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德两国国情不同,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国职教发展的现状差异,可以对我国职教改革和发展产生有益的启示。对照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分析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昭示我们要重视职业教育中缺少企业参与的缺陷;参照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让我们明确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解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技能型”人才,毕业的学生能否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适应,课程改革成了关键。课程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课程不断改革的过程。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会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愈来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就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课程,在目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强调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求教师在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工作中,能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找出适当可采取的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校毕业的同时也就具备了确定工程造价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更是要求教师要担当起多种角色。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理论取向下,忽视了对高职学生从事师范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深化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高职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从业素质,为职业教育输送合格的新型师资。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破单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有机整合.为此,既要从宏观着眼,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融通,又要从微观着手,在课程编制、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英语课程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就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技能的培养包括入职前的培养,在职培的各种培训活动以及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根据教育的发展要求来进行培养。而且学校对于在职的教师也要加强培养力度。教师也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技能培养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概念的不断发展,相应的职教师资培养也在不断的调整培养对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作为当前德国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是基于教师职业行动能力设置培养目标,基于教学行动构建培养内容,以及基于能力发展规律组织培养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改革日益深入,高效课堂催人奋进,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做到课堂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只有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改进,才会有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反思的习惯,以达到提高的目的。一、教师在反思中成长面对日益深入的课程改革,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迫切需要,是做科研型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杨霞姑 《知识文库》2023,(7):110-112
<正>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需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地推进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当中的应用。职业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教育模式、规模以及课程会受到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职业教育势必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不过这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就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浅谈。信息技术是否真正地起到了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的作用需要不断地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黄卫玉 《教师》2011,(35):29-30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职业学校的重视。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教师教学中的矛盾也日趋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职业学校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学生的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驶入快车道,这是建国以来第八次国家规模的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育。”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要实现温总理的期望,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即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在2007年度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多次有益的改革尝试。实际上,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价值的重新审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价值也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新世纪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发展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一时期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职业教育课程也开始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并存发展的特征,但个体价值在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足。  相似文献   

13.
简谈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体育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体育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一员,应当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加快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体育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必须融入到这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职业学校的重视。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教师教学中的矛盾也日趋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职业学校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学生的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中,教师是站在第一线的中间力量。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要求课程改革围绕"工作本位学习"教学模式来开展,语文教师该如何实践"工作本位学习"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课程改革者存在功利性倾向、课程改革缺少整体规划、教师课改能力不足、学生主体角色投入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失真,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学校课程改革的软硬件保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等,以矫正课程改革失真问题,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滕济红 《成才之路》2013,(21):39-39
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针对教学的基本现状和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我们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工人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  相似文献   

18.
沐秋兰 《文教资料》2011,(10):123-124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为实现新一轮的飞跃.我们应调整职教课程改革专业研究队伍的结构,汇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多方专家参与.加强教师培训,突出高层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双师型机制,调整职业教育课程,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中,教师是站在第一线的中间力量。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要求课程改革围绕"工作本位学习"教学模式来开展,语文教师该如何实践"工作本位学习"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需要不断进行.因为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停留在某一阶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应该定位于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教育上,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的动因与目标也在于此,这也是本文阐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