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荷花》一课时,让学生给课文写批语。交流时,一个学生为“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作的批语是:千岩竞秀。于老师没听清楚、没听明白,便耐心地让其重复了三次。在这三次的重复与等待中,于老师在思考,在揣摩,在降下“柜台”,把自己融入儿童的视野,终于明白了学生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近年来,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有意识地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和亲切温和的语言写批语,学生读了这样的批语,就像春风拂面,心里产生共鸣。我称这样的批语为“温馨批语”,现摘录几则如下:例1:《我敬佩的一个人》批语莉莉同学:读了你的文章,我首先感谢你把老师看作你敬佩的人。其实,我没有你写得那样优秀,你记述的“冒雨家访”“带病上课”这两件事也不过是平凡小事。但是,你的文章细节确实很感人,我想,这要归功于你留心观察,你敏锐地捕捉到老师带病上课时的气色、眼神、声音、手…  相似文献   

3.
贾志敏老师的专著《贾老师教语文》中的《贾老师评作文》让我深受启发。贾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是在和学生敞开心灵“对话”,是学生“灵魂”的导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对一位学生作文的批语——学生习作:“特殊”的礼物我的家在浙江的一个小岛上,平时,我住宿在学校。最近,妈妈给我寄来了  相似文献   

4.
教育随笔     
我碰过这样的“钉子”:有一次,我检查一个学生的作文是否重抄,不料打开本子一看,这个学生在我的批语旁边写了两个字:“你呢?”我一时不得其解。我的批语最后一句是“字迹潦草,重抄一遍,把字写端正。”我仔细揣摸了一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学生的意思:“老师的字不也潦草吗?”我顿时感到刺芒在背,十分内疚。  相似文献   

5.
问题征解     
编辑叔叔(阿姨): 您好!我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文《活板》(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十四课)一课时,老师和同学们对“持就火炀之”句中的“火”字,有争论。老师翻了参考资料,认为“火”字应为动词,意思是“火上烤”;而同学们认为:“炀”既然是烧的意思,那么“火”字应是名  相似文献   

6.
贵刊 2000年第 16期《如何对待作文中的社会问题》一文令我感触颇深。我反复阅读 ,总觉对作文《压岁钱》的批语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一点拙见。   作者林涛指出,《压岁钱》一文所涉及的问题“令人不知如何应付”。这篇作文写的是,在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中,一个学生不知捐多少钱合适。妈妈认为她应“倾囊相助”,把 100元钱全部交上;爸爸则认为“交 10元钱表示点意思就行”,因为“这种活动一年好几次”,这次全交上,“下次交什么 ?”应当“教会孩子实实在在地生活”。最后在奶奶的调解下,她交了 30元钱。学生在文章最后说:“老师…  相似文献   

7.
有位教师教学《村晚》时,对“山衔落日浸寒漪”句中“衔”的教学真可谓匠心独具。师:“衔”是什么意思?生:“衔”是指人用嘴含的意思。师:这里是这个意思吗?谁能联系上句想想它的意思。(请一学生朗读一、二句,教师随手板书)右图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生:太阳快要下山了,一半已经被山遮住了,好象被山含在嘴里。生:(恍然大悟)“衔”在这里是指“遮”的意思。师:对了。这里作者把山当作人来描写了。这堂课,教师不仅把“衔”字教活了,而且潜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语过于笼统,措词深奥,批语中刺激性词语过多,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在作文批语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改革,学生反映良好,收效亦较大。具体做法是:作文批语一般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学生作文肯定(哪怕只有一小点)。第二部分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用“假如……”式富有指导性的语句,间接地  相似文献   

9.
读了《批语要具体》一文(见《江苏教育》中学版今年第三期),有些不同的意见。现在有些同志有这么一种看法,作文批语越是详细具体就越好,如果写上一些“语句不通顺”,“用词不恰当”之类的话来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毛病,那就对学生没有什么帮助。我认为这样来理解“精批”是片面的。作文批语要不要具体,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况来决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表示时间的文言词。这些词往往不容易解释、翻译。下面就为同学们归纳解释常见的时间文言词。一、表示过去时间的根据意思可分为5种: ①“昔、故、向、往、曩”意思是过去、从前,其中“昔”是名词,其余是副词。例如:“昔作女儿时”(《孔雀东南飞》)、“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向之寿民”(《察今》)、“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少年中国说谎》)、“曩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②“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例如:“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燕赵之君,始有远虑”(《六国论》)。③“已、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后”,都是副词。例如“舟已行矣”(《刻舟求剑》)、“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④“曾、尝”意思是曾经,都是副词。例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11.
一、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进行《海滨小城》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浩瀚”的意思.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察点即“街道的巨头”,再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用哪个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学生回答:“课文中用‘浩瀚’一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我继续问:“‘浩瀚’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联系前文可以答出:“‘浩瀚’是指海水广大无边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名词动化是古汉语中极为常见而又较为复杂的语法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次数一般也比较多,但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仍常常难以识别和理解。试看下列句:(1)(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壁于赵。《史记·廉蔺列传》(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例(1)中“衣褐”的“衣”字语用为动词,解释为“穿”的意思,学生一般比较熟悉;而对例(2)中的“端章甫”,则理解起来就有困难.“端”是礼服,“章甫”是礼帽,原来都是名词,动化后,本应是“穿”、“戴”的意思,但实际上,穿戴的对象又是动  相似文献   

13.
眼下,教师在批阅作文时,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偏重写作方法的引导,如“中心不明确”“措词不妥当”等抽象化批语;二是忽略“胸中”之意,即使意识到了作文的思想意义,亦是“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打架是不对的”等过于笼统、单调的批语。 笔者认为,批阅小学生作文应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坚持从学生习作实际出发,发挥批语的育人功能。通过批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具体为增强批语的“三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改”,常常是“白辛苦”一场。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学生习作上添改了一句句、一段段的佳句、好词,可学生只扫一眼成绩,对批改的内容连看也不看。要改变这种劳而无获的状况,就必须在“批”上下工夫。恰当的“批”,能引起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激发练笔的渴求。所谓的“批”,就是不直接给习作修改或添补,而是写出关于修改的“批语”。写批语时要注重三点:一要把握习作的要求;二要把握材料的选择;三要针对习作中明显存在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从教师的批语中得到启示,明白存在的缺点,明确修改的要求。“批”,可分眉批和总批。眉批的批语:一是指出语病,二是提示写什么。重在引导启示,不作直接的修改。学生把批语一一编上序号,按号进行修改。如写《我的×××》这篇习作,要求用具体的一  相似文献   

15.
“老”字在课文中常用作词语的前缀,如老王、老虎;此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还有好多种不同的含义。 (1) 表示年岁大。如:组长陈秉正是位七十六岁的老人。(《手》) (2) 表示老年人。如: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 (3) 表陈旧的意思。如:粗糙的石头房子一座连着一座,老得生了绿苔。(《大理石街》) (4) 表经常的意思。如:他老是委屈地说:“妈妈,爸爸怎么不给我任务呢?”(《小交通员》) (5) 表长久的意思。如: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趵  相似文献   

16.
①从而实现了我们早已开出的支票: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报》2000年8月9日第1版)动宾不搭配。“实现”是“使成为事实”的意思,如“实现理想”“实现四化”等,“支票”如何再使它成为事实呢?应把“实现”改为“兑现”。②而那些企图借助别人升值自己命运的人更应切记……(《知音》2000年11期59页)短语“升值自己命运”中动宾  相似文献   

17.
《坐井观天》(人教版第三册 )是一则趣味性较强的寓言故事 ,内容简单 ,童话色彩较浓。全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形式构成 ,其中第二次对话是三次对话中的中心部分。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组织教学呢 ?结合本课特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想读、多读、会读 ,就应在读书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 ,老师应注重读的方法 ,读…  相似文献   

18.
一、上古前期(西周以前)上古前期,“得”字是“获得”的意思,只作动词用。我国最早的文献甲骨文里,“得”字已经出现了。甲骨文中的“得”字从又持贝,纯属“获得”的意思(甲骨文中的“获”字亦作从又持佳;“得”、“获”两字不但构造相近,而且意思相同),例如《铁云庄龟》第百十六页:“不绍龟()贞”,又第百四十四页:“()不”。《左传》定公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说文》:“得,行有所(,古得字)也”。这些早期的文献和注释里,都告诉我们“得”字最初是“获得”的意思。在《周易》、《尚书》、《诗经》里①(《周易》“得”二十三见②,《尚书》“得”十一见,《诗经》“得”十三见),“得”  相似文献   

19.
案例描述:我执教《静夜思》一诗时,刚出示课题就听见学生不约而同地背了出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还大声说“:我早就会背了。“”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我马上意识到学生已熟知本课内容,看来按旧教案教学已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于是,我就果断地将预设的方案进行调整“:既然会背了,那我来考考大家‘,疑’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学生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疑”字上。生“:疑”就是怀疑的意思。生“:疑”就是好像的意思。……(师把学生说的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师:“疑”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诗人李白当时看见的…  相似文献   

20.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辛苦的教学工作莫过于批习作、写批语了。教师总想通过批语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批语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却熟视无睹,往往只看看结果是“优”还是“良”,其他方面根本不闻不问。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教师的批语千篇一律或高不可攀,没有吸引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