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评价是文本阅读的一部分,关乎阅读主体自主独立批判性思维及文学素养的养成。曹文轩所秉持的"美"与"让生活模仿文学"的宗旨,以及"文学模仿生活"的理念,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阅读和创作的导向,也可成为在阅读时对文本进行评价与取舍的依据,从而使其更明晰文学和文本的价值,更具建树自身深刻认知与良好品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本与视觉艺术在某些语境下可以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文本与视觉艺术产生了互相阐释互相呼应的可能性.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研究的思路可以为探索文本或视觉艺术的更全面内涵取得新的向度和维度.爱尔兰最著名的威康·巴特勒·叶芝与杰克·巴特勒·叶芝兄弟的作品均不可忽视地涌动着这两者的融合和交汇.在文化诗学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共鸣的观照下,关注威廉·叶芝诗作中的绘画因素,剖析杰克·叶芝绘画中的文学韵味,这样的阐释及相关结论无论是对叶芝兄弟的研究还是对文本与视觉艺术关系可行性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是现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系列Ⅱ欣赏类的课程。英语文学阅读因其具有思维培养的价值取向而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结合,形成"输入文学文本—激活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操作思维活动—表征文本意义—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课堂教学架构,是基于思维过程来研究学生英语文学文本解读新认知结构形成与思维能力发展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架构不仅突出学习者对英语文学文本意义的分层次表征,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层次思维操作活动使学习者在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中发展各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无论是在文学研究领域还是在语文教学领域,过去那种把文学作品分为“内容/形式”的简单两分法,进而从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文学文本的分析研究和教学的僵化模式,早已引起人们的自觉反省和摒弃。过去的一个世纪,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现象学文论、结构主义叙事学到文学文体学,这些文学研究者们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对文学文本的多层次性、多维度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剖析,这些研究成果,如现象学文论家罗曼·英伽登把文本分为五层,英美新批评家韦勒克把文本分为七层,等等,使得人们对文学文本的复杂构成有了更…  相似文献   

5.
"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一种以经典重读为主要方法、被宽泛地称为“再解读”的研究思路,最先由海外的中国学者实践,逐渐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注意。“再解读”可以说是90年代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是选择一个特定的文本,呈现文本的修辞策略、叙事结构、内在的文化逻辑、差异性的冲突内容或特定的意识形态内涵在文本中的实践方式。再解读的思路主要为重新理解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与文化(尤其是作为左翼文学的“当代形态”的50—70年代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但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仅止于对具体文本进行重读,尚未形成更“完整”的研究论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文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文学文本解读现状看,仍处于文论危机状态,极大程度上弱化文学文本原有的属性,尤其在西方文学理论冲击下,更导致文论在定义上有较多偏差存在,这就要求立足于当前文论危机现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从不同视角做好文学文本解读工作。本文将对文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文学文本解读中对西方文论的认识以及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虽然曾引起诸多争论,但最终还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晏杰雄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聚焦于新世纪的长篇小说,从文体学的角度在对大量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详细地考察了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叙述学的诸种特征。该书从更具体、更专业的角度对新世纪文学进行了总结性的历史书写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文文学启蒙活动的对话既有一般教学活动中的对话,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又有文学活动的特殊对话,包括文本自身内部的对话、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间性)、文本与教师的对话、文本与学生的对话等.教学主体与文本的对话是文学阅读、鉴赏得以最终形成的关键.教育者必须研究这种特殊对话,在教学活动中正确、恰当地利用它.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本作为非文学文本中的一种,文体特征明显;历来非文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跟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样界限明显,而《翻译综合法》一书则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区别不是单纯的两元对立,而是对表达范式的一种逐渐的偏离,如果依靠《翻译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将法律文本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同样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同时借助文体学下的认知文体学和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观点,即文体能够产生的认知效果和功能,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批评和翻译质量评估,有助于明晰中英文法律文本在文体上的异同,同时也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讨现代文体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诗玛》的民间文学文本,在民间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异文。目前对《阿诗玛》异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研究文学与民族文化、文学与民俗、文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上,对其文本形式研究则较少。通过对《阿诗玛》异文的叙事学研究,分析出这些文本之间有哪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文艺批评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伴随着文艺理论的批评化这一发展趋势而出现的。哲学美学的衰落、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发展趋势使得文学批评更关注文本自身, 重视实证研究及文本分析,而由此导致的批评表达方式上的转变;反过来,这一变化又强化着上述研究趋势。文学文本理论的兴盛是理论批评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作为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型的模式和方法论,不再孤立地研究文本本身,更重视文本的社会效果以及读者对文本的参与和理解。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阐述字幕翻译的特征及译者的翻译策略,力图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日趋成熟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借助社会学理论来研究文学引起了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延伸出的发展空间巨大,先后出现了文学社会学、文本社会学、文艺社会学、文化诗学等理论。从界面研究的角度分析文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其着重阐释文本社会学视界融合的特质并梳理文学如何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本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时,尝试将"社会批评"与"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作品的语言结构为重心,同时利用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理论资源,完成文学的跨学科的研究既界面研究。文本社会学整合各种批评理论的界面研究的批评范式是一种跨学科的辩证思维模式,为文学批评最终实现界面融合和辩证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文本(以下简称文本)分析是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一,文本分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的水准。目前的文学理论虽然林林总总,但关于文本分析的却屈指可数,并且不少舶自国外,和中国文学难以做到完全熨帖,部分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具备实操性,只能高踞云端,顾影自怜。  相似文献   

15.
正文学的基石是文本,文学研究的基石是文本研究。文学研究者,应当动用一切手段,运用一切文献,解决文学文本中包含的一切问题,从而为文本研究提供有力的阐释。这就包括文本的文化背景,文本的接受过程,文本的价值界定乃至文本的当下意义等等诸多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正茂 《文教资料》2010,(35):35-37
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之一,文本细读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也具重要指导意义及运用价值。作品细读既可在文学分析中揭示掩盖于表面文本之下的深层意义与潜藏文本,同样也可在文学翻译中通过分析微观与宏观语境、叙事结构、通篇构思及遣词造句等确立较为贴切的译文。本文以美国作家威拉.凯瑟短篇A Wagner Matinée及其三联书店中译本为实例研究,展示文本细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任何文学文本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因此,文学批评不应割断文学与外在语境的联系。而西方语言学批评却斩断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把文本封闭起来,只研究文本内部的语言形式,中国语言学批评则把文本与语境结合起来,探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赖、互动关系,揭示文本产生的动力以及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译者在翻译时会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翻译策略: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后者更使用于非文学翻译。在非文学翻译中辅助文本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辅助文本可以使非文学文本在译入中充分展现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文学的空间叙述,必须深入到叙述机制的层面,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独特性。由于空间具有延展性与众多性的特点,更由于文学文本的书写受到时间的极大束缚和影响,因而文学的空间叙述具有与绘画、雕刻等艺术的空间叙述截然不同的特征。文学空间叙述不直观呈现于读者眼前,而必须通过"想象还原"来构建,这又是"时空互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辩证视角下的文学张力即文学文本自身、文学文本与读者阅读期待之间存在的矛盾因素对立统一现象,它具有矛盾因素对立统一、表情达意的含蓄和文本多义理解的可能三种特征,以及文学文本自身的张力、文学文本与读者阅读期待之间的张力两大类型。张力文本读写教学一体化设计读写教学,可以组建张力文本读写大单元,选用由读到写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