集体亮相;节目首次用“声音纪录片”的方式对2015年及1956至今的5个猴年的国家声音进行梳理,给听众全新的听觉享受。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31日,殷雪梅老师为了拯救身后的学生,张开双臂,用身躯阻挡着卤莽而来的小轿车……4月5日凌晨,殷老师英灵飘然逝去。殷老师用她脆弱的身躯,挽救了6名小学生的生命,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可奇迹没有再次降临在殷雪梅老师的身上。4月5日的太阳.便是殷雪梅老师幸福而忠厚的笑容。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二(1)班的同学们,在黑板上写满了一个个“活”字。活。在生命遇到抉择的一刹那问,殷雪梅老师抛弃了哪怕间隙的思索,把“活”留给了她的学生。殷雪梅老师走了.可她用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在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时,一连用了“四个同样重要”,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2002年14月28日,江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又一次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并用“五个高度重视”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全社会提出了具体要求;用“五点希望”指明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同年7月16日,江总书记又考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讲话时强调“大力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16日清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出租车司机扎日嘎拉赛罕上车后习惯地打开了车内收音机。当他把收音机调到FM100.5频率时,一个曾经很熟悉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他的心里一阵激动:“老朋友,又听到你的声音了!”中断了几个月的中国蒙古语广播又恢复播出了,来自中国的声音深深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6,(6):I0004-I0004
12月13日至23日,我“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出访巴基斯坦、印度、泰国回国途中,在南中国海接连遭遇狂风恶浪,但安全闯过风浪区。(刊2005年12月25日)钟魁润、陈祖怡摄11月17日,被誉为“西沙第一女兵”的蔡秀娟乘飞机离队返乡。她是2001年首批赴西沙服役的士兵之一,当选过西沙部队“十佳天涯哨兵”。(刊2005年11月24日)周勇摄8月2日,东海舰队航空兵组织100多名飞行员进行海上跳伞训练,朵朵伞花在海空依次绽放,飘然而下。(刊2005年8月13日)章汉亭摄5月上旬的一天上午,北海舰队航空兵某水上飞机部队参加海上换组训练的6名…  相似文献   

13.
姜涛 《信息系统工程》2007,(1):I0017-I0019
【IT168专稿】2005年10月1日,一辆牌照为“粤BR9358”的桑坦纳轿车神不知鬼不觉地驶入了杭州西湖边的一处隐秘地带。这辆车上坐着的正是杭州“8.20系列团伙车盗案”的犯罪嫌疑人,两个月前,该作案团伙用套锁开后备箱的手段,连续盗窃了五辆停放在景区的机动车。这次秘密返回,显然又想故伎重演。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进入了公安人员的严密监控之中。几个小时之后,该犯罪团伙全部落网,8.20要案成功告破。  相似文献   

14.
李蓓 《新闻知识》2007,(8):42-43
“我们心目中敬重的孔子其实是一个经常陪着学生玩的可爱的老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用如此通俗直白的现代语言来解读古老经典,再搭上大众传媒这班快车,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于丹热,一跃成为众人追捧的“学术明星”,她写作的《论语〈心得〉》也在全国畅销。虽然对她持“反对”的声音也同样激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罗琦归来     
万凡 《新闻天地》2004,(6):56-58
音乐殿堂里,她是忠实而虔诚的信徒。为了追求极致,她敢于做一朵昙花,用她脆弱的心灵来托起这极致的美丽曾经风风雨雨.流落他乡.痛苦浸透她的流浪。尽管寂寞,凄凉,罗琦的信念永远不会倒下。在灵魂迷失的世界,所有美丽转瞬即逝,只有伤痛是真实,只有坚强是睢一。冥冥中,她听到有个声音:回来……回来……用泪水把黑夜照亮,洗去灵魂的迷茫;用生命和梦想,燃烧这瞬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远去的父亲     
朱盛中 《新闻天地》2004,(11):55-57
真的不明白,2004年10月6日,对于我来说,是怎样一个沉重的日子啊!傍晚的7点钟,我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手机里一个声音说,我的父亲不行了。7点半钟的样子,手机里那个声音又说,我的父亲掉气了。如果手机里那个声音不是我的亲弟弟,我立即就会骂他一句:“你他妈的父亲掉气了呢!”  相似文献   

17.
静冬 《新闻世界》2006,(10):18-20
60岁的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南臣赞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30年来,她义务赡养6位孤寡老人,资助14名贫困学子,抚养1名先天性心脏病弃婴,安排8名残疾人在自己的小型企业就业……她的义举感人至深。2005年她被评为“卓达杯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今年2月,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七一前夕,她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编按]  相似文献   

18.
一 刚到美国几个月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在异国生存的艰难.她只得求助于基金会.1956年2月13日这一天,她填写了一份申请书,是寄给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其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公布,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5.4%,涨幅反超9月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持平。10月,北京以10.7%的新房价格涨幅位居全国第一。这是自2005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开始公布以来,北京房价连续上涨的第15个月。人们怀疑,半年来大张旗鼓的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BBS与报纸之间的议题互动探讨——以“芙蓉姐姐”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宁 《新闻界》2005,(6):118-120
一、前言 2005年上半年,一位人称“芙蓉姐姐”的女子迅速窜红。7月17日,在百度中以“芙蓉姐姐”为关键词搜索可得到2,570,000个相关结果,三天后这一数字就增长到2,620,000。“芙蓉姐姐”原本寂寂无名,2004年她开始在水木清华BBS的Picture版贴图,因照片中的姿态与说明文字别具一格,引发了众多的回帖与讨论。不仅如此,“芙蓉姐姐”的文字和照片还被从校园BBS上转贴到了其他论坛,“从一种校园式的隐秘小天地进入了更广阔野蛮的外部网络世界,这让她大大的出名了”。2005年5月,“芙蓉姐姐”开始受到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关注。至此,天于“芙蓉姐姐”的报道更是此起彼伏,形成了风靡一时的“荚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